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台县是省列肉牛基地重点县之一,1985年以来,灵台县坚持走逆向开发,以销促产的路子,使养牛业在全县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首先是养牛数量及商品量大幅度增长。1991年全县牛饲养量达9.1万头,比1984年净增4.5万头,年均增长10.2%;累计出栏商品牛7.4万头,年均出栏10.6万头。目前,全县已形成31个养牛集中区、12个专业村、1.3万家养牛专业户,占总农户的28%。其次是牛群结构趋于合理,质量有所提高。全县繁殖母牛上升到3.5万头,比1984年增长了1.5倍,占存栏牛总数的46.5%。良种化程度由20%上升到78%,出口肉牛的优质率达90%以上。第三是养牛收入增加,效益显著。1991年全县养牛收入1136万元,是1984年的19倍,人均养牛纯收入68元,是1984年的  相似文献   

2.
地处盆周东部的四川万县,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超过一百万,幅员3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自然生态环境宜发展养牛生产。1979年曾被列为商品牛基地县,当时由于生产模式单一,商品生产大气候未形成,生产水平低,全县年养牛6.7万头,出栏0.5万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商品化生产的推行,商品化养牛生产空前发展,1992年全县养牛达7.9万头、出栏0.8万头;1993年养牛近9万头,出栏近万头。为研究万县养牛发展前景,笔者在原万县行政区不同区域的29个乡的30个农业社对商品化养牛现状进行调查,总结了万  相似文献   

3.
我县饲草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养牛习惯,养牛很多。近年来养牛数持续稳定地发展。1991年全县存栏牛139455头,出栏牛近万头。出栏牛虽多,但要养一两年才能出卖,经济价值也不高,1990年县食品屠宰商品黄牛186头,平均每头产肉仅34.5公斤,(按每公斤4.6元,计币158.75元,加上牛皮、内脏,每头黄牛价值不超过300元)。屠宰水牛471头(越南进来的占150头),平均每头产肉  相似文献   

4.
界首县位于皖北西北边陲,与河南省接址,是阜阳地区一个农业小县,64万亩耕地,56.9万人,11万农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了农村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养牛积极性,1987年底黄牛存栏69761头,比上年增长6.9%,出栏商品牛22,000头,出栏率达33.7%,分别比1980年增长一倍多,提高20%以上.养牛、屠宰加工、销售网络化,有力地促进三县农、牧、食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1986、1987年先后被定为湖南省杂交奶牛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几年来,推广应用黄牛改良配套技术,大力发展杂交奶牛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0年末,全县共饲养牛8.56万头,比基地建设前的1986年增长8.7%,存栏牛7.78万头,出栏牛0.78万头,分别比1986年增长9.8%和6.8%;存栏杂交牛0.78万头,占存栏牛的 5.0%,比1986年增长38.6%。据统计,1987~1990年,累计冷配耕牛1.2万头,产活杂交牛0.63万头,新增收益68万元,出售商品牛1.8万头,收益128万元,投产挤奶牛248头,挤商品奶19.4万公斤,收益19.4万元,农民累计养牛收益215.4万元。据对1990年13户养牛户经济收入调查,13户,56人,饲养奶牛21头(其中:杂交奶牛  相似文献   

6.
地处贵州毕节县环城区头步乡的青山村民组,居住着44户农民,有人口240人,是一个较贫穷的村寨,长期以来,农民致富无路。自1980年以来,这个村民组在县畜牧部的宣传鼓动下,涌跃地开展了耕牛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0年底,该组存栏牛达44头,其中杂交牛43头,占现有牛群的97.7%。牛群中有繁殖母牛30头,占68.20%.到目前累计出售各种组合的杂交牛72头,收入30525元.户均收入693.75元.耕牛改良为该村农户找到了一条治穷致富的路子。其主要经验有三: 一是村民组长、养牛能手、退休干部带头开展耕牛改良工作。1980年村民组长许国文和其弟许少安(退休干部),以及养牛能手薛国成积极应用科学技术,主动将他们饲养的母牛牵到牛改点  相似文献   

7.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西部边缘。现有农林牧用地515万亩,其中草原290万亩,占三地面积的56.3%。具有发展牛羊资源优势。到1986年末牛存栏达45,374头,繁殖母牛17,833头,产活牛犊8,764头,繁殖成活率达48.1%,改良牛达36,750头,占养牛总数的80.1%,  相似文献   

8.
周凯  曾继华 《贵州畜牧兽医》1994,18(2):33-34,28
我县是农业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之一,1991年以来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全县养 牛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牛存栏、出栏及经济效益持续稳步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1993年存栏牛110681头.出栏牛9174头,分别比1990年增长6.17%、100.74%,牛出栏率为8.64%.提高3.73个百分点.养牛年产值提高38.16%,改变了群众历来养牛只为耕地积肥的传统习惯,在养牛生产上.我县推广应用养牛七改技术:一改单纯役用为役肉兼用;二改自然放牧育肥为短期放牧补饲育肥;三改冬春季喂未加工的于玉米秸为青贮料和秸秆氨化饲料;四改冬季保膘为冬季增膘;五改野交乱配为人工授精与选种选配,提高牛群品质;六改有病找医治为以防为主和耕牛保险保健;七改喂长寿牛为商品牛生产,老龄牛比例下降,表壮年牛能繁母牛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 山区和丘陵地面积占山西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开发利用对繁荣全省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在这些放牧饲养型地区探索进一步发展商品牛的可行性,笔者于1989年7月间对有代表性的、地处太行山麓的和顺、昔阳、榆社3县发展黄牛的现状、潜力和前景进行了初步考禁,报告如下。一、山区养牛异军突起地处太行山中段、依连于晋中地区东部山区的和顺等3县历史上就有养牛的习惯,但多是数量少、个头小、质量差、效益甚低的本地牛。为摆脱这种困境,他们从1974年经过5年的努力创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策对、民心顺,养牛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为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全省才8个县),成为当地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头数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88年底,3个县圈存牛的总头数为6.4万头(其中和顺县2.5万头,昔阳县1.7万头,榆社县2.2万  相似文献   

10.
环江县养牛潜力大钟会通环江县畜牧水产局54710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之一,究竟全县养牛潜力有多大?关于这个问题,十年前,农业区划在草场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曾经作过测算。但从目前实际养牛头数来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重新探讨。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有牛1.3亿头,约占世界牛总头数(13.46亿)的10%。按人口平均1.7人有一头牛(全世界每3人有一头牛)。养牛密度为16.6头/公里~2(全世界为9.9头/公里~2)。美国的养牛数量仅次于印度(有牛2.4亿头)居世界第二位,但其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全世界牛肉总产量的24%,牛奶产量仅次于苏联。为了吸取国外的有益经验,笔者对美国繁育的牛品种及其经验作以简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蜀宣花牛是四川畜牧科技工作者历经30多年培育出的南方第一个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种。本文从甘洛县蜀宣花牛改良推广情况及其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1养牛业概况甘洛县2014年牛存栏53277头,出栏20 320头,出栏率38.14%,牛肉产量2 337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1.17%。全县养牛产值14 022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28%。全县可利用草山草坡53  相似文献   

13.
法库县地处辽宁省的北部,属半丘陵,农户多有养牛习惯,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县牛存栏达27.9万头,可繁母牛占存栏总数的70%。法库县  相似文献   

14.
张家川县地处陇山西麓,有30 000hm2天然草场和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养牛业有优越的条件.1994年以来,县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广黄牛规模饲养综合配套技术,加快黄牛基地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以商品牛为主导产业,以牛肉和牛皮革制品为拳头产品的产加销体系及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养牛产业已成为全县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1998年底,全县牛饲养量9.98万头,当年出栏3.49万头,出栏率35.18%,分别比实施项目前的1993年增加19.69%、249%和19.6%;牛的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增加1.1倍和2.6倍,规模养牛户(场)和养牛数分别增加2.4倍和3.4倍.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万荣县是“晋南大黄牛”的中心产地。党的十一庙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万荣县委和县政府从万荣的实际出发,改变传统观念,实行科学养畜,狠抓商品牛生产,使全县大黄牛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86年底,全县存栏黄牛75,011头,户均1头多,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从1981年到1986年,6年间全县共出售商品牛73,125头,年平均出栏率为25.5%。据统计全县出售商品牛共收入5,487万元,户均731元,群众高兴地说:“过去养牛为种田,现在养牛为挣钱”。一部分群众靠养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万荣县在发展商品牛生产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沿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也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境内草场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群众有养牛基础 ,发展养牛业条件优越。据调查统计 ,2 0 0 0年末存栏大牲畜 (黄牛占 90 %以上 ) 12 6万多头 ,出栏 12 5 60头 ,能繁母牛占牛群的 40 %左右。随着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畜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为使畜牧生产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畜禽品种改良也成为我县畜牧生产工程中的主攻方向 ,牛改工作相应成为畜禽良种繁育工程建设的重点。为此 ,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牛改工作 ,并把之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自 1999年 6…  相似文献   

17.
巴中县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牛的常年存栏量在10万头以上,其中13岁以上的老残、瘦牛约2万头左右。为推动我县养牛生产的发展,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在省地畜牧局的具体指导下,我站于1991年秋季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本地黄牛短期育肥试验: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报道于后。1 材料及方法1.1 试验牛的选择在我县三江、花溪、石门等乡选择健康无病、年龄在13~20岁,已失去役用能力的老、瘦本地黄牛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头.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与现状 1982年我县共养牛13369头,其中山地牛13158头,占牛群总数的96.26%;秦川牛仅473头,占3.46%;其它如肉奶兼用牛、秦巴牛共占0.28%。几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怀、扶持下,给我县先后发放了170万元的黄牛贷款,并引进秦川种公牛37头,加上民桩,全县共有种公牛69头。另外,又先后在县站、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是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养牛历史悠久、品种较全,且肉牛饲养数量多、质量高、效益好,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17年年末,全县黄肉牛饲养量43.7万头,其中,存栏25.0万头,出栏18.7万头,牛肉产量2.8万吨,肉牛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  相似文献   

20.
新野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属平原农业县,秸秆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优势条件。2003年,全县建成300头以上养牛小区12个,50头以上专业场30个,30头以上专业大户210个,户均存栏牛3头以上养牛示范村15个。全县牛存栏24万头,同比增长5%,出栏牛12万头,同比增长7%,牛业产值实现3.2亿,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