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六个小麦新品系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2017-2018年度区试6个小麦新品系(禾麦32、光泰336、粮源11、金颗麦3号、赛德麦11、周麦18)的高产稳产性,试验在兰考、遂平、荥阳、郸城、洛阳、内黄、温县、汝州、许昌、辉县、临颍11个区域进行。将高稳系数法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SSR测验、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品种的结果,与应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HSC)是一种分析小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更准确、便捷的方法,HSC值越小,表明该品系的高产稳产性越好,HSC值越大,表明该品系高产稳产性越差。禾麦32和光泰336的HSC值位次分别为第1和第2,产量位次分别为第3和第1,因此具有较好的高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适宜在河南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豆区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稳系数法,综合分析了2006年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区试中18个较对照(徐豆9号)增产的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结果显示,菏99-34、郑97196、临747高产、稳产和适应范围广。高稳系数法能有效的体现大豆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对大豆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国家小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小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运用高稳系数法,对第4轮国家小豆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参试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品种XD-5的高产稳产性表现最为突出。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不仅方法可行,而且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97-1999年广西第六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三年汇总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各参试种的高产稳产性并将结果与产量平均数、变异系数分析相比较.结果表明,7个参试种中,桂7014、柳8829、柳8805的高产稳产性优于对照种柳豆1号,其余3个参试种的高产稳产性不如对照种.高稳系数法分析结果与试验实际相符,是一种简单、科学、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稳系数法的鲜食甜玉米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2013年四川省鲜食甜玉米参试的13个品种为参试材料,应用高稳系数法进行了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SAUSH14的高产稳产性好。高稳系数法比起其他常规方法能更好地综合反映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对10个优良黄芪品种(系)2008—2010年的品比试验结果采用高稳系数分析法(HSC)进行了高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评价黄芪新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可靠实用,新品系HQZX04-07-01、HQN03-03高产稳产,较对照品种陇芪1号分别增产56.0%、51.4%。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西南部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回归系数法 ,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山东省西南部新育成的 12个小麦品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产量较高的占一半 ,但其中高产稳产的品系仅有太 710 3 3 1、山农 6 1、鲁麦 14号 ,只占全部参试品种的 2 5 % ,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稳系数法对7个新春系列小麦品种稳产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稳系数分析法(High Stability Coeffieient Method,简称HSC法)对7个新春系列小麦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春12和新春26是聚合了高产稳产性质的优良春小麦品种。高稳系数法(HSC)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衡量小麦是否具有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9~2000年度江苏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大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9~2000年度江苏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大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