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沉香鉴别方法及特征性成分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发更加快捷、精确的沉香鉴别与定量分析技术,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介绍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沉香真伪及等级鉴别方法和技术发展,论述了各种沉香特征成分检测技术特点,指出现有鉴别分析技术的不足,从木材科学研究的视角对今后沉香定性及定量检测方法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使国内研究者对当前沉香鉴别分析研究有一个概括性了解,为沉香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沉香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绿棋楠沉香是公认的顶级沉香,近年来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人工栽培绿棋楠沉香,但目前缺乏科学的鉴定依据及精准的质量分级指标,阻碍了绿棋楠沉香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及拓展。以22批次的惠东绿棋楠沉香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观及构造特征、乙醇提取物含量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惠东绿棋楠的特点。结果显示,结香时间为10~18个月的惠东绿棋楠油脂含量丰富,其乙醇提取物在21.45%~53.12%之间,平均值为41.10%,这为绿棋楠的质量分级提供了依据;惠东绿棋楠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占其总含量的47.72%~99.29%,是惠东绿棋楠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可作为惠东绿棋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目前沉香市场真假混杂、难以鉴别的现状,采用多种方法对10批次伪品沉香进行鉴别,分析各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及可替代性,探究沉香真伪鉴别的有效手段,为沉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为识别伪制沉香、完善沉香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典》(2015版)中规定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以及具有专属性分辨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沉香鉴别方法,对10批次伪品沉香进行鉴别,并通过对比8批次正品人工沉香样品和对照样品,探索各方法的准确性以及相关性。【结果】在10批次伪品沉香样品中,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达到要求;显色反应对颜色的判断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薄层色谱分析鉴别具有专属性,但受沉香成分多样性、含量不一等因素影响,部分样品判别荧光斑点不清晰;HPLC方法制样简单,节省原料,可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能够对复杂沉香成分进行分离,通过对照指纹图谱6个特征峰和4个辅助峰,判断结果精确度高。【结论】各方法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佐证,考虑到沉香样品检测过程需降低时间和原料成本,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及精准程度,建议在沉香真伪鉴别中采用以醇溶性浸出物含量、HPLC指纹图谱结合显微鉴别为主,显色反应和薄层色谱分析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沉香为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植物含有树脂的木材,是我国、日本、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迄今全世界已发现该属植物有19种,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国外学者对于沉香的现代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我国则要晚些,最早报道的科技论文是广东省植物研究所1976年发表在《植物学报》的一篇论文《初步解开沉香结香的秘密》.我国学者杨峻山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对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系列的2-(2-苯乙基)色酮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90年代后到本世纪初,我国对于沉香的研究不多.我们对于沉香的研究始于2005年,第一篇论文发表于《中药材》杂志,报道了利用GC-MS技术对五批沉香的化学成分分析,迄今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关于沉香的研究论文20余篇.近年来,随着沉香市场的持续升温,我国学者对于沉香的研究,已然成了遍地开花的状况,涉及内容包括化学成分、药理、结香机理与结香方法、种植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本文将探讨沉香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科学问题,有些已有定论,有些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土沉香、云南沉香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结香机理、分布及贸易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沉香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沉香是中国传统中药和香料,经济价值极高,市场需求量大。白木香是中国沉香唯一来源,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沉香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人工结香是提高沉香产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化学成分进行探讨,为白木香人工结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人工通体结香处理的35个中国沉香样品和51个越南沉香样品的化学成分,并选取了相对含量较高的10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种化学成分的个体间变异都很大,且各种成分相对含量均与沉香树的生长性状呈正相关.此外,越南沉香和中国沉香绝大部分的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中国样品有2种成分含量显著高于越南沉香(P<0.05),越南样品有6种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中国样品(P<0.01),显著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林木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鉴别工作基础上,对沉香木真伪及其质量级别鉴别进行研究总结。主要从外观、显微结构、色谱分析、醇溶出物和内部化学物质分析以及光谱鉴别分析等对沉香真伪鉴定进行了阐述,对如何确定沉香木质量级别进行了初步评价,指出沉香的质量级别研究工作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不同品级星洲系沉香样本的醇提取物含量、密度、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模型和随机森林等多变量分析方法,筛选与沉香品质密切相关的因素,建立沉香分级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星洲系沉香的醇提取物含量、色酮类含量、倍半萜种类及含量的差异较大;以醇提取物含量、倍半萜类总含量、2-(2-苯乙基)色酮含量等5个因素为指标,可为沉香品质分级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不同品级星洲系沉香样本的醇提取物含量、密度、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模型和随机森林等多变量分析方法,筛选与沉香品质密切相关的因素,建立沉香分级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星洲系沉香的醇提取物含量、色酮类含量、倍半萜种类及含量的差异较大;以醇提取物含量、倍半萜类总含量、2-(2-苯乙基)色酮含量等5个因素为指标,可为沉香品质分级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沉香,因具有较高的药用和文化价值,广泛用做医药、香料、工艺品雕刻的原料,近年来发展尤为迅猛。但由于沉香的结香过程漫长、产量有限,野生沉香资源十分稀缺,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沉香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当前主要以传统经验识别为主,尚无科学、系统的鉴定标准。为保护沉香资源、规范国内沉香市场,促进沉香产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7月,《沉香》标准正式列入国家林业标准制定计划。标准制定工作小组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不同产地的10批次偏心灌注法人工沉香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并与利用火钻方式结香4年的人工沉香样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选10批次人工诱导沉香样品均符合LY/T2904-2017《沉香》的要求,沉香样品品质稳定,色酮类化学成分与火钻方式结香4年的人工诱导沉香样品相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沉香树种的资源分布、木材特征、识别技术及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应在构建具有明确身份信息的沉香标准样品库的基础上,完善沉香化学指纹图谱数据库,建立标准化的沉香鉴定技术体系,以实现沉香的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至12月,采用PRA和RRA乡村快速评估方法开展了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土沉香种植情况调查。分析近几年来土沉香种植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认为当前勐海县土沉香发展存在着苗木培育及抚育管理技术薄弱,缺乏相关收购及合作企业,投资周期长等问题。藉此提出建立土沉香种苗繁育中心,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结合政府珍贵用材林建设政策,加强扶持、正确引导,引进加工企业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4批次沉香品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氯甲烷浸泡提取沉香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中9种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色酮含量0.46%~18.21%,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沉香品质鉴定,2#、3#沉香品质最优,1#最次,这和GC/MS成分分析沉香色酮含量相一致。采用二氯甲烷浸泡法富集沉香香气成分,所需样品量少,前处理方便,为沉香品质鉴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真菌诱导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结香7个月所产生沉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是否符合行业标准,以石湾和星岛湖两地真菌诱导结香所产生的沉香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醇溶性提取物的含量,观察显色反应、采用高效液相分析其指纹图谱,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石湾和星岛湖的沉香醇溶性提取物分别为(19.29±8.30)%、(22.54±5.96)%,显色反应呈现紫红色和淡紫色,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出现6个特征峰,符合沉香行业标准;石湾、星岛湖沉香分别具有12,15个倍半萜类物质,占30.80%、30.06%,分别具有4,5个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占24.81%、30.62%。研究利用真菌结香剂诱导石湾和星岛湖两地的白木香结香,结香7个月的沉香可以达到《沉香》(LY/T 2904—2017)行业标准,并且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含量达到55.61%、60.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有效、准确、科学的野生沉香鉴别技术,为沉香的鉴定和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10批次野生沉香进行鉴别。【结果】10批次野生沉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整体较高,明显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10.0%;野生沉香的显色反应除呈现人工沉香的樱红色或浅樱红外,还出现紫堇色、浅红色和浅紫色在内的多样性显色,可辅助鉴别野生沉香;薄层色谱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且野生沉香样品在薄层鉴别中呈现清晰的荧光斑点和较好的分离效果,对于大部分野生沉香样品可通过薄层色谱进行基础鉴别;通过相似度评价、峰面积比较,建立10批次野生沉香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9个野生沉香共有特征峰,确定野生和人工沉香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差异性。【结论】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及精准程度,本文提出在显微鉴别的基础上,通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和HPLC的指纹图谱及特征峰鉴别野生沉香,可为沉香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奇楠沉香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奇楠沉香是沉香中的精品,具有适应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性。通过对广东省引种栽培奇楠沉香的种源、造林地、施肥、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的试验研究,总结归纳一套适宜于广东省引种栽培奇楠沉香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2904-2017《沉香》2017年10月27日,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发布,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出,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归口,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负责编制,规定了沉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及判定,为我国首次制定,适用于沉香原料及其制品的检验与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