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水保水技术在山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保水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山杏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特性的影响对比调查的结果表明,应用节水保水技术进行造林,可以显著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的生长量,当年成活率可提高39.3%,5年保存率提高43.1%,5年平均株高提高1.2%,5年平均地径提高37.7%。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大量应用推广抗旱造林实用技术,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由过去50% -60%,提高到现在90%以上,现将近几年在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应用。一、覆膜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大连岩质海岸进行黑松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季内顷斜面集雨小坑整地和等高梯面扬角平台整地方式,采用容器苗雨季雨前分片造林等综合造林技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达到86.37%~87.9%,而对照造林成活率为65.4%~71.8%。该综合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  相似文献   

4.
两种新技术在荒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季植苗造林的黄栌和火炬树2个树种分别应用保水剂、灌草覆盖的造林新技术与常规造林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栌的成活率分别提高8.8%和2.5%,火炬树的成活率分别提高72.4%和2.3%,以应用保水剂植苗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干旱山区营造人工林的关键在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北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该区自2003年实施"世行人工林营造项目"以来,全面采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造林800万株,面积2666.7公顷,成活率95%,保存率90%。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干旱山区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些具体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绥中县网户乡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对2014年和2015年采用传统方式栽植的油松和刺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平均造林成活率不足30%,而采用新型美植袋大容器苗造林技术结合深井潜水泵提水浇灌,平均造林成活率提高了近3倍,其中2016年秋季的造林成活率高于2016年春季;采用裸根苗营建辽宁杨和竹柳的成活率极低,成活率都不足30%,紫穗槐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在81.4%以上;在沙质海岸脆弱生态区造林成活率高低顺序是油松沙棘元宝槭刺槐白蜡白榆山杏。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干旱沙漠区因造林成活率低导致造林补植比重大、造林成本增加、影响林分质量提高等问题,就主要造林树种北沙柳机械打孔深栽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造林成活率和劳动效率高、不需专门整地、简单实用等优点,其造林成活率较常规人工挖坑造林提高23.5%~42.8%;劳动效率是人工挖坑造林的2.67~3.78倍,适宜于在沙区灌木造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损失,节约管理成本,采用集中管理的4年生芽苗砧嫁接良种油茶苗进行了大苗移栽造林试验,并以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试验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苗移栽的造林成活率可达97%以上,比用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的成活率几乎提高了1倍。造林试验结果说明,大苗移栽技术是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是在以往困难地常规造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选择耐旱耐瘠薄防火树种五角枫,在西峡县的浅山丘陵区粗马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困难地造林,通过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最终探索出提高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证明,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8.5%,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1%,截干深栽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1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4.7 cm。该试验的成功,为其他树种困难地造林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攻破了西峡县困难地造林技术瓶颈,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更为西峡今后困难地造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麻竹采用主枝扦插育苗、次生枝扦插苗、带蔸根埋杆育苗等新育苗技术取得良好效果.带蔸(根)埋杆育苗效果最佳,比其他育苗方法可提高成活率38.3%—46.7%.采用扦插育苗造林比移母竹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7.3%,育苗造林成本节省2/3.  相似文献   

11.
在浅山丘陵区粗麻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造林困难地,选择耐旱耐瘠薄树种五角枫容器苗造林。通过不同整地方式、不同栽植方法、不同保墒措施等综合性技术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五角枫困难地造林配套技术。通过对比分析,翼状鱼鳞坑整地较鱼鳞坑整地成活率提高11. 1%,保存率提高11. 9%,较穴状整地成活率提高20. 7%,保存率提高18. 3%;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10. 2%,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 9%,当年新梢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 2 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5. 1 cm;4种保墒方法中,盖枯叶压石保墒方法造林成活率最高,为94. 6%,比覆盖地膜、施保水剂、对照分别提高9%、18%、40%,苗高净增长比对照提高35%。翼状鱼鳞坑整地+截干深栽造林+盖枯叶压石保墒为五角枫困难地造林最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沙地进行沙地云杉造林试验表明:沙丘的阴坡比阳坡造林成活率高21.7个百分点,植被盖度较小的立地比植被盖度高的立地造林成活率高30%左右.采用座水覆膜和容器苗造林分别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9.4个百分点和35.5个百分点.并形成沙地云杉在沙地配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1-2009年,我们经过10a开展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研究,探索出利用萝卜、大豆等植物提高林木的造林成活率技术,成活率高达97%以上。该项研究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成本低、无污染、绿色环保的造林技术;完全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生态科学的发展理念;同时该技术具有其极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2011年4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干旱山地由于水热关系不协调 ,造林难度很大。采取覆盖措施造林可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地膜覆盖造林 ,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保持土壤湿度 ,提高土壤温度 ,而且覆盖地膜造林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2 4 2 % ,同时乡土灌木移栽后穴内覆盖草皮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6 %~ 9%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甘肃宕昌县土壤瘠薄、干旱、高寒等立地条件差的沙土山区造林绿化,多年来进行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樟子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实践,发现容器育苗具有提高苗木发芽率和保存率、节约种子、造林成活率高、起苗运输方便等优点。为此,对其容器育苗技术、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能够为本地区培育优质壮苗,可提高每亩产苗量25%以上;提高造林成活率15%~20%。对确保造林提质增效、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官鹅沟5A级景区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7种落叶树种截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典型区域甘肃环县甜水镇选择相同立地条件,进行了紫穗槐、丝棉木等7种落叶树种截干留茬与留干造林2种造林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截干造林较留干造林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新稍生长量和发枝数,促进地径的生长,提高苗木的越冬能力。在截干留茬造林技术下造林成活率对比关系为白蜡柠条紫穗槐丝棉木黄刺玫河北杨刺槐,其中白蜡、柠条和紫穗槐的成活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多风的围场山地造林,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一直是广大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国营林场采取了一系列技改措施,共中一项是改春秋季造林为春季造林。这样导致落叶松苗木越冬保存任务大大增加,为了造林保成活,采取了育苗造林一条龙,经济技术双挂钩的改革措施。为了确保优质苗木造林,苗圃对越冬苗木的保存措施也采取了由露天假植改为窖贮。通过3年的对比试验,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5.2个百分点(对比结果附表)。附表 不同处理对落叶松造林成活的影响造林年度假植苗成活率(%)窖贮苗成活率(%)平均提高百分点199…  相似文献   

19.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未截干造林提高30.15%;明显促进地径生长,地径年生长量29%以上;大幅度提高抽梢生长量,第一年增幅222.78%,第二年增幅94.49%,檫木截干造林在东南沿海地区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俊梅 《绿色科技》2015,(1):142-143
指出了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方式,从自然因素、造林技术、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具体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