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分离湖南省不同地区辣椒的内生固氮菌,探索其多样性,为内生固氮菌资源应用于现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改良无氮培养基对辣椒的根、茎、叶中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进行菌落计数比较其菌群密度,再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分析其多样性,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其固氮酶活性。结果筛选到内生固氮细菌30株,经16S rDNA序列刚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sp.)、根瘤菌属(Rhizobium sp.)、泛菌属(Pantoea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对频率较高,是辣椒内生固氮菌的优势种。经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表明,该30株菌株均具有较弱固氮酶活性,范围为4~183nmol/(mL.h),且不同地区同种菌的固氮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植物微生态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内生细菌的存在和作用已得到广泛共识。内生细菌在植物不同器官分布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根内生细菌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植物器官,具有寄主植物多样性和种属多样性特征,是多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生细菌可利用风、土壤颗粒、水、农业器具等多种外力条件和人类、鸟、昆虫、线虫等多种媒介从根际土壤定殖在寄主植物根内部,具有溶磷、产生植物激素、固氮、合成铁载体、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产生抗真菌代谢产物等多种生物功能。笔者对根内生细菌多样性、定殖过程、促生作用及应用前景几方面进行综述,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植物根组织内生细菌资源,为植物内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羊草根际固氮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禾本科牧草羊草根际土壤固氮菌分布的基本情况及优势菌株,于羊草生长旺盛季节,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的羊草根际土壤、原土体以及羊草根内进行了固氮细菌的分离,并统计了数量分布。通过分离和筛选共获得14个固氮菌株,这些固氮菌的分布表现为离根系越近,土壤中固氮菌的数量越多。从14个固氮菌株中筛选出4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以及碳源、pH值、温度等生长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碳源中,4个菌株能很好地利用蔗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利用纤维素;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7~8;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其中分离自原土体土壤的2个菌株耐受温度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固氮菌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开展了微生物固氮菌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通过在棉花上喷施微生物固氮菌肥,调查棉花施药后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分析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农艺性状各项指标,检验微生物固氮菌肥对棉花的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蒲公英是一种传统的植物同源医药和食品,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消炎作用。蒲公英提取物含有各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而内生真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代谢物作为宿主植物,它可以打开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新的方式。药用植物蒲公英可以培养多种内生真菌。因此,以新鲜根、茎和叶,无昆虫的蒲公英为材料,对其内生真菌及形态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组织切块法,从蒲公英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14种内生真菌;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蒲公英根、茎、叶培养的内生真菌;观察、分离和纯化内生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相似文献   

6.
红壤旱地一株自生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从红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固氮能力。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并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通过花生、玉米的幼苗盆栽试验研究菌株对土壤MBN、矿化氮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植于红壤的玉米根际,筛选出15株自生固氮菌,以菌株CM12固氮能力最强,初步鉴定CM12为伯霍尔德杆菌属(Burkholderia sp.),固氮酶活性达C2H4 39.1 nmol/(h·mL)。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M12菌株的处理,花生和玉米土壤MBN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8和2.37倍,其中种植花生体系中,接菌处理与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MBN含量无显著差异。接种固氮菌影响了旱地红壤NO3--N和NH4+-N比例,降低了土壤中NO3--N含量,且种植玉米体系中土壤NO3--N含量降低较明显。固氮菌短期接种增加了花生根系和玉米地上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红壤旱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水稻根际分离的两株固氮菌:肺炎克雷从伯氏菌(Klebsilla Pneumoniae)K—12,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E—25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水稻根际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um F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NG13)菌株,分别接种于有水稻幼苗生长的无碳、无氮培养基中,于28℃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上各菌均能正常生长,并与水稻幼苗有联合固氮作用.其固氮活性分别如下:Azospirillum lipoferum FS菌株为10.5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Klebsiella oxytoca NG13菌株为3.9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Klebsiella pneumoniae K—12菌株为4.9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Enterobacter SP E—25菌株为2.9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固氮菌与水稻联合共生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时,菌在水稻胚乳周围生长旺盛、繁殖快、并形成菌环.用对DNA专一的荧光染料DAPI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均表明:这四种固氮菌均聚集并附着在水稻根表,大部分在根毛区.水稻根横切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对接种的水稻根内生菌的重新分离实验表明,部分固氮菌能够进入水稻根组织的皮层薄壁细胞内生长并繁殖.  相似文献   

8.
鼓槌石斛内生细菌分离、 鉴定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提供菌种资源,用组织分离法从鼓槌石斛健康组织分离内生细菌,用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以平板法筛选解磷、解钾和固氮菌株;以田间试验检验固氮菌株的增产效果;用PCR扩增功能菌株的16S rDNA,结合菌株的菌体、菌落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功能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鼓槌石斛组织共分离到33株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为根〉茎〉叶;其中GB7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B16属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B8、GB9、GB21属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均有病害生防功能;GB2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B20属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具解磷功能;菌株GB1属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具固氮功能。  相似文献   

9.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关系密切,两者形成了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统。植物影响着其周围及体内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这些微生物又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与认识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植物类型及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叶围微生物和内生菌(包括内生真菌、内生细菌以及内生放线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将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挖掘耐盐碱内生菌资源,为后期开发内生菌菌肥及生防菌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以‘金棚8号’番茄为植物材料,通过模拟5种不同类型盐碱环境,分离筛选内生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平板法研究其促生和生防功能。研究共获得耐盐碱内生菌14株,其中5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2株具有解钾能力,2株具有固氮能力,4株具有产生长素的能力;6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5;10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7。拮抗试验结果显示,8株耐盐碱内生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为13.70%~68.56%;芽孢杆菌BFG 3-3、BFG 5-1和浅紫链霉菌BFY 2-2可分别对6~7种常见果蔬病原菌产生拮抗,具有广谱抑菌性。本研究获得了具有促生和生防潜力的功能性耐盐碱内生菌菌株,可为应用植物内生菌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内生细菌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灯盏花资源紧缺问题,对灯盏花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细菌,根据菌株形态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到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内生细菌共100株,植株中分离得到62株、土壤中分离得到38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孢属(Pseudomonas)为灯盏花和根际土壤内生细菌的优势属,分别占总数的55%、28%。表明灯盏花不同部位和根际土壤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叶部和正常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发酵豆制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因此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发酵豆制品中的微生物得到深度挖掘。简要综述了4种发酵豆制品生产中的关键微生物及在产品现代化生产中的工业改良,旨在为发酵豆制品中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和优化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已筛选出的荔枝采后病害拮抗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生物防治途径,并对拮抗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我国果蔬采后病害拮抗微生物的商品化应用及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了食品微生物的几种检测方法,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分析综合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在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基于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面有着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Functional Microbial Diversities in Wastewater Biological Treat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as one of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s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studies of wastewater microorganisms, and many uncultured populations have been revealed, which have changed many views of microbial ecology. This paper gives a succinct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in wastewater microorganisms. Some novel, in many cases yet not culture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filamentous bulking and foaming as well a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 however, some predominate population recognized previouslY were proved unimportant. The data give some insights about microbial diversity, population dynamics, terns stability and specific microbial population activity, and they will be helpful to optimize plant design and parameter control. ecosysprocess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菌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实验,共得到4株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抑制率分别达到86.08%、83.12%、91.14%和96.23%。利用小麦离体叶段白粉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拮抗菌株的发酵液防治效果,根据白粉病病情鉴定的6级分类标准鉴定小麦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BF11和BF19处理后,小麦白粉病病情有所减轻,防治效果分别为:82.14%和88.49%。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BF11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真菌,BF19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  相似文献   

17.
氨氮是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过程中需着重考虑的一种污染物,池塘养殖环境氨氮氧化去除主要依赖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本研究介绍了在自然界中已发现的几种氨氧化菌的氮素代谢机理,并结合池塘生态系统特征,着重从温度、pH、溶解氧、附着基质和光照角度,阐释氨氧化菌对池塘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机制。基于氨氧化菌附着生活习性,现已研发出多种异位池塘养殖水质净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技术能发挥净水效果,但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效率低等问题。目前,中国池塘养殖水体处理领域,在氨氧化微生物菌剂和高效微生物反应器应用及研发方面比较薄弱。建议未来强化池塘低温高效氨氧化菌株筛选和富集培养研究,促进结构紧凑型水处理微生物反应器研发,丰富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氨氮去除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分析和比较,明确叶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14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521篇文献进行相关分析。叶际微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年平均英文文献数量总体高于中文文献数量,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发文量居于前列。其中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最为紧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最多。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并且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多。该领域中白志辉(Bai Z H)的发文量最多,且各作者所在团队内部合作较为密切;虽然英文文献中白志辉和金德才(Jin D C)所在团队间有紧密合作,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在中文文献中还是在英文文献中各团队间仍缺乏合作。关于叶际微生物,CNKI和WOS中的文献均对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了研究,中文文献目前只倾向于探究叶际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作用,但整体研究尚浅,而英文文献则更为广泛且深入地探讨了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叶际...  相似文献   

19.
湿地在区域生态系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长期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湿地对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十分重要。通过Excel统计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论文每年的发文量,用分析工具对文献题录信息分析得到高频词共词矩阵,用得到的矩阵使用Ucinet和Net draw来获得共现网络可视图,用SPSS对关键词聚类分析,通过这些图来发现湿地土壤微生物研究趋势和热点。研究表明:(1)湿地土壤微生物研究发文数量基本逐年递增,自2015年起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国内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大差异。国外更注重在加强湿地保护,退化湿地生态科学修复;国内主要是围绕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微生物功能。(3)共现网络可视中的关键词Wetland、Phytoremediation和Microbes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4)国外主要以生境遭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尺度较大,涉及地区、国家甚至是全球层面;国内则是针对湿地保护区开展的科研工作。今后国内有望在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科研与保护环境的理论与方法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