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韩才春 《北方蚕业》2001,22(2):20-20
1、养蚕之前必须对桑园进行正确测产,根据总叶量和张种用桑量,计算出各期蚕种饲养张数。 2、小蚕期由于蚕儿成长快,需要充分的养分供大量能量的消耗和积累,以建造体质之用。所以,小蚕饲养应根据其消化率高、养分需要量大等特点,不宜过分强调节约用桑。 3、可采取隔日收蚁法或红纸包收蚁法,促使孵化齐一、发育齐一、眠起齐一。对少量末蚁应予淘汰,技术处理方便,有利统一给桑和提高劳动效率。 4、养蚕前,必须事先拟定好逐龄、逐日、逐回的用桑量计划,饲养时按计划给桑。实行计划给桑,要经常注意蚕儿的生长发育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随时注意用桑量的调剂,尽量做到计划桑叶吃完,使蚕儿达到老熟上山的要求。例如:早秋蚕5龄期计划食桑量是7d12h,如遇到高温龄期缩短半天或一天,应加桑叶加量饲喂,有利夺得蚕茧高产。 5、实行定量给桑之后,蚕儿食桑时间减少,每天若给桑3次,每次给桑间隔8h,按试验给桑标准,每回蚕儿食桑时间约5~6h,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蚕儿没有桑叶吃,遇到这种情况不可随便添加桑叶,打乱计划,影响生产。 6、实行定量给桑、计划用叶之后,给桑前要注意匀座,使蚕儿在蚕座内分布均匀。给桑后要注意观察,如发现有食桑不匀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匀桑,务使条条蚕儿食桑均匀,以保证发育齐一。 7、各龄期特别是4~5龄期蚕儿由盛食转入减食,特别是蚕儿将眠和快要老熟之际,食桑量急剧减少,给桑时往往偏多,造成桑叶浪费。但在5龄减食期食桑量虽然减少,但吃下的桑叶大多转化为绢丝物质,所以在此期间既要防止桑叶浪费,又要给蚕儿吃足桑叶,切不可老熟饥饿上蔟,否则会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8、实行定量给桑,应做好桑叶的称量、分配工作。桑叶采伐与贮藏也要精心计划,妥善管理,防止桑叶变质、养分损失,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杨龙泉 《蚕桑通报》2004,35(1):68-69
超前扩座匀座是小蚕1日2回育技术要点之一.在推广小蚕2回育省力化技术过程中,为了做到超前扩座匀座,必须在收蚁后及时去掉收蚁网.但由于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纱网或丙纶网(蚊帐纱)进行收蚁,所以在去收蚁网时,不但因网与蚁蚕、蚕沙粘连,操作麻烦,而且容易损伤蚁体,引发蚕病,增加遗失蚕.  相似文献   

3.
<正> 为推动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笔者就近年来在生产中发现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收蚁技术: 收蚁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目前有的蚕区常是蚁蚕孵化后即用防僵粉消毒,然后给桑,接着还要整座、定座,这样收蚁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对蚕体生理有一定影响,所以这种收蚁方法有待改正。  相似文献   

4.
提高小蚕一日孵化率,就是适当延长补催青时间,抑制发育快的蚕卵孵化,促进发育慢的蚕卵继续发育,使蚁蚕一次性收蚁率达95%以上。我镇过去通常小蚕收蚁分二、三批进行,甚至有少数蚕室收蚁达四、五批,这样在人力和物力上造成很大浪费,同时对小蚕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提高小蚕一日孵化率,切实增加张单产有了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1小蚕一次性收蚁的好处1.1措施集中,良桑饱食过去小蚕一日孵化率不高,蚕儿正常出现混室混育的现象,在正常给桑时就做不到因蚕选叶,更达不到同色、同位、同鲜嫩的要求,导致桑叶浪费,蚕儿发…  相似文献   

5.
<正>收蚁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除在催青期调节好发育起点胚子、严格执行催青胚标准、见点后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以外,还要注意领种和补催青工作。蚕种进室后随即摊种并黑暗保护在温度24℃、干湿差1.5℃~2℃环境中,进室的第2天上半夜开始升温到25.5℃,第3天早晨感光收蚁。倒卵面积按33厘米×50厘米分布均匀,以减少定座、均座的工作量。精选小蚕用叶。收蚁和1龄第1天用叶选用适熟偏嫩桑叶,促使发育齐全。  相似文献   

6.
张梦麟 《北方蚕业》2002,23(1):48-49
蚕种市场的激烈竞争,必然要求蚕种质量的不断提高.蚕农对蚕种质量的要求,在省定"四率"标准的基础上,不仅要求孵化率高,还希望孵化齐一,即孵化的整齐度要好,最好一日孵化率就能达到90%以上,这样既避免了收蚁分批多给饲养与管理带来的烦琐,又避免了收蚁次数多而增加遗失蚕,降低产量,浪费财力、人力.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冷库生产实践,就冷藏浸酸种孵化整齐的问题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潘士祥 《北方蚕业》2001,22(3):45-45
在养蚕生产中,同批蚕往往发育不齐,出现弱小蚕,影响了蚕茧产量. 弱小蚕发生的原因: 1、收蚁结束时未撤掉蚕卵纸,致使未孵化的蚁蚕在后期陆续出壳后成为"小蚕”. 2、饲育温度偏低.特别是小蚕期温度低于25℃时,易造成蚕体瘦小不齐.  相似文献   

8.
浙江新登县陈林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创造了一种简而易行的收蚁法,先将已经切好的桑叶在蚕(?)内定型,面积同蚕种一样大小,到了收蚁时刻,将已孵化的蚕种反扑在已定型的桑座面积上、约经十分钟时间,蒋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kg蚕茧需15kg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kg,而蚕茧产量、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其节约用桑措施是:1桑叶要合理采、运、储桑叶的采选应根据蚕儿对水分及其他养分的需求来斟酌,“若要小蚕好,叶质最重要”。小蚕用叶的标准是:收蚁当天用  相似文献   

10.
陈汉文 《四川蚕业》2006,34(2):25-26
在养蚕生产的过程中,有许多非常关键的“一天”,在此期间加强饲养管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产效益将有较大的提高。1疏毛期管理收蚁第1天工作量较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高。这期间要做好感光、收蚁、蚁体消毒、给桑、匀座整座等各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收蚁后第1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陈汉文 《广西蚕业》2006,43(2):54-55
在养蚕生产的过程中,有许多非常关键的“一天”,在此期间加强饲养管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产效益将有较大的提高。1疏毛期管理收蚁第一天工作量较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高。这期间要做好感光、收蚁、蚁体消毒、给桑、匀座整座等各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收蚁后第一天的管  相似文献   

12.
广西小蚕共育专业化已大势所趋,然而,桑叶叶质差是专业化共育中遇到的新难题a通过进行不同收蚁间隔时间,观察叶质及小蚕发育的变化,结果是:收蚁间隔时间对共育叶质及小蚕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间隔6至8天基本能确保各龄小蚕对叶质的要求,达到小蚕发育整齐、健壮。  相似文献   

13.
控制sch单养雄蚕品种雌雄蚕孵出比例的催青处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萍  鲁成  朱勇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2,28(1):31-34
研究结果表明 :在RH 6 0 %状态下 ,控制性比的温度和下限时间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控制性比的高温处理适于干燥状态下进行 ;处理后雌蚕孵化整齐度明显低于雄蚕孵化整齐度 ,雌雄蚕孵化整齐度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尤以雌蚕更为明显。由此提出了在RH 6 0 %状态下sch单养雄蚕品种控制性比的起点温度及温度、时间范围。认为高温催青用下限温度配合 1日收蚁法效果好 ,高温处理以后的胚胎适于在RH 80 %~ 85 %的湿度中保护  相似文献   

14.
康县小蚕一日两回育及黑暗袋收蚁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蚕一日两回育及黑暗袋收蚁技术是蚕桑生产上一项先进的实用技术.采用小蚕一日两回育,可以节约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节约桑叶,减少成本,小蚕个体开差小,发育齐一,体质强健,发育快,有利于小蚕共育的推广.黑暗收蚁袋是山东日照三德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齐健牌收蚁袋,它是小蚕共育专用用具,有1张和0.5张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5.
1选好适熟叶适熟叶是指适合于各龄蚕生长发育的不同成熟度的桑叶。适熟叶的标准是随着龄期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上小蚕时期适熟叶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小蚕适熟叶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就眠率:取100头蚁蚕,放于28℃温度下,食桑40小时后,停止给桑,观察就眠率。就眠率高的叶质适熟良好。②含水量:一龄蚕适熟叶含水量以78%~80%为宜。③苗蚁食桑情况:取苗蚁食桑,30分钟以后观察残桑情况。据叶色、叶位判断。收蚁用桑:从枝条上数第2~3片叶,展开叶色黄中带绿,叶片带皱;一龄蚕用桑:枝条上数第3~4片叶,叶色嫩绿色;二龄蚕用桑:枝条上数第4~5片叶…  相似文献   

16.
陈大志 《蚕桑通报》2009,40(3):54-55
补催青一般是县(市)蚕桑科技业务部门统一进行蚕种催青至转青后,及时将蚕种分发给各小蚕共育户或小蚕饲养农户,再由农户按蚕种对温湿度、空气的、光线等气象要素的生理要求,以及生产上的要求.继续进行孵化前处理的过程。蚕种补催青关系到小蚕孵化能否齐一,孵化率是否高,蚁体是否健壮,收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这也是养好小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桂蚕5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两广二号为对照,采用桑叶粉含量分别为35%和10%的粉体饲料对桂蚕5号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鉴定,并探讨了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桂蚕5号利用桑叶粉含量10%、35%、38%、40%等4种人工饲料饲育,其收蚁24h疏毛率...  相似文献   

18.
小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的单位或农户,建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小蚕进行一定规模的规范饲养,直到3龄出售给蚕农.这种小蚕共育不仅符合小蚕生长发育要求,而且经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它省劳力,省桑叶,省投资,蚕体壮,产量高,茧质优,效益好,可缓解养蚕用工与大田农忙用工的矛盾,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效益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春季气候温和,桑叶生长茂盛叶质好,蚕作较为稳定,容易高产稳产、所以量叶多养,养好春蚕是发挥春季生态优势争取蚕茧增产的关键。怎样才能促使蚕儿体壮茧优呢?俗语说:苗好一半收,这就涉及到蚕种催青技术。春季蚕种出库后,人为的将蚕种保护在合宜的温湿度环境中,使胚子顺利的发育、蚕卵颜色由灰色、紫色逐渐变青直至孵化,这一操作过程叶做催青(也叫暖种),经过催青的蚕种孵化齐一,蚁体健壮,並在预定时间孵化,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能吃到适熟的桑叶,所以对蚕儿健康生长十分有利。如不催青,蚕种在自然温度中也能孵化,但自然温度忽高忽低就会造成蚕种孵化不齐,蚁蚕体质虚弱;就易发病而且也无法预知收蚁日期,不利桑园蚕室工作的安排。因此催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春蚕更是如此,催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家蚕卵见点时间对孵化节律的影响,探讨蚕卵见点后的保护方法,用恒温25℃、R.H.75%~85%环境催青,调查了见点时间与蚕卵孵化节律的关系。调查的3对蚕品种中存在以下规律:①家蚕卵的盛孵化时间集中在上午5:00~12:00。12:00以前见点的蚕卵,见点后第3日盛孵化,12:00以后见点的蚕卵,第4日盛孵化;②见点后的黑暗保护能够抑制蚕卵的孵化,但对蚕卵的发育速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