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由于土动力参数的不同,土动力计算分析的结果将有一定差异,为更合理的取得地基一基础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研究的野外大比例模型试验的场地土的动力特性,在100kPa,200kPa,300kPa3种固结压力下,分别进行了原状土样的循环单剪试验、扰动土样的动三轴试验,得到了2种试验在3种固结压力下的最大动剪模量Gdmax和G/Gdmax-γ,曲线,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单剪试验得到的原状土的Gd一比相同固结压力下的扰动土的动三轴试验值稍低;100kPa和200kPa固结压力下原状土的循环单剪试验得到的动剪模量比G/Gdmax大于相应的扰动土的动三轴试验值,而300kPa固结压力下原状土的循环单剪试验得到的G/Gdmax却小于相应的扰动土的动三轴试验值。  相似文献   

2.
以合肥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利用GDS-AAT型真/动三轴仪开展了不同参数下的膨胀土动力学试验研究,分析了围压、固结比、振动频率对土体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小应变幅值下,Kondne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动弹性模量倒数与动应变关系;随着围压、固结比、振动频率的增大,初始动弹性模量和动弹性模量均增大,相同条件下,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增大而大幅度减小并趋于稳定;不同围压、固结比、振动频率下动弹性模量比变化较小,没有明显倾向性,而阻尼比的变化较复杂,与累积应变有关.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初始动弹性模量关于围压和固结比的回归方程,采用Darendeli模型得到膨胀土的动弹性模量比表达式,提出运用关于应变的动弹性模量比多项式进行阻尼比曲线拟合回归分析.拟合结果表明,初始动弹性模量关于围压和固结比的回归方程能较好描述初始动弹性模量随围压和固结比的增长规律,采用Darendeli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膨胀土的动弹性模量比随动应变的变化规律,阻尼比可用动弹性模量比多项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泥用量、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颗粒用量和振动次数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参数的影响,分析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强度参数特性,为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以黄土作为原料土,在EPS颗粒用量为1.4,3.1,5.4,8.6,13.1,20.1 g/kg,水泥用量为100,150,200 g/kg的条件下制备不同原料用量EPS颗粒混合轻量土,设定固结应力为50,100,150和200 kPa,固结应力比K_c=1.0,振动次数为10,20,30,40,50,60,70,80,90和100,通过莫尔应力圆计算土体的总应力参数,采用5.0%压应变作为破坏标准选取相应的动强度,并分析水泥用量、EPS颗粒用量及振动次数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参数的影响。【结果】当固结应力比K_c=1.0时,不同原料用量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强度包络线均不经过原点,且在剪应力轴存在一定的截距。当水泥用量一定时,随着EPS颗粒用量的增大,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均有所减小,其中当振动次数为20,EPS颗粒含量由1.4 g/kg增大到20.1 g/kg时,动黏聚力减少43.39%,动内摩擦角减少并趋于0。当EPS颗粒用量一定时,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大,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均呈增大趋势,其中当振动次数为20,水泥用量由100 g/kg增大到200 g/kg时,动黏聚力增大了54.07%,动内摩擦角增大了140.95%。【结论】水泥用量和EPS颗粒用量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强度参数均有较大的影响,振动次数对动黏聚力影响较大而对动内摩擦角影响甚微,在分析土体稳定性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水平双向动剪应力、相位差对水泥土变形和动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双向动剪应力为15.8,16.8,17.8,18.8,20.4kPa以及相位差为0°,45°,90°条件下,对水泥土进行水平双向动单剪试验,测定不同试验条件下水泥土的变形和动强度。【结果】动剪应变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转折应变,且转折应变与破坏剪切次数的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转折应变作为水泥土的破坏标准,水泥土动强度与破坏剪切次数呈良好的反比例函数关系。3种相位差下导致水泥土破坏的临界动强度为15.2kPa。相位差为0°时,水泥土动强度最高;相位差为90°时,水泥土动强度最低。【结论】水平双向动剪应力和相位差对水泥土的动强度及动变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同一质地(重壤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压力膜法测定了同一质地 (重壤土 )不同干容重装填土、不同水分处理装填土、农田原状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θ- s)及土壤含水率 (θ)和当量孔径 (d)关系曲线的对照分析 ,发现干容重、水分处理及土壤的原状性对水分特征曲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墙土系统动测模型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基于模态参数的土体附加参数识别方法,为墙土系统的损伤识别和健康诊断提供一种简单、适用的模型。【方法】建立了墙土系统动测模型,假定附加刚度和附加质量成三角形分布,采用附加刚度和附加质量模拟土体对墙土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基于模态频率构造目标函数,建立模态频率和土体附加参数之间的BP神经网络结构,识别得到不同土体弹性模量对应的土体附加参数。将三维有限元整体模型分析得到的模态频率作为真实值,计算真实值和识别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判定识别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基于模态频率和BP神经网络的土体附加参数识别方法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模态频率相对误差均在2%以内;随着土体弹性模量的提高,土体的附加刚度呈双指数函数增大,附加质量呈双指数函数减小。【结论】提出的动测模型及基于模态参数和BP神经网络的附加参数识别方法是可行的,为墙土系统的健康诊断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氯氰碘柳胺缓释剂,比较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的药动学过程,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蓖麻油、单硬脂酸铝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制备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将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分别以5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家兔,于注射后不同时间(0.5,1,3,5,7,10,17,24,31,38,45,52,59,66,73,80d)采血,测定血药浓度,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缓释剂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比注射液延长了2.513d,吸收半衰期比注射液有明显的延长,消除半衰期比注射液延长了9.918d。【结论】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相比,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喜疗妥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6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应用喜疗妥加热敷,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热敷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见效时间为(8.63±1.35)d,明显快于对照组的(13.77±0.82)d(P<0.001)。结论喜疗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双向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饱和红土的动变形强度特性,为红土地区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性质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SDT-20型电脑控制电液伺服双向土动三轴试验机,对饱和红土试样施加了不同的应力路径,模拟横波和纵波在不同相位差下耦合的情况,分析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红土的动变形和动强度特性。【结果】径向循环应力幅值和相位差的变化对饱和红土的动变形和动强度有较大影响。在相位差为180°时,轴向应变发展速度最快,动强度最小;当相位差为0°时,轴向动应变发展最慢,动强度最大。径向循环应力较大且相位差为180°时的耦合情况对土体的稳定最为不利,此种组合下饱和红土的动强度衰减率可以达到90%以上。【结论】随着径向循环应力幅值的变化,不同应力路径下动应变发展速度不同,应力路径斜率越大动应变发展越缓慢。在实际工程的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双向动荷载相位差为180°且径向动荷载较大的组合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以有机质,全氮,C/N差异较大的20种田土和10种盆土,进行了长达262d的通气培养和121d淹水培养矿化试验。测定了土壤矿化氮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累积曲线;根据矿化速率和容量,把整个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把盆土氮素矿化分为3个类型,田土分为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1.
石灰性土壤中高效磷细菌群解磷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石灰性土壤中6组磷细菌群的解磷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底物(磷矿粉)浓度一定时,产物形成速率与磷细菌生长速率及菌体浓度成正比;比较得到的不同磷细菌群解磷动力学曲线和无效磷转化动力学方程得出,黄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无机)的组合转化效率最高,其无效磷转化动力学方程为Y=28.29lgX+45.99,且在磷矿粉为2 g时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50.24 mg/L。  相似文献   

12.
针对白浆土水稻的施肥现状及需肥规律,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明确白浆土水稻施肥与SPAD值之间的关系,为精确诊断白浆土水稻氮素营养状况以及推荐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强夯法新工艺对饱和软土地基进行了成功的加固处理.对强夯后地基土体的侧向位移、超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规律等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用静力触探实验和载荷实验对地基加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探讨了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方法.实践表明,采用现场试验手段确定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其他设计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对根渗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利用Watch Dog 2800水分测试仪的水分传感器SM100进行监测,材料采用直径25 cm的根渗管。分析灌水过程中和停灌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规律。通过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根渗灌条件下,水分是以线源入渗土壤,在渗灌速率为87.86 L/(h.m),灌水时间为100 min时湿润锋径向移动速率远小于垂向移动速率,移动过程呈椭圆形分布扩散。根据不同模型拟合的土壤湿润锋的动态变化,认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流—固耦合理论[1,2],计算、分析了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泄槽—水流—坝体的耦合振动模态特性和泄槽动力稳定性,同时应用随机振动理论对脉动压力作用下的泄槽及地基的动力响应作出了定量估算,与原来的双渐方法(DAA)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分析了坝体动弹模和堆石厚度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半干旱地区不同作物布局中种植甘蓝的耗水特征,本试验引入玉米、谷子、菜豆、大豆、马铃薯与甘蓝构建三年轮作系统,设置8种轮作组合,利用回归等值线图分析不同轮作方式处理下甘蓝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甘蓝为当年生作物附以不同的前茬处理,前一年茬口的不同对当年生甘蓝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在各时期水分贮量分布产生的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前两年茬口的不同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小。前一年种植作物分别为:菜豆、甘蓝、大豆、马铃薯时,甘蓝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别呈现:不闭合峰、斜鞍形、半鞍形、闭合峰的分布;前一年种植相同作物附以前两年不同的茬口处理,对当年生甘蓝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该结果对当地作物类型的选择、耕作制度及作物布局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土壤湿度、土壤硬度 )对挖坑机动态力学参数 (扭矩、进给阻力 )的影响 .该试验采用模拟生产条件的方法 ,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上实现动态实时记录 .通过数据分析 ,得出各影响因素与钻头动态力学参数间的数学关系 ,做出曲线拟合方程 ,从而找到最佳值 ,为挖坑机的设计、选择及运用 ,提供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能量学观点,对山东、浙江沿海潮土及滨海盐渍土进行了不同土水势条件下,土壤持水性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0.02mm物理性粘粒与土壤盐分含量是影响土壤持水性的主要因素。其中,30~50kPa吸力下,土壤盐分含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铁观音茶树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离体叶片,轻度水分胁迫,气孔导度下降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严重水分胁迫,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引起的.土壤自然干旱过程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着土壤水势下降而逐渐下降,ABA含量逐渐提高;在-38kPa开始水分胁迫,临时性萎蔫点在-50kPa,永久性萎蔫点在-58kPa;气孔导度与ABA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复胁迫茶树经过抗旱锻炼后,其抗旱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鄂西南烟区研究了化肥不同施用A-式对植烟土壤有效氮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栽烟模式下施肥后40 d左右肥料养分随雨水下渗已经基本损失完毕;在雨水较多年份底层土壤有效氮受表层土壤有效氮下渗补充较高.揭膜可能使土壤有效氮淋溶损失风险增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养分利用的可能性:提前施肥可使肥料养分在整个土体中分布均匀,且可能有效激发土壤有机养分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