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试验以金太阳和骆驼黄杏为试材,对设施栽培杏树果实与新梢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中的两个杏品种,不论是正常区还是高温区,果实的纵横径生长都呈“双S”生长曲线,但是高温区的果实纵横径的生长量高于常温区。设施条件下金太阳杏树的新梢生长的快速生长出现次数没有改变,与露地杏树相同均为三次,但生长速率大,维持时间长,出现的时间也与露地不同。设施杏树果实与新梢之间在生长时间上存在有交替现象。设施内金太阳杏的花芽形态分化进程从5月20日开始到10月下旬结束。  相似文献   

2.
高氮水平下钙对设施油桃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油5号"油桃为试材,研究了高氮水平下钙对设施油桃新梢生长动态、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施钙处理均促进了设施油桃的新梢生长及果实发育,提高了果实单果重、果实纵横径、果实硬度,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V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Ca2+浓度的增大,上述各指标的值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Ca2+浓度为8 mmol/L时最大,与不施钙处理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水平的施钙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随着Ca2+浓度的增大,其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Ca2+浓度为8 mmol/L时最低,与不施钙处理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设施栽培油桃果实发育期钙营养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设施栽培的曙光油桃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叶片、新梢、根系的钙含量变化,并与露天栽培的树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设施内油桃果皮钙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设施外的呈先降后升趋势;果实其他部位的钙含量的变化在设施内和设施外的较为一致,果肉和果柄的钙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而含量降低,果核钙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种子钙含量在生长后期波动较大;油桃果皮和果肉钙含量均表现为设施外的>设施内的。2)随果实的生长发育,设施内、外油桃叶片钙含量逐渐增加,至成熟期达到稳定水平;设施内油桃新梢钙含量前期增加后期降低,至果实成熟期又出现增长高峰,设施外油桃的新梢钙含量波动较大,出现三次高峰。3)设施内油桃根系钙含量变化较为平稳,设施外的根系钙含量变化较大。4)设施栽培的油桃树体各器官钙含量均低于露天栽培的钙含量。  相似文献   

4.
新疆杏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及花期霜冻气候风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杏产区的光、热、水、土等条件都能很好地满足杏生长、发育的需求,从萌芽到果实成熟期只需≥10℃积温2500℃·d,杏树就能正常开花结果。杏树开花、幼果形成期间的低温霜冻对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天山以北冬季寒冷,杏树越冬保证率低,限制了其发展。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以霜冻灾损率为区划指标,把新疆杏产区划分为4个花期霜冻灾害气候风险区,分析了各区的霜冻发生频率和冻害程度以及发展杏产业的利弊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 P.M.McCool R.C.Musselman 本文是利用控制室,连续在三种果树生长季增加O_3含量,以了解O_3对果树营养生长的影响。 1986年试验结果显示,O_3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依树种而异。O_3对桃树无任何明显的危害症状,净生长量和新梢数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仅干径有所增加。杏树经O_3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杏山梨醇脱氢酶(SDH)的基因序列特征、在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酶活变化,以金太阳杏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杏NAD+依赖的SDH编码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PaSDH,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PaSDH在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检测酶活变化.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aSDH...  相似文献   

7.
在新泰市龙廷镇低山丘陵的金太阳杏园内实施旱作保水措施,对杏园内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叶片蒸腾速率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覆膜和覆草的效果最好,能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有效地改善杏园土壤的水、热、气、肥等条件,促进杏树根系的生长环境和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增加果品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官荔枝"为试验材料,设置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3个处理,调查每个处理的"官荔枝"新梢长度、新叶数量、物候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果实外在品质及内在品质等,分析配方施肥对"官荔枝"生长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更利于新梢的生长,降低了"官荔枝"中可滴定酸的含量,增加了果实中VC含量,增加了固酸比,改善了"官荔枝"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种植大扁杏是杏农获得收益、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杏树生长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为害,使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致使杏园减产,杏农的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基于此,针对大扁杏的常见病害及虫害,分析病虫害产生规律,并简述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鲜食日光温室葡萄高效节水生产的水分管理方式,选取日光温室6a生葡萄‘红地球’为试验材料,以充分灌溉为对照[CK,土壤含水率为75%~100%的田间持水率(θf)],分别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设置土壤含水率为55%θf(其他4个生育期为75%~100%θf)的5个水分胁迫处理,调查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膜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果实纵横径、果实硬度、单粒重量和产量,研究日光温室葡萄叶片生理和果实产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施加水分胁迫均会显著降低葡萄叶片SOD活性和Pro含量,导致MDA含量大量积累,对叶片产生不利影响。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坐果期进行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SOD活性、Pro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果实膨大期水分胁迫葡萄产量仅为14 830kg·hm–2,较CK和萌芽期、新梢生长期水分胁迫显著减产20%以上。因此,水分胁迫显著降低果实膨大期S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膜质过氧化物含量,并导致产量降低,该时期不宜进行亏水处理;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的生理和果实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4年生日光温室栽培“瑞光5号”油桃(Prunus persica L. var. nectarina Ait)为试材,在果实第二次迅速膨大期,采用加盖塑料旧膜的方法模拟温室薄膜灰尘积累,研究了遮光10%~12%左右对温室油桃结果枝光合碳同化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遮光后,油桃结果枝顶端新梢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淀粉含量减少,可溶性总糖变化不明显;采用 14C标记结果枝顶端新梢发现,轻度遮光后,饲喂新梢的光合产物主要集中供应其附近的果实,向远处的果实输送减少,而且果实的外中果皮同化物分配比例下降; 轻度遮光后,采收期果实鲜重和横径变小,着色变差。因此,要提高果实品质,应尽可能地改善温室油桃在果实第二次迅速膨大期的光照环境。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utumn foliar application of boron (B) and/or urea on abortive flower ratio, yield, fruit weight, total soluble solid (TSS) and B and nitrogen (N) contents of reserves of non-irrigated apricot tree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2009 and 2012 in Malatya province of Turkey. The application of B and/or urea stimulated perfect flower development, B and N accumulation and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yield increase. Boron, urea and B+urea applications increased fruit yield by 33.1%, 26.1% and 26.9%, decreased abortive flower ratio by 34.6%, 27.1% and 35.9%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B and N contents of wood, bark and buds of apricot tre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B and/or urea treatment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B and N contents were the highest in bud compared to wood and bark in all treatments. The highest B (16.53 ppm) and N (1.56%)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to buds in B+urea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utumn foliar B and/or urea application have the potential to decrease abortive flower ratio and increase the yield and B and N contents of reserves of apricot trees under non-irrigat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冬季主干环割和花期主枝环割处理对鸡嘴荔成花率和坐果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季主干环割能有效地控制冬梢的抽生,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末级枝条成花率;花期主枝环割能明显增加雌花数,并提高坐果率;冬季主干环割结合花期主枝环割的处理效果最显著,是提高鸡嘴荔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苗期昼夜温差对番茄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了解苗期昼夜温差对番茄成株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利用微电脑人工气候箱(SPX-250IC),在20℃平均温度下,研究了昼夜3个不同温差0(昼温和夜温均为20℃)、6(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3和17℃)和12℃(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6和14℃)对番茄苗期物质积累和花芽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了定植后的开花、坐果和产量形成状况。结果表明,与0昼夜温差相比,12℃昼夜温差可增加幼苗单株干物质量48.77%~55.73%;可提早花芽分化始期,但苗期处理结束时(28d)减少花芽分化数17.0%~18.2%;前3穗果的开花和坐果时间平均提前2.3和1.9d;但是番茄现蕾数减少了9.2%~19.7%、开花数减少了12.4%~23.3%、坐果数减少了1.5%~30.0%,单株采收果实数减少了5.8%~17.0%,单果质量降低了7.8%~8.3%,前期产量降低了14.3%~16.3%。0昼夜温差不利于番茄干物质积累和后期的持续高产。6℃昼夜温差处理时,番茄幼苗单株干物质量比0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前3穗果的开花数、坐果数、单株采收果实数都比12℃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单果质量和产量也显著增加。因此,平均温度20℃时,6℃左右的昼夜温差是番茄植株物质积累、花芽分化和产量形成的平衡点,有利于番茄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形成。该研究可为番茄苗期温度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需水量与限水灌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田测法,对渭北旱塬南部高原台塬过渡区,矮化红富士苹果需水量、需水规律及限水灌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总需水量为494.8~552.7 mm,其中干旱年份高于湿润年份;年生育期内以6月最大,7~8月次之,10月最小。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盛期需水量最大,占总需水量的41.4%~46.7%,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前期次之,占总需水量的34.0%~34.2%;并得出了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值。对不同降水年型土壤水分盈亏状况与该区降水特点分析表明,该区50%年份降水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施氮矮化苹果对15N的吸收、 分配及利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施氮对矮化苹果氮素吸收、 分配及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矮化果园合理施肥、 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3个时期施氮对15N-尿素的吸收、 分配及利用特性。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株,重复3次,分别在萌芽期(3月20日)、 春梢缓长期(6月5日)和秋梢生长期(7月10日)3个时期进行施肥, 每次每株施15N-尿素(丰度10.14%)10 g,普通尿素150 g。果实成熟期(10月15日)取全株样品进行氮的分析测定。【结果】不同时期施肥,植株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差异显著。萌芽期施肥,植株在盛花期根的Ndff值最高,多年生枝次之; 从春梢缓长期到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转运,果实成熟前期各器官Ndff均达到较高水平; 到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春梢缓长期施肥,秋梢生长期根的Ndff值最高; 果实成熟期新生器官的Ndff均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果实的Ndff值最高。秋梢生长期施肥,根和多年生枝等贮藏器官的Ndff值在各测定时期都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物候期推移,一年生枝、 叶片和果实等地上部新生器官的Ndff值逐渐增大,到果实成熟期,一年生枝、 叶片和果实等新生器官的Ndff均达到最高水平,但此期果实对15N吸收征调能力相对减弱。在果实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植株各器官的15N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萌芽期施肥,营养器官的15N分配率最大; 春梢缓长期施肥,生殖器官的15N分配率最大; 秋梢生长期施肥,贮藏器官的15N分配率最大。在果实成熟期,3个施肥时期处理间植株的总氮量、 吸收15N的量及15N肥料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均以春梢缓长期施肥处理最大,分别为86.34 g、 1.38 g和30.07%; 秋梢生长期次之,分别为75.64 g、 1.25 g和27.22%; 萌芽期施肥处理最小,分别为72.82 g、 1.09 g和23.63%。【结论】在土壤比较贫瘠的果园中进行矮化栽培,生产上应制定合理的施肥次数,做到少量多次,在春季少施氮肥,初夏(果实膨大期)追施氮肥,同时加强当年贮藏营养,施肥时期适当后移,既能够满足树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而且还能够尽量减少因灌溉和降水等造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损失等,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糯米糍荔枝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充足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市4个典型丰产园糯米糍荔枝叶片7种矿质养分(氮、磷、钾、钙、镁、锌和硼)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采样地点和生育时期均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四个关键生育时期(末次秋梢老熟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谢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单株样与混合(多株)样的供试矿质养分含量之间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根据丰产园糯米糍荔枝叶片混合样的分析结果提出了7种矿质养分的充足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18.
氮素对温室黄瓜开花后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了解氮素对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定量影响是实现温室黄瓜氮肥优化管理的前提.该研究通过黄瓜雌性无限生长型品种"戴多星"(Cucumis sativas.'Deltastar')不同定植期和开花后不同氮素处理试验,定量分析了氮素施用水平对该类型黄瓜开花后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开花后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与盛果期叶片氮浓度的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氮素对黄瓜开花后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茎干物质量、叶干物质量和果实干物质量及黄瓜产量(鲜质量)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5、0.943、0.990、0.955;相对预测误差RE分别为13.0%、12.3%、9.2%、16.8%.本模型可预测不同氮素水平下温室黄瓜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量和产量,可以为中国温室黄瓜生产的氮肥优化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