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关注,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消费,因而提高饲料的质量与畜产品安全性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开发安全、实用、高效、成本低廉的饲料添加剂日益成为21世纪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在众多的添加剂中,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和中草药及其植物提取物是当前国内外研制和开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赫丽娟 《饲料研究》2012,(10):37-40
微量元素是维持动物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在追求动物高产的同时,还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来愈重视,对使用高剂量无机物质导致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关注.有机微量元素在历经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和氨基酸络合物3个阶段的研究后,为高剂量微量元素的污染问题提供了1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对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畜产品品质、生态环境和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文章从饲料原料微量元素含量与添加剂添加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建议健全饲料原料微量元素数据库,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高剂量微量元素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为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和代谢所必需,需要在饲料中根据营养需要添加补充,以保证动物健康和良好生产性能。高剂量微量元素特别是高铜、高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抗病促生长的效果,因此被部分饲料厂和养殖场采用。但高剂量微量元素在畜禽体内的残留降低畜产品品质,影响肉食品安全;大量未吸收部分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建议立法规定添加剂量。加强生物饲料如酶制剂、寡糖等研究开发和推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保证产品品质。杜绝高剂量的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达到生态、环保和畜产品优质安全的目的,为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打下基础,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几种饲料添加剂与畜产品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畜产品的安全,然而抗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等的不合理使用,使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最终伤害了人类.列举了影响畜产品安全性的一些添加剂,并从饲料添加剂角度提出了保障畜产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饲料生产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带入一些有毒微量元素,加上近年来国内外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微量元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由此引发的畜产品质量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海南省近三年饲料抽样中铜、锌、铅、镉、铬、砷六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的分析,阐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袁莉芸  袁慧 《湖南饲料》2007,(5):11-12,38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畜牧业生产也逐渐与国际接轨.用国际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通用标准来衡量,我国畜产品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和饲料添加剂的过量,造成畜产品中药物、金属元素残留而出现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具抗菌抗病毒和提高生产性能等多种功能。近年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大力开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解决畜产品抗生素残留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绿色畜牧业,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在动物饲料中含量虽少,但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生理和生化过程,与动物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微量元素添加剂经历了无机盐类添加剂、简单的有机物和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三个发展阶段。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作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化学稳定性、易被消化吸收、生物学效价高等特点,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并被逐渐推广应用。本文就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特性及在猪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1.1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生长的需要,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兽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氨基酸螫合物是一种新型有机矿物质添加剂,被人们称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20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将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微量元素与动物必需营养来源氨基酸结合起来,制成新一代微量元素——氨基酸营养性添加剂,克服了无机盐和简单的有机酸盐微量元素的缺点,可以同时补给动物必需的高效微量元素和限制性氨基酸,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添加剂,国外许多国家逐渐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经过多年努力探索,一些企业研制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添加剂已经销售使用,在肉鸡养殖业上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具有防病治病和提高生产性能等多种作用近年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生产中正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大力开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解决畜产品抗生素残留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绿色畜牧业,满足人们对动物性食品越来越高的安全需求,提高我国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复意义,笔者等应用黄芪、白术、山药、白芍、陈皮、甘草配成复方制剂添加存肉鸡日粮中,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冉权龙 《动物保健》2012,(10):48-49
近年来,随着中越邦交正常化,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动物及其产品流通也更加频繁,随之而来是畜产品风险也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需要,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聚氢胺”、“瘦肉精”、“苏丹红”等添加剂的滥用。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和负面影响。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当今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氨基酸络合物是化学性质稳定,吸收和利用功能特殊的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微量元素氨基酸络合物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促进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增加采食量,在较低水平下能够满足猪的需要,降低微量元素从粪中的排泄量。但在目前的推广应用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人们在饲料中添加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等,对提高奶牛产奶量,预防疾病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效果还不甚理想,特别是应用化学药品、抗生素等出现药物残留的问题,对畜产品及公共卫生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各国都在寻求改进和替代抗生素等的绿色添加剂。中草药主要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是动物体最易吸收的纯天然物质,对奶牛效果良好,毒副作用甚微,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作为奶牛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由美国首先研制的第三代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它集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为一体,是微量元素同氨基酸羟基经配位反应形成的一类具有独特螯环结构,且类似体内吸收形式和生物功能形式的一种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它与第一代的无机盐和第二代的简单有机盐相比,由于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生物学效价较高、溶解性高、易消化吸收、抗干扰、无刺激等特点,在国外许多国家逐渐被生产中推广应用,是目前最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合理配制和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对保证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利用饲料,均会收到明显效果。因此,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添加剂的种类也很多,生产量也比较大。目前常用的微量元素有铜、铁、锌、钴、锰、碘、硒等等,这些微量元素在畜禽饲养实践中已被证明,是畜禽生长不可缺少的。但由于目前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品种繁多,来源广泛,难以鉴别其优劣和真伪,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问题。如果用量不足,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增加其饲养成本,降低其经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综述了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包括微量元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简单有机酸盐、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四个阶段及相应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猪、禽、水产动物、反刍动物四个领域阐述了饲料中微量元素应用研究现状,进而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全价配合饲料中,除供应能量和蛋白质的饲料组成以外,由于实行封闭式畜舍集中饲养,尚需给牛提供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营养成分,而这些成分在一般饲料中,含量往往不足,必须另行添加。通常把牛所需要的各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预先混合配制成添加剂,用于配料。随着牛营养的研究与配合饲料的普及,饲料添加剂已大量发展,广泛应用。牛的饲料添加剂大致可分为营养添加剂与非营养添加剂两类,前者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后者如瘤胃素、缓冲剂等。  相似文献   

20.
常用微量元素添加剂用量的计算北京市西郊种鸡场技术科林云圣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添加剂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目前常用的微量元素有铜、铁、锌、钻、锰、碘、硒等,这些微量元素对动物生长所起的作用显著,已在实践中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