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鲍继友  谢玲  王栋  郑萍 《蔬菜》2014,(10):60-62
连云港市目前莲藕种植面积为3 340 hm2,产量7.1万t,种植效益明显高于稻麦等粮食作物,也高于花生等经济作物。从池塘建造、莲藕栽培与管理、泥鳅培水放种及管理等方面对莲藕泥鳅高效种养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效益进行了分析,为相近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陕西兴平沿渭河一带自古就有种植莲藕的习惯,近年来当地利用渭河盆地的沙土地,探索利用设施栽培莲藕的新模式——节水莲藕。节水莲藕一般在无污染的沙土地上生产,采用深井水灌溉,具有无污染、产量高、品质好、表皮洁白鲜嫩、口感细腻脆甜无渣、节约水肥资源、易于调控栽培、综合效益高等特点,不仅显著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而且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莲藕。关中地区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莲藕很有潜力。  相似文献   

3.
莲藕是近几年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水生蔬菜品种之一,不仅在河滩洼地栽培规模有所增加,大田种植、池藕开发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尤其是棚池藕的发展,明显改进了莲藕生产方式,产值效益显著增加,产量也明显提高,同时还促进了莲藕与鱼、与菜或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效益的提高以及周年和连年的重茬种植,近年来莲藕的腐败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天和牌001号植物疫苗应用于秸秆种植的浅池藕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疫苗能明显促进秸秆栽培浅池藕的生长,莲藕产量高达70785.30kg/hm2,极显著高于不用秸秆的池藕产量,且较单用秸秆藕池的莲藕产量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衢州市是浙江省莲藕(莲子)主产区之一,受品种退化等因素影响,莲藕产业几乎停滞。近年来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莲藕栽培病虫害发生减少,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保障莲藕供给能力,节本增效,开展莲藕顶芽繁殖和整藕繁殖对产量和效益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莲藕顶芽下1 cm处切下,经杀菌消毒后,移至育苗床,3周后移栽大田,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精细田间管理,其效益明显高于整身种藕常规栽培,可大幅降低种子成本,且主藕顶芽繁殖比子藕顶芽繁殖产量更高,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柳江县双季莲藕的常年种植面积在4000公顷左右,产量1250千克/667平方米,但是由于栽培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低,制约了双季莲藕生产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双季莲藕的单产、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通过采用试验的方法,对柳江县双季莲藕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的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嘉鱼藕、鄂莲一号、鄂莲三号比较适宜柳江县种植;春藕种植最佳时期在3月5日左右,最适宜种植时期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春藕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株距=1.0米×0.8米,秋藕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株距=0.8米×0.6米;种植莲藕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0kg+钙镁磷肥40kg+氯化钾25千克,既能获得高产,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莲藕施入养分总量以N+P2O5+K2O为36千克/667平方米左右为适宜,以N∶P2O5∶K2O=1.9∶1∶2.1为适当;养分总量≥42.4千克/667平方米会造成养分的奢侈吸收和浪费;养分总量≤29.8千克/667平方米会造成产量偏低。  相似文献   

8.
莲藕是属于无污染 ,无农药残留的无公害蔬菜 ,它生长周期短 ,从定植至收获为 10 0~ 110天左右 ;种植简单 ,花工少 ,产量高 ,经济效益显著 ,平均 6 6 7m2 产量达 12 5 0kg ,最高产量可达 2 5 0 0kg ;平均 6 6 7m2 产值为 312 5元 ,纯利润 2 5 0 0元左右。在近郊水田推广莲藕种植 ,对增加农民收入 ,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其主要配套栽培模式有 :莲藕———水稻———蔬菜 ;莲藕———蔬菜———蔬菜 ;莲藕(套养鱼苗 )———成鱼等。莲藕高产栽培主要应掌握以下技术 :1 田块选择与准备应选择土质肥沃 ,土层深厚疏松 ,保水保肥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6,(8):58-60
莲藕为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水生蔬菜,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陕西省大荔县黄河滩区具有栽培莲藕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荔农民有着传统的莲藕种植经验。从栽培方式、莲池建造、藕种选择、莲池管理、采收及留种等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大荔县莲藕的种植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陕西莲藕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莲藕是柳州市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九五"期间,柳州农技部门探索出莲藕双季栽培模式;"十五"期间,探索出双季莲藕套种慈姑栽培模式,常年种植面积4 000 hm2以上,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季莲藕、秋藕套种慈姑生产基地,成为当地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为了提高莲藕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综合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莲藕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技部门又探索出三季莲藕栽培技术,制定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三季莲藕生产技术规程(柳州市地方标准DB 450200/T0041-2014)",实现同一块藕田一年内四种四收(莲藕种植和采收3次、慈姑种植和采收1次),即"春藕+夏藕+秋藕+慈姑"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蔡甸区莲藕大面积浅水栽培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常年种植面积达1万hm2,核心产区由于种植年限的延续,连作障碍日趋严重,不仅直接影响莲藕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品质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我们对莲藕连作障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春藕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40-60天,5月中旬即可上市,错开莲藕集中上市期,价格较高,667 m^2产春藕有1 000 kg左右;春藕采收后,留下地下茎继续栽培生长,到8月中旬又可采收夏藕,第二季产量与露地藕相似,种植一次可采收2季,667 m^2产值可达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本文详细总结了大棚双季莲藕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常年种植面积4000公顷,一年二茬,即春藕和秋藕,称“双季莲藕”。近几年来,为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出了双季莲藕套种慈菇的配茬生产模式,一般667米。莲藕产量2500~3000千克、慈菇700~800千克,平均667米。产值6000元以上。通过配茬,较大幅度提高了双季莲藕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宝应县以露地栽培莲藕为主,由于受季节条件限制,莲藕让茬较迟,下茬只能复种晚水慈姑,产量、效益相对较低。为了提高茬口之间的季节衔接性,我们将大棚设施应用到水生蔬菜,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将大棚莲藕-慈姑栽培模式介  相似文献   

16.
莲藕是我国城乡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种水生蔬菜,在南方多水地区有大面积的种植,而在北方水源匮乏的地方,莲藕生产一直是一大难题.为此,在郑州新郑市的八千、新村等乡镇,开展了莲藕节水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平均每667 m2产量达4 000 kg以上,产值达6 000余元,高产地块产量近5 500 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红梅 《北方园艺》2007,(4):102-103
莲藕属于睡莲科莲属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莲藕质脆味美,营养丰富,供应期长,是秋、冬重要蔬菜之一.藕含淀粉20%,蛋白质1%,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既可生食,又可熟食,也可加工成藕粉、蜜饯;莲籽是滋补食品,同时还有广泛的医药功能.莲藕是我国水生蔬菜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旱地浅水藕种植不但可节约水、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还可以美化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一次投资多年受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兴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静 《长江蔬菜》2013,(18):146-149
近年来,随着北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其对人文景观的强烈需求,莲藕种植逐渐由南向北过渡,北方各省开始大面积种植莲藕,对莲藕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与南方完善发达的技术和研究体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本文对莲藕在北方主要种植地区的栽培模式、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设施应用等作一简述。以期为我国莲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和生产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北方莲藕的种植和技术体系不断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莲藕是一种很好的水生蔬菜,目前多在湖泊、坑塘和池中栽培。山东省临沂市于1980年开始在秧田中试验种莲藕,五年的种植实践证明,秧田种藕方法简便、产量高、收入大,是低洼易涝稻麦轮作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几年来秧田藕高产栽培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秧田藕栽培经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莲-渔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对莲藕的生长发育、产品商品性、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莲-渔共作模式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提升。其中,T1莲-鳅共作模式处理表现最好,其莲藕根状茎的全藕质量、主藕质量、最大藕节质量分别为1.58 kg、1.39 kg和423 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9.5%、36.3%和6.3%;在莲藕根状茎营养品质方面,T1处理莲藕产品的粗蛋白、淀粉、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氨基酸总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而高于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并显著低于对照;在效益方面,T1处理增产效益最高,达97180元·hm-2,比对照增加64000元·hm-2,T2莲-小龙虾共作模式与T4莲-大闸蟹共作模对莲藕幼芽破坏较大,造成莲藕产量降低,但这2个处理的水产品产值较高,弥补了莲藕产量的产值损失,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而T3莲-鲤共作模式处理的增产效益最小,也比对照增加31940元·hm-2。综上所述,沙地节水莲-渔共作模式中以T1处理表现最佳,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