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多效唑对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木薯不同生长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观测多效唑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喷施多效唑能矮化植株,抑制地上茎秆生长,使植株叶色浓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薯块膨大,从而提高木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以苗期和薯块膨大期每公顷分别喷施900kg浓度为500mg/L和1000mg/L的15%多效唑溶液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达41740kg/hm2,比对照增产26.72%,淀粉含量达38.3%,比对照增长22.4%,这种多效唑喷施方法可以在木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多效唑的施用时期和次数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晋薯16号作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次数多效唑,研究其对地上部鲜重、大中小薯重、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其品质,其中在现蕾期和初花期各喷施一次多效唑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高达32 816.4 kg/hm2,较对照提高了31.64%,淀粉、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41%、40.05%、59.23%,还原糖含量比对照降低25.19%.[结论]该研究可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旱地春玉米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微肥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地春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健壮素、多效唑、硫酸锌、硫酸锰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可优化玉米的主要经济性状,改善玉米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玉米产量。以喷施1.0g/kg健壮素溶液225kg/hm2的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1782.5kg/hm2,较对照增产9.6%;其余依次为喷施1.0g/kg的多效唑溶液、0.5g/kg的ZnSO4溶液、1.0g/kg的MnSO4溶液的处理,其折合产量分别为11588.3、11430.0、11300.0kg/hm2,且均以大喇叭口期的喷施效果优于拔节期。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对马铃薯会-2光合效应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多效唑在晚熟马铃薯上的作用机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马铃薯晚熟品种会2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开花期对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能促进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的提高,进而促进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以100 mg/L的多效唑溶液效果最好.其产量最高(3309.8kg/667m2),比CK高859.2 kg/667m2,增幅为35.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有效提高木薯产量、淀粉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和相关企业效益,并为木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南植199、华南8号、GR911和华南5号木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两个试验:(1)在薯块膨大期,用1‰膨大素溶液分别对南植199、华南8号进行喷雾、灌根、喷雾+灌根和对照处理;(2)在苗期,对南植199、华南8号、GR911和华南5号的植株喷施1次900kg/ha1000mg/L的15%多效唑溶液,以清水为对照。【结果】CPPU处理均可提高两个木薯品种的鲜薯周径、产量和淀粉含量,但以南植199的膨大素喷雾+灌根双重处理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05.22%,淀粉含量增加36.49%。与对照相比,喷施多效唑溶液的4个木薯品种产量和淀粉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南植199增产7.21%,GR911淀粉含量提高44.72%。【结论】膨大素、多效唑有促进木薯增产和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可以在木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有效提高木薯产量、淀粉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和相关企业效益,并为木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南植199、华南8号、GR911和华南5号木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两个试验:(1)在薯块膨大期,用1‰膨大素溶液分别对南植199、华南8号进行喷雾、灌根、喷雾+灌根和对照处理;(2)在苗期,对南植199、华南8号、GR911和华南5号的植株喷施1次900 kg/ha 100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以清水为对照。【结果】CPPU处理均可提高两个木薯品种的鲜薯周径、产量和淀粉含量,但以南植199的膨大素喷雾+灌根双重处理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05.22%,淀粉含量增加36.49%。与对照相比,喷施多效唑溶液的4个木薯品种产量和淀粉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南植199增产7.21%,GR911淀粉含量提高44.72%。【结论】膨大素、多效唑有促进木薯增产和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可以在木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微肥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3种氨基酸微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微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均比清水对照的高,其中氨基酸微肥Ⅲ处理的产量最高(37 769.19 kg/hm2),其次是氨基酸微肥Ⅰ(35 564.07 kg/hm2)和氨基酸微肥Ⅱ(31 794.84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25.15%、17.84%和5.35%;氨基酸微肥Ⅲ、氨基酸微肥Ⅰ和氨基酸微肥Ⅱ处理的马铃薯商品率比对照分别提高5.4%、3.1%和2.0%;氨基酸微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淀粉含量提高23%~40%,蛋白质含量提高41.9%~177.3%。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微生物菌肥"根茎宝"的施用对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块茎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别在马铃薯初花期和花期结后用"根茎宝"375m L/hm2兑水112.5kg/hm2均匀喷施叶面,对照均匀喷施112.5kg/hm2清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初花期喷洒"根茎宝"产量达45835.5kg/hm2,比对照增1203kg/hm2,增2.7%,大薯率提高1.8%。在花期结束后喷洒"根茎宝"产量达45558kg/hm2,比对照增510kg/hm2,增1.1%,大薯率提高1.1%。  相似文献   

9.
以‘兴佳2号’马铃薯为材料,在减施化肥22.22%~50.00%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微肥与化肥配施(T2,微肥6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有机无机互混肥(T3,1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T4,1500 kg/hm2)和螯合腐植酸复合肥(T5,937.5 kg/hm2)等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对照(CK1,复合肥1500 kg/hm2)、减量施肥对照(CK2,复合肥1125 kg/hm2)、不施肥对照(CK3)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T5、T1和T2可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T5、T2和T1产量分别比CK1增产19.82%、11.65%和8.2%,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2提高74.87%、57.75%和50.52%;CK2比CK1减施化肥25%,产量仅降低3.21%,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61%;各处理间干物质、淀粉、V–C、蛋白质、钾、还原糖含量等差异显著。在减施化肥25%的基础上,螯合腐植酸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或微肥与复合肥配施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较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大棚马铃薯生长调控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不同多效唑浓度对大棚马铃薯生长调控的影响,为大棚马铃薯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多效唑的合理施用浓度提供参考.试验设6个多效唑处理浓度,对大棚马铃薯现蕾期叶片进行喷施.喷后15 d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收获后测定单株结薯数、单薯重量、块茎产量及块茎中可溶性糖、淀粉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马铃薯植株明显矮化、茎变粗,产量及品质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升高,但水分含量有所降低.多效唑以200 mg/L处理浓度时,对大棚马铃薯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云南冬春季马铃薯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在大田进行不同灌水量(24m3/hm~2、48m3/hm~2、72m3/hm~2、96m3/hm~2)、不同灌水时期(出苗后、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膜下滴灌对冬春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较对照(自然生长)最高增产7 644kg/hm~2,增产率为12.75%,商品率高达98.4%;在同一灌水量下,开花期充分灌水会促进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块茎生长,增加产量,出苗后和淀粉积累期水分过量或不足均会对其生长及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同一灌水时期,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株高与茎粗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灌水量为96 m3/hm~2,出苗后与开花期各灌水1次的产量最高,达67 575kg/hm~2,比灌水量96 m3/hm~2,出苗后、开花期与淀粉积累期各灌水1次高9 645kg/hm~2,节省96m3/hm~2。灌水量96m3/hm~2,出苗后与开花期各灌水1次可作为云南冬春季马铃薯大田生产的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增施钾肥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农303为试材,在施用NPK及农家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用量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随增施钾肥量提高产量明显提高,当钾肥用量达到一定量时(190 kg/hm2),继续提高钾肥量产量增加缓慢。块茎淀粉含量、干物质量和大中薯率的变化与产量一致。不同钾肥用量(90、140、190、240 kg/hm2)的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2 913.34、423.55、994.96、387.7 kg/hm2,淀粉含量较对照提高4.10%、7.38%、8.20%、9.02%,干物质量分别提高2.76%、5.52%、7.18%、8.84%,大中薯率分别提高8.00%1、3.50%、17.50%、21.50%,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9.58%、14.70%、16.93%、18.53%,叶面积系数分别提高4.11%、7.40%、8.49%、9.04%,净同化率分别提高14.30%1、8.91%、22.64%、25.99%。[结论]马铃薯的钾肥适宜用量为190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对科学施肥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马铃薯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马铃薯苗期、薯块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N12处理表现为干物质积累最多,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含氮量最高,薯块产量最高达39 757.5 kg/hm2。各项品质指标也较好,薯块中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结论]各时期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含氮量增加,其中以施氮180 kg/hm2马铃薯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紫花白作为供试品种,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初花期做叶面喷施,研究对其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各处理中,保丰素处理的整体效果最好,单株块茎重最高达916.67g;产量达28 875 kg/hm2,较对照提高了17.02%;淀粉含量达16.28%,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93个百分点;干物质含量达22.07%,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04个百分点;块茎含水量为77.97%。通过丰收宝处理后,马铃薯的品质表现较好,单株结薯数最多为3.83个,商品薯率为91.84%,Vc含量最高为14.46 mg/100 g。  相似文献   

15.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55.2×104/hm2、施N量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产量>112 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60.1×104/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16.
张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99-11101
[目的]通过不同配比的氮磷钾施肥处理,探讨马铃薯植株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柴达木地区马铃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马铃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后,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密切相关,其相关密切程度高于叶绿素含量与块茎产量、光合速率与块茎产量的相关程度。[结论]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时的最优施肥量组合为:N239.2kg/hm2、P2O5240.0kg/hm2、K2O119.6kg/hm2。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最高时的施肥量最优组合为:N239.2kg/hm2、P2O5191.3kg/hm2、K2O119.6kg/hm2。  相似文献   

17.
以毕引2号为材料,研究施用有机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施用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及施肥量和马铃薯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主茎数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在A4(4 500 kg/hm~2)处理下,马铃薯株高、淀粉含量、商品薯率及产量分别为38.4 cm、18.2%、60.1%、35 638.9 kg/hm~2比CK(农户习惯施肥)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3%、2.3%、22.9%、24.2%,且除淀粉含量外,其它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