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北方杂交粳稻株型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为提高株型杂交育种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SAS、QGA等软件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由10个不育系及10个恢复系为亲本配组形成100个杂交粳稻组合的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和母本相比,北方杂交粳稻多数株型性状在遗传上与父本关系更为密切;各株型性状遗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且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株型高大或株叶型高大益于提高穗数及增加穗重,利于发挥杂种优势;影响北方杂交粳稻株型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株高、剑叶角、剑叶长、茎叶重。【结论】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体系复杂;在株型配组中与不育系相比,要更注意对恢复系的选择;杂交粳稻的株型配组过程中应注重对株高、剑叶角、剑叶长、茎叶重等4个因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赵福永  鲁军雄  黄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8-720,794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与野生芥菜型油菜杂交子代的性状遗传。[方法]选用1个甘蓝型油菜种(湘油15号,编号138)与2个野生芥菜型油菜品系(编号153和154)作为试材,进行正反杂交并获得了杂交种子。对杂种F1、F2代的发芽率、叶片大小及形状、株高、花粉育性、籽粒颜色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芥甘杂交较易获得杂交种子,F1代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花粉育性均相对较高,平均株高低于双亲;而甘芥杂交较难获得杂种,且F1代自交亲和性差,结实率低,平均株高介于双亲之间;不论正反交,F1代营养生长优势和叶形母本效应明显,F2代株高出现明显分离,呈正态分布,未获得黄籽品系。[结论]为将甘芥杂交子代进一步应用于油菜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具有异型雄蕊,大多数种类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该属植物杂交种并探讨野牡丹属异型雄蕊的功能差异,以多花野牡丹( M. malabathricum)为母本,毛菍( M. sanguineum)、地菍( M. dodecandrum)为父本,统计父本异型雄蕊授粉后的座果率、种子饱满率与萌发特性,并采用形态鉴定法比较杂交子代与父母本自交子代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毛菍长花药授粉多花野牡丹所得种子饱满率显著高于毛菍短花药,而地菍长短花药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父本异型雄蕊所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多花野牡丹与毛菍具有更高的杂交亲和性,其中毛菍长花药授粉所得座果率高达100%,所得种子发芽率达到75.33%。杂交后代的叶脉数与母本一致,均为5脉;多花野牡丹与地菍杂交子代株型皆呈匍匐型,叶形指数是其测定的有效指标,变异系数高达47.23%;多花野牡丹与毛菍杂交子代株型均为直立型,株高呈现较明显的杂种优势,超高亲植株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4.
以8种野牡丹科、金粟兰科野生种质为试验材料,经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后,通过测定其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含量,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8,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金粟兰科J2、C的抗旱性明显强于野牡丹科的6种植物,野牡丹科中Y20、Y21、Y23的抗寒性要强于Y3、Y16、Y27。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波长法对杂交谷及其双亲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将父本和杂交谷子粒淀粉含量进行了比较,以评价父本对杂交谷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到供试样品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分别为11%~15%和45%~65%;精密度试验和加标试验结果显示,每一样品5次重复测定结果的RSD1%,样品回收率为95.46%~102.23%,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用于小米淀粉含量的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父本对杂交谷子粒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6.
野牡丹科、金粟兰科野生花卉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野牡丹科、金粟兰科野生花卉种质为试验材料,低温处理后,通过测定其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其抗寒性强弱。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各种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野牡丹科Y27、Y20,金粟兰科C、J具较强的抗寒性,野牡丹科Y3、Y16、Y21、Y23的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采用6个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和10个杂交早稻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置的杂交早稻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穗总粒数>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有效穗>成穗率>最高苗;除穗长外,其余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理论产量与结实率、穗实粒数、株高、成穗率及有效穗呈正相关,可通过这几个性状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穗实粒数是杂交早稻选择指数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籼稻品种杂交后代垩白性状频数分布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籼稻品种杂交后代的研究表明,其稻米垩白面积为连续分布,在小垩白/小垩白组合中,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在无垩白处,且发生频率很高;在中垩白/中垩白组合中,分布曲线为不明显双峰,主峰与低谷之间的发生频率相关差不大,主峰在无垩白、小垩白、中垩白、大垩白处皆有分布,说明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发生了广泛分离。遗传分析表明,籼稻品种杂交后工垩白性状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存在细胞质效应,说明杂交稻稻米要减少垩白面积应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杂交粳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p q pq交配设计的种子性状遗传方法,分析了上海地区杂交粳稻主要的4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组的12个杂交种F1植株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5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5个品质性状在杂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育系间率、 米率、直链锭粉含量也存在差异,而在恢复系间差别较小,不育系间、不育系对恢复系、杂种对亲本的变异都大于环境变异,加性和显性遗传变异普遍存在,对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精米率的比较表明:湘晴及其组合8204A/湘晴、52A/湘晴、5016A/湘晴等直链锭粉含量较低,8204A/R161、8204A/R161-10糙米率较高,而5016B、8204A/湘晴、8204A/R161-10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广东野牡丹科新种和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广东野牡丹科一新种和一个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来我们研究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遗传模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模型包括农艺性状遗传模型、种子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动物性连锁遗传模型、QTL基因定位的遗传模型等。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原理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和协方差估算方法、随机效应的无偏预测方法、条件遗传方差和条件遗传效应的分析方法、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爆裂玉米膨爆性状的遗传方式,为爆裂玉米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爆裂玉米杂交组合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F1、P2、B1∶2、B2∶2和F2∶36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膨爆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爆裂玉米吉812×吉704组合的爆花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该杂交组合的B1∶2、B2∶2和F2∶3群体爆花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988 2%,78.345 1%和62.332 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18 9%,3.515 8%和6.115 6%。2对主基因中,加性效应为负值,显性效应为正值。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绝对值和显性效应值略大于或大于第2对主基因的相应效应值,2对主基因显性效应互作显著高于加性效应互作;第1对主基因加性×第2对主基因显性的互作效应值小于第2对主基因加性×第1对主基因显性的互作效应值。膨化倍数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主基因加性效应d=-0.286 8。膨化体积受多基因控制,B1∶2、B2∶2和F2∶3家系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49%,65.52%和28.99%,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爆花率性状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宜在早代对爆花率性状进行选择;膨化倍数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较低,育种时应注重多基因的积累;膨化体积性状B2∶2家系世代多基因遗传率较高,同时受环境影响也较大,在育种时可以采用轮回选择及早代选择来提高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3.
长白猪主要选育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猪的3组14个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中生长速度包含4个性状,体尺包含6个性状,膘厚和外貌评分等包含4个性状。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与体尺性状的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为0.647 8和0.353 1,占总相关的96.52%。生长速度与膘厚和外貌评分等性状的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同样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为0.925和0.241 7,占总相关的99.9%。体尺与膘厚和外貌评分等性状只有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328 7,占总相关的75.59%。分析还表明在这些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X1(二月龄体重)、X3(测定结束体重)、X7(胸围)、X10(腿臀围)、X11(背膘厚)、X12(校正膘厚)。  相似文献   

14.
以3个茄子品种为材料,探讨卫星搭载对茄子SP1至SP4代的变异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茄子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明显。茄子的变异主要出现在SP2代。卫星搭载对茄子株高、最大叶面积、植株开展度及果实性状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茄子空间诱变育种的选育方法:即搭载种子应不少于500粒,SP1代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2代种植时应确保SP1留下的所有单株且群体不少于1 000株。选育重点在SP2代,SP2代只选择变异株进行留种,对入选的变异材料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3代及以后各世代,对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株系均采取单株留种,下一代每株系种植30株以上,直到选出稳定的优良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十大功劳属6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十大功劳属6个种植物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多态性条带规律,并用NTSYS-pc Version 2.11a进行数据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图.[结果]十大功劳属6个种的21条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6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4条,多态性比例为88.6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73~0.414;6个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0.7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3处,6个种可分为3个组,其中阔叶十大功劳M.bealei和小果十大功劳M.bodinieri Gagnep.为一组,靖西全缘叶十大功劳M.jingxiensis为一组,其他3个种为一组;在遗传相似系数0.59处,细叶十大功劳M.fortunei单独为一组,长柱十大功劳M.duclouxiana Gagnep.和靖西十大功劳M.subimbricataW.Y.Chun et F.Chun为一组.[结论]十大功劳属6个种植物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种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3 种野牡丹科植株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野牡丹科植物为材料,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野牡丹‘天骄’和翅茎异形木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值,而角茎野牡丹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值(18.1 μmol/g)。3种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干旱胁迫不敏感,而可溶性糖含量则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最小值,在重度干旱胁迫时达最大值。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翅茎异形木和野牡丹‘天骄’的耐旱性较强,角茎野牡丹的耐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以秋菊品种‘雨花落英’为母本和夏菊品种‘奥运含笑’为父本配制F1杂种,调查F1世代4个花期相关性状在2008至2009两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4个花期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期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现蕾期、显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4个花期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2.23%、17.60%、12.45%和11.11%,且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菊花盛花期符合B-6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现蕾期、显色期和衰败期符合B-1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控制现蕾期、显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9.92%、49.30%、28.56%和75.4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金针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为金针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保藏及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拮抗对峙试验、ISSR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29株采自山东和江苏地区的金针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 2.11F计算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29株金针菇菌株间有246组发生拮抗反应,有160组未发生拮抗反应.供试菌株的菌盖和菌柄颜色有黄色、浅黄色、乳白色和白色4种,菌柄长度15.00~21.20 cm,菌盖直径0.73~1.72 cm,单袋产量332~513 g,生育期41~68 d.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73.0%~102.6%,生育期48~68 d;黄色或浅黄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66.4%~87.2%,生育期41~58 d,表明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较黄色或浅黄色菌株产量较高,商品性状优良,但生育期较长.筛选出的8条ISSR引物共计扩增多态性位点270个,多态性比率为94%.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0.9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70处,29株金针菇菌株可分为五大类群.[结论]菌株间是否发生拮抗反应与菌株子实体颜色无关.江苏和山东两地区的金针菇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但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温氏某育种场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并探讨不同背膘测定方法的变化(从A超到B超)以及终测体质量的变化(从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到达115 kg体质量日龄)对育种的影响。【方法】利用DMU软件和单/多性状动物模型计算了达100 kg体质量日龄(AGE)和100 kg体质量背膘厚(BF)的加性方差和窝效应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并分别评估了在只有终测体质量100 kg左右(AGE-100)或只有B超(BF-B)情况下,2016年新测定个体估计育种值(EBV)与正常遗传评估EBV的泊松相关和秩相关。【结果】AGE和BF遗传力分别为0.21和0.41,窝效应分别为0.27和0.15,单/多性状模型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在去除终测体质量115~130 kg内数据或A超测定数据的情况下,新终测个体EBV与正常情况计算EBV的泊松相关分别为0.96和0.94,秩相关分别为0.96和0.92,单/多性状模型基本保持一致。【结论】调整背膘测定方法比调整终测体质量对选种影响小,应该重新选择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源香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9个香椿种源进行10a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香椿种内变异丰富,不同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76.90%,85.15%,97.34%: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0.27%,18.10%,56.84%;遗传增益分别为5.40%,12.64%,35.82%,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并根据遗传参数、生长表现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选择出湖南花垣、河南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