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梨是我国第三大水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梨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梨生产国。2000年以后,我国梨栽培面积趋于稳定,产量随着投产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呈稳步上升趋势。除海南省外,全国其他各省(市、区)均有梨商品化规模栽培。河北是我国梨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省份,安徽则是单产最高的省份。我国梨品种资源丰富,几十年来,我国选育并推广了大批优质梨品种,并引进了一些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西洋梨、日韩梨品种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品种熟期搭配不合理、出口和加工量少、苗木经营混乱、规模化经营水平低等是目前我国梨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适宜地区适量发展10-11月成熟的晚熟梨品种,使早熟、中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种植比例保持在20:25:40:15,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梨加工比例,加强苗木市场监管,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梨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产业效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三季梨(Dr.J.Guyot)为法国品种,是胶东地区引进最早且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西洋梨品种。果实葫芦形,平均单果重180 g左右,大的可达400 g以上。在烟台地区7月下旬成熟,属于呼吸跃变型水果,采收后须经后熟变软后方可食用,后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2.7%,品质上等。三季梨在贮藏过程中极易褐变,不耐贮藏,研究三季梨后熟特性对其生产和销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梨是我国栽培和出口较多的传统水果之一,我国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梨大多为晚熟品种,成熟期较为集中,品种结构不太合理,缺乏早中熟良种,而早中熟梨无论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都比较短缺,售价较高,发展前景广阔,为加快我国早熟梨的发展,本文特向广大果农介绍我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梨优良品种‘绿宝石’,以供发展栽种时参考。1品种来源‘绿宝石’原代号82-1-328,又叫中梨一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亲本为新世纪梨×早酥梨,于1982年进行杂交,经过连续20年的栽培研究、区域试验、反复筛选培育出的优良早熟新品种。2果实经济性状绿宝石平均…  相似文献   

4.
2005-2007年从浙江等地引进国内外梨优良品种(系),在福建建宁县采取高接方式进行对比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若光"、"喜水"果实成熟期早、丰产稳产、品质优异,可作为早熟、特早熟梨品种在翠冠梨产区推广种植."圆黄"果形特大、品质优良,着果率高,丰产稳产性好,宜作为中熟偏迟品种在黄花梨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梨是我区栽培较普遍的果树,改革开放以来,梨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我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拓展,优质梨的生产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渐趋激烈,这必将引导生产者提高经营管理和生产水平。目前,我区梨栽培尚存在良种化程度不高,栽培管理粗放,适龄不结果,结果不丰产等问题,为此,本人就几年来对我区梨生产栽培实践的结果,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 立足现有中早熟品种,逐年引进推广种植更早更丰产的优质梨品种。近年来,水果市场优质优价的价格体系业已显现,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梨是陕西仅次于苹果的大宗果品,栽培面积近百万亩,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但是,近年来品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梨产业的发展。目前急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新优品种,稳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促使梨产业的持续发展。 1 梨品种发展现状 分析陕西梨品种发展现状,当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品种搭配不合理,晚熟品种砀山酥梨占全省栽培面积80%以上,形成晚熟品种单一过多、中熟品种偏少、早熟品种缺乏的不合理结构。二是品种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如陕南一些县区没有依据生态条件适合  相似文献   

7.
西洋梨(PyruscommunisL.)是与东方梨齐名的世界两大梨栽培类型之一,以肉质细软、石细胞少、芳香多汁而闻名于世,是除东亚外的世界其它地区梨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类型。与我国传统种植的白梨、砂梨不同,西洋梨采收时果实硬、涩,不能食用,必须在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变软、成熟,表现出品种特有的品质和风味。因此与大多数果树不同,西洋梨的生产不仅包括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枝修剪、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还包括以后熟为主要内容的采收后的果实管理。后熟既是西洋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它又与其它生产环节紧密联系,共同决定西洋梨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优质、丰产、抗旱、耐瘠薄、适于山地红壤、黄壤栽培,抗病虫和抗风力强,特别是抗轮纹病、黑星病、黑斑病强的早、中熟品种,以改进现在广为栽培的日本梨的缺点,以满足梨树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从1964年开始进行梨的杂交育种工作,经培育选择和鉴定,选出了两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梨是我国果业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南方各省发展的主要果品。广西据1996年的统计,梨总面积仅1.228万hm2,其中投产面积为0.726万hm2,梨的总产量为5.49万t,仅占广西水果总面积的1.31%和总产量的2.3%。每年仍需引进几万t的梨供应市场。广西梨栽培历史悠久,各地都有梨的栽培,但都为零星分布,管理粗放,品种老化,商品档次低,不能造应市场的要求。引进梨优良品种,主攻“早熟”和“特晚熟”,合理规划,适度规模的商品化种植高产优质梨,以产业化的模式组织生产,是广西梨的生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市梨的栽培在各县区多不具规模,总面积约80hm2,仅为桃栽培面积的5%。主栽品种有早美酥、锦丰、金花梨。田间批发价1.00~1.60元/kg,666.7m2效益2000~3000元。为进一步提高梨的栽培效益,带动我区梨产业的发展,引进优质、高产、高效梨新品种为当务之急。我市于2002年春从山东农大引进优良中熟品种梨绿宝石,同时少量引进授粉品种黄金梨、新世纪,定植于焦作市孟州化工镇。经几年栽培实践认为,该品种高产、优质、高效,已被我区果农及消费者所认可,目前周边地区已发展5hm2,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育成的不同熟期梨优良新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育成的不同熟期梨优良新品种王琨冯月秀徐凌飞(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杨陵·712100)梨是我国栽培历史久、面积大、产量多的水果之一。尤其近几年来,梨树发展迅猛。然而梨品种大多延用我国古老品种,品种比较单一,市场供应集中。为了丰富梨果类型、调节市场余...  相似文献   

12.
蔡兆翔 《中国果树》2007,(1):63-63,I0001
梨是云南昭通传统水果之一,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种植记载。种植品种主要有大黄梨、小黄梨、芝麻梨、磨盘梨、秤砣梨、麻梨等地方品种,大黄梨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值得发展的地方优良品种。现将其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植物学特征幼树树姿较直立,树冠圆锥形,结果后  相似文献   

13.
目前苏联已有128个梨品种定为区域化品种。在区域化品种组成中深感缺乏冬熟品种。只有6个冬熟品种具有广泛的栽培区,它们是:布瑞·亚当庞,杰坎卡·冬季,惹泽费娜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梨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居世界首位。烟台梨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众多。但是受市场和消费者影响,烟台梨起伏波动较大,现将全市梨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总结如下。1烟台地区梨产业发展状况1.1种植面积变化烟台梨发展分三个阶段,从建国到上世纪90年代为发展阶段,90年代到2010年为调整阶段,2010年以后趋于稳定。1980年烟台梨种植面积有0.85万hm2,种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引进的18个梨早、中熟新品种的外观和内在品质、耐贮性及市场前景等进行综合评定认为,早熟品种伏宝(暂定名)、玛瑙、绿宝石梨,中熟品种晚秀、圆黄、黄冠梨等6个品种适宜阳信栽培。简要介绍了该6个品种在阳信的主要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生产上栽培的梨品种结构不甚合理,晚熟品种比例过大,成熟期集中,销售压力大。而早、中熟品种比例过小,相对市场供应量少,具有较大的销售空间,因此,优质早、中熟梨品种越来越受到梨树育种者和广大果农的重视,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早熟梨优良新品种早酥蜜和早香脆。  相似文献   

17.
<正>‘红梨’是魏县独有的奇特古老品种,其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三国曹魏时期,就有梨树种植,已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果实具有止咳化痰、滋阴养肺等独特的保健功能。在魏县及其周边各县,以及邯郸、安阳、新乡、濮阳、鹤壁等地,几百年来就有生食和煮食‘红梨’的传统习惯。特别在冬季易患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老年人,更有熟吃‘红梨’的习惯。为了发展这一特有的保健果品,我们组织了100余名果树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梨栽培面积小,却在世界梨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因之一是对高效种植体系的构建。该研究介绍了新西兰梨园3种树形,包括多层棚架形、墙式Y形、墙式多立柱形树形的结构特点、关键构建技术,并对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果园光拦截率提启思考,以期能对果树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种植的柑桔85%是11—12月成熟的中熟品种,翌年1—5月成熟的晚熟品种不足4%。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持续增加,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日益突出,中熟柑桔品种集中上市、销售困难,桔农增产不增收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我国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调优品种结构,在适宜地区加大晚熟柑桔种植比例,有利于提高柑桔生产经营效益,促进我国柑桔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砀山县果树栽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梨面积3.3万公顷,桃面积1.5万公顷(其中设施栽培桃0.2万公顷),其他果树品种面积1.27万公顷。据调查,以往桃在全国的发展鲜食桃以早熟为主、加工桃以中熟品种为主,成熟期集中,售价低、果农增产不增收;晚熟鲜食、加工品种较少,严重制约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培育和推广晚熟鲜食、加工兼用品种是稳定桃种植面积、缓解加工和食用桃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