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Cl胁迫下构树幼苗液泡膜生理生化响应(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构树幼苗根组织和叶组织为试材,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液泡膜脂肪酸组成和膜的流动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胁迫下,根组织中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有所增加,当胁迫浓度为150 mmol·L-1时,活性又有所下降,但接近对照水平.而叶组织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在100 mmol·L-1时降低,高浓度NaCl(150 mmol·L-1)处理后又有所升高.液泡膜脂肪酸基本组成为C16:0,C16:1,C18:0,C18:1,C18:2和C20:0.盐胁迫后构树幼苗液泡膜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发生变化.根组织液泡膜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150 mmol·L-1 NaCl处理后有所升高;而在叶组织中,液泡膜脂肪酸不饱和度在50 mmol·L-1 NaCl处理后下降,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不饱和度又高于对照.NaCl胁迫下,构树液泡膜流动性和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时,膜流动性下降,反之则膜流动性上升.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木本植物液泡膜H+ -ATPase活性、脂肪酸组成和膜的流动性在盐胁迫下的适应及其3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氮沉降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揭示不同氮沉降水平下毛竹实生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的毛竹经营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种水分条件(正常供水W、干旱胁迫D)和4个氮沉降水平(无氮CK、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毛竹实生苗生物量、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导致毛竹实生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比正常水分条件下分别增加16.8%和35.1%,进而抑制苗木生长,显著降低苗木生物量;但同时,苗木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49.5%,且保护酶活性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苗木的损害。不同氮沉降水平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规律因水分条件而异。正常水分条件下,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苗木生物量显著增大,叶片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趋势愈加明显;氮沉降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苗木生物量逐渐增大,但当氮沉降浓度大于60 kg·hm~(-2)a~(-1)时,生物量不再增大甚至有减小的趋势;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正常水分处理相同,而3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D-HN处理组最小。【结论】干旱胁迫抑制毛竹实生苗的生长,LN(30 kg·hm~(-2)a~(-2))和MN (60 kg·hm~(-2)a~(-1))氮沉降水平提高了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了干旱对其生长的抑制,毛竹实生苗抗旱能力提高。而HN(90 kg·hm~(-2)a~(-1))氮沉降水平不能缓解干旱胁迫对毛竹实生苗的膜脂过氧化,反而有加剧干旱胁迫伤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施加硅(Si)以提高檀香紫檀苗木抗寒性的矿质营养吸收与分配基础,为进一步Si营养提高苗木抗寒性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2月龄苗木为试材,测试分析2种施Si量栽培6个月的苗木体内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3±0. 5)℃胁迫下细胞内H~+和Ca~(2+)浓度,质膜和类囊体膜H~+-ATP酶、Ca~(2+)-ATP酶活性及类囊体膜蛋白含量与磷脂酶D活性的响应。【结果】施Si苗木S、Cl元素相对含量降低,K元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Mg、P、Fe元素相对含量升高,Si、Ca元素相对含量大幅升高;施Si苗木质膜H~+-ATP酶、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低温胁迫下降低幅度小,特别是叶片质膜H~+-ATP酶;低温胁迫下,不施Si苗木类囊体膜蛋白质含量及H~+-ATP酶、Ca~(2+)-ATP酶活性下降幅度大、显著低于施Si苗木,同时,磷脂酶D(PLD)活性强、低温胁迫下显著升高。【结论】施Si改善檀香紫檀苗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微域分布及平衡性,Si介导低温胁迫下苗木质膜和类囊体膜离子泵等生化组分及其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Mak.)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锌胁迫与缺锌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锌胁迫及缺锌都严重影响西府海棠幼苗的生长,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使叶片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极显著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表明已引起了细胞膜伤害。  相似文献   

5.
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2,0.5,1.0 mmol·L-1的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纳(SNP)处理3年生"早钟6号"枇杷幼苗后于-3℃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低温胁迫,研究SNP处理对枇杷幼果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过氧化氢(H2O2)、AsA,DHA,GSH和GSSG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可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探讨低温胁迫下外源NO对枇杷幼果抗寒性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SNP处理降低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MDA和H2O2含量,不同程度上提高CAT,POD,SOD,APX活性和Pro含量.增加了AsA/DHA和GSH/GSSG比值.外源NO通过促进幼果保护酶活性的上升,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提高枇杷幼果的抗寒性,其中0.5 mmol·L-1 SNP处理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夏腊梅叶片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柯世省  金则新 《林业科学》2007,43(10):28-33
以盆栽2年生夏腊梅实生苗为材料,分对照、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和深度胁迫5组,研究土壤干旱对夏腊梅叶片脂质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下夏腊梅抗氧化能力增强,膜脂过氧化程度几乎不变;重度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含量和CAT活性下降,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升高,导致丙二醛含量升高,膜透性增大,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表观量子效率降低.重度干旱胁迫引起膜脂严重过氧化,对夏腊梅造成一定伤害.  相似文献   

7.
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华蚊母在淹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膜脂过氧化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淹水胁迫下中华蚊母叶片MDA含量均增加、相对电导率均变大;但不同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膜脂过氧化作用影响的大小各异,植株全淹(V3)对中华蚊母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影响均最大,植株半淹(V2)对中华蚊母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影响居中,植株根淹(Y1)对中华蚊母叶片MDA含量的影响最小,对相对电导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盆栽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铅、镉处理在金镶玉竹不同器官中的吸收、累积和迁移分配规律,以及铅、镉对金镶玉竹细胞膜透性、脂过氧化与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镉胁迫下,根部是吸收积累重金属的最主要部位,重金属在不同器官之间的迁移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初期抗氧化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
铝胁迫对龙眼幼苗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苗龄7个月的乌龙岭龙眼实生苗为材料,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进行铝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铝胁迫干扰了龙眼的氮代谢.铝胁迫下,龙眼幼苗叶、根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叶片增加了33.76%~217.30%,根增加了70.45%~167.86%,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热不稳定蛋白质含量下降,在叶中三者分别下降了16.54%~58.53%、18.29%~64.56%、9.09%~32.87%,在根中三者分别下降了17.84%~34.61%、21.47%~41.59%、12.85%~24.99%,可溶性蛋白质与蛋白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铝胁迫下,叶片全N、蛋白质N、铵态N、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非蛋白质N增加,硝态N在低浓度铝胁迫时(≤0.185 mmol·L-1)增加,当铝胁迫浓度大于0.185 mmol·L-1时则随铝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铝胁迫导致水解氨基酸总量在根中增加,在叶片中下降;铝胁迫下,叶片RNA含量下降了13.10%~61.47%,DNA含量下降了12.61%~41.00%,RNase活性上升了35.62%~63.47%,DNase活性上升了35.57%~183.27%,RNA、DNA分别与RNase活性、DNase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铝胁迫下蛋白质、核酸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蛋白酶活性升高导致蛋白质水解,RNase、DNase活性的提高,加速了RNA、DNA的分解;RNA、DNA含量减少,使蛋白质合成速率降低;逆境胁迫导致活性氧增加,膜脂过氧化加剧,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究西伯利亚白刺盐适应机制。[方法]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00、300 mmol·L-1)胁迫24 h后根系Na~+、K~+离子流的动态变化(利用扫描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SIET)及植株各器官中Na~+、K~+含量的静态变化(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结果]表明:(1)短期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Na~+含量,其中,叶中Na~+含量是根中的3倍以上;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含量保持稳定或上升;(2)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Na~+呈下降趋势,其中,在200、300 mmol·L-1NaCl胁迫下,根中K~+/Na~+差异不显著;(3)离子流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系Na~+的外流;对照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K~+净流量分别为156、159 pmol·cm-2·s-1,差异不显著;300 mmol·L-1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K~+的内流,净流量为-370 pmol·cm-2·s-1。[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西伯利亚白刺通过叶片对Na~+区隔,加强根系对Na~+的外排和K~+内流,进而维持植株根系K~+/Na~+的相对平衡,以此适应盐渍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用0,10,25和50 μmol·L-1硝普钠(SNP)浸泡杨梅2 h,在(0±0.5)℃贮藏16天.贮藏期间每隔4天取样测定活性氧产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相关酶类如SOD,CAT,POD的变化,最后统计腐烂指数.结果显示:25μmol·L-1 SNP释放的NO处理可降低杨梅果实的腐烂率,延缓Vc的降解,抑制贮藏前期可滴定酸的下降和总糖的变化,提高杨梅果实中SOD,CAT,POD保护酶的活性,抑制H2O2,O2-·含量的增加,降低MDA的含量和膜透性的升高,防止膜脂过氧化,延缓果实的衰老.适宜浓度的NO处理可维持杨梅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和抑制果实腐烂,保持杨梅良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2.
外源调节物质对铅胁迫下格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研究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响应铅胁迫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探讨格木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格木的栽培、引种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年生格木幼苗为试材,通过不同浓度甜菜碱(BT)、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氯化钙(CaCl_2)的处理,研究其对铅(10 mmol·L~(-1))胁迫下格木幼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RC)]以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结果】铅胁迫明显抑制格木幼苗生长,致使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及RC明显增加、光合色素合成受抑。而SOD、POD和CAT活性较无胁迫对照(CK1)提高7.0%、1 221.6%和121.0%,格木幼苗具有一定的抗铅胁迫能力。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激活、PRO和SP含量的增加、MDA的降解、RC的降低和叶绿素的合成有显著作用,对SS含量无促进作用。与铅胁迫对照(CK2)相比,施加MeJA 0.1 mmol·L~(-1),SOD活性提升13.2%; 100 mg·L~(-1)的BT,CAT活性增强17.7%; 25 mg·L~(-1)的SA,POD活性提高36.2%; 1 mmol·L~(-1)的MeJA,PRO含量提高157.3%; 1 000 mg·L~(-1)的BT,SP含量增加71.9%; 5 mmol·L~(-1)的CaCl_2,SPAD值增大22.9%; 100 mg·L~(-1)的BT,MDA含量降低58.9%,BT一定程度降低RC。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内在关联性,彼此促进或拮抗,对铅胁迫损伤进行动态修复调节。【结论】外源调节物质可有效缓解铅对格木幼苗的伤害,与格木幼苗产生适应性诱导以抵抗铅胁迫的外源调节物质表现为:1 mmol·L~(-1)MeJA20 mmol·L~(-1)CaCl_2100 mg·L~(-1)BT5 mmol·L~(-1)CaCl_20.1 mmol·L~(-1)MeJA500 mg·L~(-1)BTCK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β-氨基丁酸(BABA)能否诱导杜鹃抵御NaHCO_3胁迫。[方法]以杜鹃‘神州齐’2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沙培,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400μmol·L-1)BABA预处理对50 mmol·L-1的NaHCO_3胁迫下杜鹃植株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50 mmol·L-1的NaHCO_3显著减小了杜鹃植株的生物量,200μmol·L-1的外源BABA能显著增加杜鹃植株的生物量;外源BABA增加了NaHCO_3胁迫下杜鹃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Pn),减小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NaHCO_3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反应。[结论]表明100~200μmol·L-1的外源BABA可以有效缓解NaHCO_3胁迫对杜鹃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生长调节剂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BRs、BT和SA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寻找缓解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可行方法,为酸橙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s)、甜菜碱(BT)和水杨酸(SA)溶液后,置于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常温(温度25℃/23℃(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1,以低温胁迫(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2。低温胁迫处理3天后,测定酸橙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CK_1相比,低温显著抑制CK_2酸橙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加重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致使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引起酸橙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低温处理也会导致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致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与CK_2相比,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酸橙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轻酸橙幼苗叶片因低温而导致的细胞失水;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避免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使细胞膜系统代谢正常,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造成的伤害。同时,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弱低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生长调节剂对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缓解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以叶面喷施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叶面喷施浓度为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可明显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白榆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的喷施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白榆品种‘白洼一号’幼苗为材料,在0、50、100和150 mmol·L~(-1)Na Cl浓度下,喷施不同浓度SA(0、0.5、1.0、2.0 mmol·L~(-1)),处理30 d后对白榆水分生理、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显著提高白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但对电解质渗透率影响不显著。(2)0.5和2.0 mmol·L~(-1)SA会显著提高50和100 mmol·L~(-1)Na Cl胁迫下白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1.0 mmol·L~(-1)SA对各盐浓度下光合色素含量改善作用均不明显。(3)2.0 mmol·L~(-1)SA的添加提高了盐胁迫下白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1.0 mmol·L~(-1)SA明显降低了50 mmol·L~(-1)盐浓度下白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论]适宜浓度的SA能改善白榆的生理参数,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5和2.0 mmol·L~(-1)SA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参数的改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渗透胁迫对青钱柳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G6000及NaCl进行渗透胁迫,研究了渗透胁迫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PEG、77mmol/LNaCl处理下SOD活性在6 h达峰值,24 h时SOD活性显著降低并接近对照,10%PEG5、1 mmol/L NaCl处理下SOD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滞后。胁迫初期,盐胁迫下MDA含量较高,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EG胁迫下MDA含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在胁迫初期,盐胁迫加剧了叶肉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在胁迫后期则以PEG胁迫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河竹鞭根对淹水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以在淹水环境中能长期生存的河竹为材料,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对照)、淹水6个月的河竹1年生竹鞭上的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河竹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一级根明显高于二级根。长期淹水环境下,河竹一级根、二级根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均有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水中生长根的根系活力、CAT活性显著高于土中生长根,SOD、POD活性则相反,并能通过维持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的胁迫,尤其是一级根和水中生长根。河竹鞭根通过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维持生存,其中一级根对淹水环境的响应明显强于二级根,水中生长根在适应淹水环境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磷素对杉木幼苗耐铝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南方酸性红壤中,低磷和铝毒是制约杉木人工林产量的重要因子。通过研究不同磷水平处理下,铝胁迫对杉木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阐明杉木适应自然环境中低磷富铝土壤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酸性土壤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0.16,0.32 mmol·L-13个浓度梯度的预培养,并在Al3+(0.1 mmol·L-1)和无Al3+(0 mmol·L-1)的环境中进行模拟胁迫试验,分析不同供磷处理下铝胁迫对杉木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元素吸收、根系各元素亚细胞分布规律以及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TEM-EDS)下Al在各细胞器的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Al3+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异常,随着供磷程度的增加,上述生理异常现象均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外,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杉木幼苗根系中Al含量显著降低,而K、Mg、Zn和P的含量明显增加,叶片中Al、Mg、Ca和K的含量显著上升。TEM-EDS分析发现杉木幼苗根系细胞壁是铝聚集的主要场所,磷素能够促使铝向液泡转运,并在液泡当中沉积为黑色不溶颗粒。对根系亚细胞进一步分析发现,Al和P主要分布在杉木幼苗根系的细胞壁组分中,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根系细胞壁组分中的Al和P比例显著下降,而在可溶组分中显著增加,这说明P与Al同时向液泡转运,此外,K和Mg也出现类似的规律。【结论】铝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的毒害作用较大,磷素的增加主要通过改变杉木幼苗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Ca、K、Mg和Zn的吸收和转运,并增加Al向液泡转运,降低Al在杉木根系细胞壁组分中的富集,以维持根系细胞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缓解Al对杉木幼苗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Al对杉木幼苗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对五叶地锦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五叶地锦扦插苗 ,研究了盐胁迫对五叶地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于 5 0mmol·L- 1 的NaCl处理 ,对五叶地锦生长及生理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等于或大于 10 0mmol·L- 1 的NaCl处理 ,对五叶地锦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值急剧降低 ,膜相对透性、MDA含量等指标明显增高。由此可以认为 ,10 0mmol·L- 1 NaCl是五叶地锦盐胁迫伤害的阈值。NaCl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与膜的伤害、细胞内K 、Ca2 、Na 3种离子平衡关系破坏及糖的反馈性抑制有关 ,而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无关。盐胁迫下 ,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K、Ca、Na等 3种元素的含量增高。五叶地锦可能通过离子浓度和可溶性糖浓度的提高进行适度的渗透调节 ,以适应NaCl的胁迫。  相似文献   

20.
采用Hoagland营养液+MnCl2·4H2O为胁迫溶液,以用营养液培育的幼苗作为对照,设置T1中度低锰(20%营养液)和T2重度低锰(5%营养液)作为胁迫处理。分别在第10 d和第20 d取样,进行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以探索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苗期在低锰环境下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降低,江南油杉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锰浓度的降低,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逐渐下降,细胞受损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叶绿素总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在短时间内随锰浓度降低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增加,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在短时间内随锰浓度降低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增加,含量逐渐下降;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