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玉米作为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及质量直接关乎农民种植效益,并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提升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优化玉米栽培技术,践行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尤为关键。主要探讨了玉米耕种、灌溉、覆盖、化学调控等各环节节水技术的应用,希望为促进干旱地区玉米丰产、增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冀磊 《种子科技》2020,(6):44-45
在当前时代下,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玉米膜下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实际的种植工作,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对玉米膜下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玉米种植的需求以及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玉米膜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效率,促进玉米产量和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改善。  相似文献   

3.
凌莉 《中国种业》2023,(11):13-15,20
水分是陕西旱地春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当前水分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该区域春玉米生产高产高效的根本途径。从节水抗旱玉米新品种鉴选、沟垄覆盖集雨、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陕西旱作春玉米种植体系水分高效利用技术进展,并指出构建抗旱品种生物节水、覆盖深松农艺蓄水、智能灌溉高效用水“三位一体”旱作春玉米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及未来研究的重点,充分挖掘陕西旱地春玉米水分生产潜力,以期为该区春玉米节水增粮增效栽培技术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肖明刚 《种子科技》2024,(2):50-52+64
玉米作为我国栽培范围十分广泛的农作物,在种植到成熟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天气和温度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旱灾是玉米种植中的常见气候灾害,会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基于此,分析了玉米抗旱栽培技术以及节水灌溉技术,为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保证周年较高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促进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20世纪中晚期开始国内学者便从节水灌溉技术创新、灌溉制度优化、替代节水种植制度构建和节水抗旱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了以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体系为核心的周年水分高效利用途径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显著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本文综述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水分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通过耕作或播/收期调控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降水与地下水平衡利用,促进周年水分(灌溉水和降水)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以充分挖掘华北平原水分生产潜力,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节水高产栽培及节水种植制度建立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耿苹 《种子科技》2023,(6):47-49
文章探索了节水滴灌玉米种植技术,通过了解节水滴灌玉米种植的经济增产效果,分析其促使玉米增产的原因,详细探讨了节水滴灌玉米种植技术,包括选种、整地、覆膜铺设滴灌带、播种等,分析了节水滴灌玉米种植灌溉,确保以成熟的节水滴灌技术满足玉米种植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7.
玉米抗旱节水产量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北地区选育种植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对我国粮食资源和水资源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在华北平原地区大面积推广的1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抗旱节水高产试验,在灌溉出苗一水条件下,结果表明,浚单20的产量最高,达8 697.337 ks/hm2,接近水地高产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为1.617 ks/mm,有5个品种鲁玉13、邢抗2、郑单958、冀玉9、蠡玉18超过70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在1.3 ks/mm以上;说明这些品种有较好的抗旱节水高产能力,在有限灌溉条件下,华北地区玉米可实现节水和高产双赢.通过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有限水分条件下,穗重对产量正效应最大,负作用最大的是轴重.在选育抗旱节水高产玉米新品种的过程中,应选择穗重、百粒重大,行数多,行粒数多,出籽率高,粒长较长;轴重小,穗干尖长度少,轴周长较细的品种.这些研究结果为玉米抗旱节水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雨养条件下玉米穗位叶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地区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但该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玉米生育期内经常干旱缺水,雨养玉米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发展的趋势。筛选简单易行的抗旱指标,对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雨养水分亏缺条件下,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穗位叶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浚单20的叶面积中等、叶鲜重和叶干重较重,物质的转运能力较高,其产量最高,具有抗旱节水高产特性。穗位叶各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叶面积对叶干重的影响较大,穗位叶干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共线性关系。因此,建议将穗位叶干重作为雨养条件下品种鉴定及选育的指标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600万hm2,其中黑龙江省西部、北部等传统旱区占30%以上,由于干旱造成的玉米减产15%以上。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溶性粉剂(旱立停)对减少植物叶片水分蒸腾,保持植物水分,增强植物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抗旱节水等方面的效果明显。为了探索抗旱节水的新途径和方法,本试验通过对不同使用方法及不同剂量的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溶性粉剂(旱立停)在黑龙江省玉米抗旱增产效果和对玉米安全性研究,确定了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溶性粉剂(旱立停)在黑龙江省玉米抗旱增产效果最佳的剂量及使用方法,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港属华北缺水低平原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玉米高产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近年来,随着小麦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粮田产量和水分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节水高产潜力仍然巨大。特别是从周年水资源高效利用出发,建立区域特色的两熟一体化节水高效技术模式,十分必要。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港及鲁北平原区小麦玉米减蒸降耗农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节水技术模式。得到的结论是:最少水肥投入模式最优,节水省肥模式次优,传统高水肥模式最差。节水省肥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意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农户采用小麦玉米节水技术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旱地玉米抗旱节水品种引进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宜陇东种植的优质抗旱节水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2009年对当地主推品种及引进品种进行了综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特殊年份中玉9号、富农1号、永玉3号等3个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玉米种植可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但玉米生育期常伴有干旱天气,影响玉米产量。基于此,论述了抗旱玉米栽培技术及抗旱灌溉措施,以期为抗旱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大旱之年,如何确保玉米不减产,是云南省各级农业行政、技术部门当今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节水效果明显,省工省力,是最有推广潜力的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就是把90厘米地膜覆盖在两行(宽窄行)玉米之间的垄背上,玉米以40厘米的行距、35厘米的塘距播种,每塘保留两粒玉米播在地膜两侧垄沟里。由于该项栽培技术具有膜内栽培相似的增温保墒、抗旱抗倒、改善田间通风通光等优点,所以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达到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节省了其他地膜覆盖技术要求的破膜、揭苗、压土等工时投入,也方便后期的追肥操作。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节水灌溉的相关概念、技术要点及研究进展,以为内蒙古的玉米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湘北红壤旱土季节性干旱现状,以防旱避旱节水栽培为中心,通过试验与示范总结提出了湘北红壤丘岗旱地玉米节水避旱丰产栽培配套措施:①选用早熟耐旱紧凑型品种;②适期早播,一般以3月下旬播种为宜;③保温育苗移栽可早播早栽,争季节,节水避旱;④抗旱节水覆盖栽培具有避旱防旱保水保肥丰产效果;⑤旱坡土等高筑梯土,改土培肥,综合运用玉米密肥调控技术可实现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节水高产措施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在旱地农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栽培经验,目前在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棉花上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节水灌溉和栽培生理调控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新的抗旱小麦品种和抗旱技术的应用以及日趋完善的分子育种技术也为旱地小麦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交替灌溉对西北绿洲区小麦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强  杨彩红  黄高宝 《作物学报》2011,37(9):1623-1630
受水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西北绿洲区以间作套种为主体的多熟种植面积被持续压缩,使单位耕地产出率和光能利用率明显下降,间作节水理论和技术研究亟待开展。交替灌溉技术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已得到大量验证,但该技术应用到间作中能否产生节水、增效作用,缺乏理论依据。2006—2008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绿洲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交替灌溉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LER),LER达到1.22~1.52。交替灌溉与传统灌溉间作相比,LER差异不显著;对间作小麦的产量效应不显著,但使间作玉米的产量提高11.4%~36.4%,混合产量平均提高12.9%。与传统灌溉间作相比,交替灌间作未显著增加作物的耗水量,与单作小麦、单作玉米的加权平均相比高1.2%~19.4%。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的WUE较单作小麦高12.0%~71.4%、较单作玉米高10.6%~37.8%、较传统灌小麦间作玉米高0.9%~22.5%。在河西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上应用交替灌溉技术具有节水和提高WUE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食物供给质量.分析了玉米栽培期间需要注意及可应用的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以促使玉米产量及质量提高,推进玉米种植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育及种植抗(耐)旱玉米品种,全面提升玉米种植生产的综合抗旱能力,是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进行科学客观的玉米资源材料抗(耐)旱能力的鉴定与筛选,为抗(耐)旱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我所采用本地与海南及自然与胁迫条件鉴定与筛选方法,以抗旱系数及经济性状、生物学性状为主要考查依据,鉴定筛选出PH 4 VC、H9-21、W15-2、交51等一系列抗旱能力较强的自交系材料在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农艺节水1.种植耐旱作物品种种植耐旱作物品种是实施节水工程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据试验统计证明:过去在田间种植传统小麦和玉米,全生育期需灌水7次,每亩累计灌水量280米~3;而现在在田间种植杂交一代小麦和玉米,全生育期需灌水4次,每亩累计灌水量160米~3。现在比传统种植每亩累计节水120米~3。在我国张掖市杂交玉米良种繁育基地,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1.4%,每年生产杂交玉米种子42万吨,占全国种植玉米面积用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