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当前我国鸡病发生和流行的新特点1.1鸡病种类越来越多,传染病危害最大鸡的人工饲养密度较大,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很容易出现新的病毒种或变异毒株,引起新的疫病。在鸡的所有疾病中,传染性疾病可占到60%~70%,仍然是危害养鸡业的最重要的疾病。到目前,虽然我国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感染,但商品鸡群中新城疫(ND)强毒流行、ND普遍或严重存在。近年来又先后暴发和流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贫血(CIA)、病毒性关节炎、白血病(AL)、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RE)、脑脊髓炎(AE)、肉鸡腹水综合…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法氏囊水肿、出血,肾肿胀苍白、小叶灰白色并有尿酸盐沉积,腿部、胸部肌肉呈涂刷状出血,拉白色水样稀粪。该病一般无季节性,任何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主要侵害21~45日龄雏鸡。感染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一般为10%~30%,如有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对养鸡业危害极大。湖南衡阳县自1994年从广东引入三黄鸡以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就在县内鸡群中开始流行,到2000年全县有90%的养鸡场爆…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1957年首次在美国特拉华州南部的甘波罗地区发现,因此又称甘波罗病。该病现已全球性流行,据调查,美国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几乎近100%,南美洲约90%,荷兰为88%,意大利为76%,日本约75%,德国61.5%。在我国,1979年邝荣禄等在广州发现本病,1982年周蛟等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到IBD-CJS01株,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的血清学调查报告段载金钟细苟李丕红(江西省家畜防疫检疫站)谢东辉陈俊(南昌市畜牧兽医站)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都是鸡的呼吸道疾病,对鸡群的危害较严重,可以引起大批发病、死亡及幼雏生长停滞和产蛋鸡的产蛋量显著下降。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前制约我国养鸡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仍是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近年来畜牧业发展。引种增加,交通网络的畅通便利了人员的流动和物资流通,疫病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疫病的发生呈现新的特点:原有的疾病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灭,新的疾病或变异毒株开始出现和流行。如:新城疫病(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往不曾重视的条件性疾病现已较普遍发生,如: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呼肠孤病毒等。并发病、继发病与混合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使得疫病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从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形成了几次流行暴发,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成为与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列的危害养鸡业的四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与养禽业发达的省市相比,我省的养禽业发展比较缓慢,禽病是其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了解禽病发生动态和有关的防病治病知识,可以有效保护养禽业的健康发展。l禽病发生动态1.1病毒病占主导地位病毒性疾病以鸡新城疫为主,细菌性疾病以禽霍乱为主,寄生虫病以球虫病为主,新城疫、霍乱、球虫这三种病是危害我省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但病毒性疾病危害最严重,我站接检的禽病病例中,70%以上确诊为新城疫(ND)或ND与其它病混合感染。除ND外,鸡马立克氏病(M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鸭病毒性肝炎等也危害严…  相似文献   

8.
“克喘灵”对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喘灵”对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疗效观察韦惠锋马步才邓传凤(广西钦州农业学校535000)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全国均有发生,近几年来,该病在广西钦州地区广为流行,是继传染性法氏囊病之后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病。为防治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笔者从19...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侵害鸡的腔上囊(或称法氏囊)为主,及其淋巴细胞大量坏死性病理变化为特征。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病程短,呈尖锋式死亡曲线,病鸡排出带泡沫微黄色或白色稀粪。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的血清学调查报告段载金,钟细苟,李丕红(江西省家畜防疫检疫站)谢东辉,陈俊(南昌市畜牧兽医站)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都是鸡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很容易与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鸡痘、慢性霍乱、鸡支原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1.
朱子洁 《动物保健》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宫,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I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3.
罗源县鸡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林晓英罗源县畜牧兽医站350600罗源县1993~1995年鸡的存栏数从184760只减少到123490只,减少了33.6%。这与近几年来在养鸡户中经常流行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鸡传染性疾病有关,造成一...  相似文献   

14.
鸡慢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是近年来从国外引入良种(原种)父母代鸡带入的,呈现全国性流行,对鸡危害极大。其病原是冠状病毒。在宁波地区特别是北仑区流行相当厉害,任何鸡都可感染,特别是雏鸡死亡率高达50%,远远高于过去报道的25%。以宁波市北仑区1995年底情况为例,全区户养5000羽以上场(户)19户,全年饲养量为10.7万羽,其中安排在春节上市的肉鸡为3.5万羽,由于不同程度染上慢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死亡率较高,使1996年春节供应鸡严重不足,肉鸡价格上升一倍以上。照全区年底存栏估算,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由于本病主要流行季节在…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是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原,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流行给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综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目前的流行特点及防制现状,并对今后的防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湖北畜牧兽医》2006,(9):39-40
鸡病种类越来越多,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很容易出现新的病毒种或变异毒株,引起新的疫病.在鸡的所有疾病中,传染性疾病可占到60%~70%,仍然是危害养鸡业的最重要的疾病.2004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大面积暴发,虽然这还是第一次,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商品鸡群中ND强毒流行、PD普遍或严重存在,近年来又先后暴发和流行了传染性囊病(IBD)、传染性贫血(CIA)、病毒性关节炎、白血病(AL)、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脑脊髓炎(AE)、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和猝死综合征(SDS)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中药“双炎散”对人工感染ILTV和IBV强毒的鸡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两种鸡病的预防保护率均为100%,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2.30%。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宫,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 (vvI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能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d,病程短,呈双尖峰死亡曲线。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成为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或甘保罗病,是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流行之初,曾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并列一起被称为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