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蛀茎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一、危害症状玉米螟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危害性大,主要危害玉米,其次也危害高粱、谷子、大麻、小麦、豇豆、啤酒花。玉米螟以幼虫潜入玉米心叶危害,被害叶片长出后,显示出"排孔";玉米茎秆被钻蛀成孔道,后期易造成折茎;果柄和  相似文献   

2.
<正>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玉米钻茎虫,是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0%~20%。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的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初龄幼虫自卵块孵出后即爬行集中到玉米的心叶中,蛀食柔嫩心叶,心叶被蛀咬穿,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这是玉米螟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姜峰  闫丽 《吉林农业》2011,(11):88-88
玉米螟,昆虫学属鳞翅目螟蛾科,也叫玉米钻心虫,俗名“箭秆虫”,是玉米的钻食性害虫,幼虫通过蛀茎、蛀穗、折蓼的方式危害玉米。文章浅析了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蛀茎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一、危害症状 玉米螟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危害性大,主要危害玉米,其次也危害高梁、谷子、大麻、豇豆、棉花。  相似文献   

5.
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纹枯病、粗缩病、苗枯病、玉米螟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1、玉米螟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1.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为害对象主要有玉米、谷子、高粱等,是玉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它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玉米被害株茎易遭风折,受危害玉米田一般减产10%~20%,为害严重的玉米田减产幅度可达到30%,若谷子苗期被蛀枯心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20%左右。玉米螟的幼虫也能为害棉株主茎、青铃,引起棉铃腐烂及落铃。  相似文献   

7.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雪凝 《河南农业》2014,(19):27-27
<正>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在我国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在河南省发生为害农作物的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分布广、为害重,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甘薯等作物,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一、为害情况亚洲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先在心  相似文献   

9.
作物布局对棉田玉米螟发生与危害的影响朱铖培,金中时,王风良,单永红,柏立新(大丰县植保站224100)(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刘春明,施建中,宗汝红,祁中华(大丰县大桥、大中、小海、方强农技站)玉米螟是本地玉米和棉花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常年发生三代...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又名玉米髓虫、粟野螟、钻心虫、挖心虫、钻茎虫、箭杆虫,成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种植地区要有效预防、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2.
菜田套种玉米模式下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菜田套种春玉米模式下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于2007年6—8月对秦皇岛春玉米地玉米螟田间落卵量和为害玉米的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712粒和344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58%、312个、90%、62%。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阶段,常有玉米螟发生。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影响养分输导,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甚至无籽粒。被蛀茎秆易被大风吹折,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4.
郭辉清 《农村科技》2010,(11):22-22
<正>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又名玉米髓虫、粟野螟、钻心虫、挖心虫、钻茎虫、箭杆虫,成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种植地区要有效预防、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主要危害玉米、高梁、水稻、辣椒等作物,玉米以孕穗期受害最重。 玉米心叶被害后,呈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进而出现孔洞或排孔,受害严重时雄穗不能正常抽出。玉米孕穗期.玉米螟集中在上部危害茎内未抽出的雄穗。玉米抽穗后,大部分玉米螟又蛀入雄穗柄及雌穗以上的茎秆,使其折断。  相似文献   

18.
一代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危害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的危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年份,如果防治不及时,玉米将严重减产。人们把这种歉收叫做“哑巴灾”。一代玉米螟的危害从玉米发育的“大喇叭口”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抽雄期。这期间产生的危害症状是叶片被蛀食,老龄幼虫还会将茎秆蛀孔,严重者造成雄穗或顶部节间折断。目前,关于蛀食叶片及蛀孔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危害效应的机理、补救措施等,报道甚少。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试材选用沈阳农业大学组配并经过抗螟性鉴定的8个具有不同抗螟性的杂交组合。试验设置了接虫和对照两部分,每个小区10株,各设8次重复,随机排列。接虫试验是在玉米  相似文献   

19.
正1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是驻马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由于玉米螟对一些药剂具有了一定抗性,为了选择出有效农药,推广生物防治,驻马店市农业市场信息工作站对玉米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套防治措施。一、危害特点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