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防腐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段新芳  孙芳利  朱玮  赵砺 《林业科学》2004,40(6):138-143
壳聚糖金属聚合物 [如壳聚糖铜聚合物 (CCC)和壳聚糖锌配合物 (CZC) ]是壳聚糖和金属盐类反应生成的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用CCC和CZC与铜铬砷 (CCA)分别处理马尾松和毛白杨边材 ,进行木材防腐试验 ,结果表明 :CCC和CZC对褐腐菌棉腐卧孔菌的防腐性能与CCA相比 ,CZC达到最耐腐等级 ,防腐效果接近CCA ,其锌离子临界保持量为 0 780kg·m- 3(腐朽后质量损失 1 18% ) ,但CCC防褐腐效果明显不如CZC ;CCC对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防腐性能达到最耐腐等级 ,防腐效果接近CCA ,其铜离子临界保持量为 0 82 4kg·m- 3(腐朽后质量损失2 4 5 % ) ;CZC和氯化锌对白腐菌的防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10种植物干叶的50%乙醇提取物对4种常见木材腐朽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具有广谱杀菌性且效果较好的植物来源,为后续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提供依据。以白腐菌采绒革盖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为供试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初步测定香樟、侧柏、闽楠等10种植物醇提物对木腐菌的抑菌效力,比较其不同时间段的(3、5 d和7 d)菌落直径和抑菌率,聚类分析优选出抑菌植物。结果表明:1)在供试浓度为20 mg/mL的条件下,10种植物醇提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植物醇提物抑菌活性明显下降,总体抑菌效果褐腐菌比白腐菌更强;2)当菌落培养至7 d时,飞龙掌血、猴樟、圆柏等6种植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飞龙掌血和香樟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3)飞龙掌血抑菌率均高于70%,总体抑菌效果较香樟好,而香樟对采绒革盖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对其他3种菌的抑制效果达到70%以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飞龙掌血(1)和香樟(10)的抑菌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段对4种木材腐朽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力,说明这2种植物具有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铜 /锌配合物复配的防白腐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CMC)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木材保护剂,根据壳聚糖锌配合物(CZC)对褐腐菌(Poria placenta)的防腐效果优良,而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对白腐菌(Coriolous versicolor)的防腐效果好的特点,本研究将CZC与CCC复配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混合液MCMC,进行防白腐试验.结果显示复配后的MCMC,提高了其对木材白腐菌的耐腐能力,防白腐效果与CCA相近.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提取物对木材防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落叶松心材、边材及树皮为原料,分别用乙醚、氯仿、丙酮、甲醇和水5种溶剂对其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性能,发现心材的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白腐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树皮的水提取物对2种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了这两种提取物在室内对木材的防腐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观察了木材腐朽后菌丝生长的情况,与常用木材防腐剂酸性铬酸铜(ACC)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心材的甲醇提取物对白腐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树皮的水提取物对褐腐菌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怀槐的心材和树皮为原料,用乙醚、氯仿、丙酮、甲醇和水5种溶剂对其进行浸提,得到10种提取物.这10种提取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性能研究表明,怀槐心材的甲醇和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性能良好.将心材的甲醇提取物和无机木材防腐剂酸性铬酸铜(ACC)用于对木材的室内防腐实验,根据腐朽后试样的失重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照片观测,得出甲醇提取物对白腐菌的防腐作用较好,对褐腐菌的防腐作用很弱,而ACC对两种菌的防腐作用较强.将心材甲醇提取物和ACC用于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测得两者在24、48和 72 h 的半致死浓度,甲醇提取物分别为16.5、12.7、12.0 mg/L,ACC分别为3.2、2.5、2.0 mg/L;两者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26和 0.46 mg/L.  相似文献   

6.
以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白腐菌彩绒革盖菌为试菌,对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及相应的金属盐(氯化锌)和铜铬硼(CCB)处理材的抗流失性和耐腐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在竹材中固着率略高于CCB,明显高于相应的金属盐,具有较强的抗流失性能;CCC处理的竹材对彩绒革盖菌的耐腐性能高于CCB处理材, 当CCC处理材中金属离子保持量达到6.35 kg·m-3时,腐朽后质量损失为0;CZC处理毛竹试材的耐腐效果和CCC效果相当,明显高于氯化锌处理材,当防腐剂中金属离子保持量高于2.41 kg·m-3时,CZC处理的竹材都达到最耐腐等级,且随着防腐剂中金属离子保持量的提高,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7.
以自主研制的新型木材防腐剂为防腐药剂,选择已经发生初期轻微蓝变的试件和没有腐朽的试件,通过施加防腐剂,接种白腐菌、软腐菌和褐腐菌试验,按照不同时间检测试件的顺纹抗压强度和失重,分析新型木材纳米防腐剂的抑菌性能及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防腐剂对褐腐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在试验近90天的时间内基本保持顺纹抗压强度不变,并且试件失重很少,可见铜对褐腐菌作用效果显著;对白腐菌和软腐菌效果不明显,需要进行防腐剂复配的进一步试验;对已发生初期轻微蓝变的试件,施加防腐剂基本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木材生物防腐,以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NY45株系)为对象,研究其对木材白腐菌彩绒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Tv)及褐腐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Gt)的抑制效果并探索抑制机理。结果表明:NY45对两种腐朽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NY45孢子液处理的毛白杨木材,其耐腐等级从IV级(不耐腐)提升到I级(强耐腐);NY45生长速度远快于木材腐朽菌,可以迅速抢占空间和竞争营养,并能寄生、覆盖、消解木材腐朽菌菌丝,其易挥发性物质对Tv和Gt抑制率分别为18.55%和45.69%,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两种木材腐朽菌的抑制率均超过90%。NY45有潜力作为木材腐朽生物防治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水和苯-乙醇提取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用杯碟法测定2种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霉菌及变色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樟树叶苯-乙醇提取物抑菌测试效果不明显,但樟树水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和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当测试浓度为5%时,对木材白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褐腐菌密粘褶菌、哈慈木霉菌、产紫青霉菌、烟曲霉菌均有明显抑制,高浓度(10%)时能抑制蓝变菌可可球二孢菌。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处理后竹材的防褐腐作用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褐腐菌棉腐卧孔菌为试菌,对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及相应的金属盐(氯化锌)和铜铬硼(CCB)、ACQ处理材的耐腐性能、力学性能及胶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CCC处理的竹材对棉腐卧孔菌的耐腐性能不及CCB和ACQ处理材;但是,随着CCC处理浓度的增加,处理材耐褐腐性能明显增加,当处理材中金属离子保持量达到5.141 kg·m-3时,腐朽后质量损失低于6.1%.2) CZC处理毛竹试材的耐腐效果低于CCC、CCB和ACQ,略高于氯化锌处理材,当CZC中金属离子保持量高于5.091 kg·m-3时,处理材的质量损失在26.4%~29.0%之间.3) 同素材(未处理材)相比,经防腐剂处理后的竹材力学性能及胶接性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CCB处理材.在所测指标中,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下降最明显,横纹抗压强度和胶接强度除CCB外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选择ACQ、铜唑、CCA、有机酸四类13种防腐剂对毛竹材进行处理,研究竹材的室内耐腐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吸药量的增加,药剂对腐朽菌的抑制效力明显增加.ACQ防腐剂中,综合抗菌性能依次为ACQ-B、ACQ-D,ACQ-C对白腐菌的毒性最差,失重率约6%;铜唑类防腐剂对白腐菌的抗菌性最好的是CuAz-1,最差的是CuAz-2;对褐腐菌的抗菌性相差不大.通过对比,ACQ和铜唑类防腐剂的抗菌性与CCA相当,明显优于有机酸类防腐剂.  相似文献   

12.
三种国外木材防腐剂室内防腐防霉防白蚁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嘉琪 《木材工业》2005,19(2):39-42
不含铬和砷的TanalithCuAz、Tanalith CY和Totim B是目前国外广泛应用的环保型木材防腐剂产品.本文报道了这3种国外木材防腐剂产品的首次国内室内防腐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结果显示,用少量Tanalith CY和Totim B产品即可有效地抑制腐朽菌对木材的侵害;Tanalith CuAz对腐朽菌的抑制效力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大;Tanalith CuAz和Totim B分别显现出良好的抑制白蚁、防止蓝变菌及霉菌侵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白桦木材中总酚含量与抗木材腐朽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朽是木材最严重的生物破坏,它能引起木材结构损坏,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极易腐朽的树种(李坚,2002).本文利用5种木材腐朽菌对白桦进行生物降解,根据质量损失率筛选出易腐和抗腐植株,进一步研究易腐和抗腐白桦总酚含量的差异与木材腐朽抗性的关系.为今后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筛选适宜的天然抗腐朽植株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森林培育、木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减少防腐剂的使用,降低防腐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新的对绵腐卧孔菌、绿色木霉和彩绒革盖菌3种常见木材真菌有效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苍子油主成分及其衍生物共10种化合物对这3种常见木材真菌的抑制率,建立毒力方程并分析其活性。结果表明:10种化合物对3种常见木材真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通过10种化合物对3种常见木材真菌的毒力回归分析,并与三唑酮相比较,依次筛选出对绵腐卧孔菌、绿色木霉和彩绒革盖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的分别为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β-紫罗兰酮和鸢尾酮,其半数有效抑制质量浓度(EC50)依次分别为18.69、23.50和32.21 mg/L。3种真菌分别经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β-紫罗兰酮和鸢尾酮处理后,菌体细胞膜的相对渗透率发生变化,表明山苍子油活性成分的木材防腐作用与菌体细胞膜遭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木材天然耐腐性室内试验标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  刘秀英 《木材工业》1991,5(2):29-32
采用三种培养基、两种白腐菌、两种褐腐菌对马尾松、毛白杨的天然耐腐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砂子锯屑培养基法对采绒革盖菌(Corjolus versicolor)和绵腐卧孔菌(Poiraplacenta)的生长较快,对木材腐朽力,即重量损失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用硫酸铜与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复配,对折断木进行顶端施药,模拟1~3年降雨量雨水对药剂主要活性成分流失的影响,检测木材中主要活性成份的载药量。结果表明:随取样深度增大,试样总载药量、DDAC与铜的含量都呈下降趋势;降雨量对试样中铜含量、DDAC含量、总载药量变化影响不显著。经5%浓度的防腐剂施药使腐朽菌不能在木材顶端1 cm内生长,并在2~3 cm范围内减缓生长,在木材顶端形成防护层,可在3年以上时间内避免和减缓腐朽的发生,有效减少林农损失。5%药剂总成本约1元/株。  相似文献   

17.
用硫酸铜与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复配,对折断木进行顶端施药,模拟1~3年降雨量雨水对药剂主要活性成分流失的影响,检测木材中主要活性成份的载药量.结果表明:随取样深度增大,试样总载药量、DDAC与铜的含量都呈下降趋势;降雨量对试样中铜含量、DDAC含量、总载药量变化影响不显著.经5%浓度的防腐剂施药使腐朽菌不能在木材顶端1 cm内生长,并在2~3 cm 范围内减缓生长,在木材顶端形成防护层,可在3年以上时间内避免和减缓腐朽的发生,有效减少林农损失.5%药剂总成本约1元/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发环保、高效的新型铜化物防腐剂,本研究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以软腐菌球毛壳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蓝变菌可可球二孢和松球壳孢、霉菌深绿木霉为试验菌种,对复配型铜化物防腐剂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0.05%~0.50%8-羟基喹啉铜(Cu-8)、 5.00%~20.00%冰乙酸(CH3COOH)、0.05%~0.50%戊唑醇(TEB)和5.00%~20.00%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混合,余量为水配制复配型防腐剂,对5种木材真菌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粗孢林氏孔菌Lindtneria trachyspora(Bourdot&Galzin)P ilát和乳白粗糙革孔菌Trechispora nivea(Pers.)K.H.Larss.首次报道于我国的青海省和陕西省,为中国新记录种。这两种木材腐朽菌均生长在阔叶树腐朽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本文根据中国采集的标本材料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池玉杰 《林业科学》2005,41(2):136-140
选择火木层孔菌及 5种木材降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 ,采用国内外红外光谱分析的标准方法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未腐朽材木粉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后的腐朽材木粉试样的红外光谱图。刮取未腐朽的山杨木材样品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时的山杨木材样品表层少许 ,在干燥条件下 ,分别放入KBr中 ,磨细 ,压片 ,然后在FTIR光谱仪上进行测定 ,得到经 6种白腐菌降解 12 0d后的木材木粉和未腐朽材木粉其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的振动变化状况 ,进而分析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的变化情况 ,以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生物降解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受 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但各自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对木质素的降解主要是存在于侧链上 ,虽然苯环骨架变化不明显 ,但木质素苯环间的羰基、CH2 结构、紫丁香基和愈疮木基等侧链已部分被降解。从各吸收峰相对吸收强度的变化大小来看 ,血红密孔菌、冬拟多孔菌、三色革裥菌和偏肿拟栓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