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改变苹果产品质量落后于市场变化,“卖果难”现象屡有发生,果品生产效益下降等突出问题。笔者以提高果品质量,特别是外观质量为目标,在推广应用科学施肥、无公害生产、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以改善果园生态条件为目的.大力推行高光效树形.使园内通风透光条件明显改善.结果枝类配置更加合理.苹果质量逐年提高。现将推行高光效树形,对老果园进行技术改造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章锁 《果农之友》2006,(11):38-38
辽宁省瓦房店市现有果园面积3.67万公顷.果树4000万株,其中苹果233万公顷、2000万株;2005年,实现水果产量43.8万吨,其中苹果31.6万吨;全市约有70%的农户从事水果生产经营.苹果生产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梁建军  郭韩玲 《果农之友》2014,(3):11-11,20
苗木是建立果园的基础.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果树的生产水平和果品质量.在当前苗木市场鱼目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下.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现将苹果优质壮苗的苗木培育技术加以整理.以探索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田利 《果农之友》2008,(12):36-37
改革开放以来.苹果生产在甘肃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0.74万公顷,居全国第4位,总产量125.41万吨。居全国第7位。苹果种植业为甘肃经济的繁荣及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结果园面积增加,供需矛盾(供过于求)突出。市场不够成熟,果价波动较大,卖果难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洋水果的冲击。甘肃苹果生产形势严峻。只有对苹果生产进行认真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才能保证苹果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翼城县南梁镇武池村素有“小江南”之称,独有的半丘陵地势加之水肥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生产的苹果备受外地客商青睐.山东客商朱文彬说,今年是第6年来南梁拉苹果了,因为苹果个头很均匀,口感不仅脆还甜,拉到山东很好销售。南梁镇充分发挥气候土地优势和农民种植传统优势,举全镇之力大搞经济林建设,经过3个栽植季的努力,在原有333.7公顷老果园的基础上,又新发展经济林1273.7公顷,使全镇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1607.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0.8%.人均经济林面积0.04公顷。目前,仅进入盛产期的早熟苹果就达到200公顷。  相似文献   

6.
《果农之友》2006,(11):49-49
金秋时节卖苹果,不但要观看市场销售动态.还要动脑子,才能使自己的苹果卖个好价钱。笔者根据近年来销果经验,总结了几点,供果农朋友借鉴。  相似文献   

7.
红富士苹果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无公害苹果生产已成为提高苹果质量及占有市场竞争力的趋势,也是当前苹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是世界果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果园建立、果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红富士苹果优质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其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静宁县聚天地之灵气,挥地域之优势,集万民之智慧,凝大众之财力.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建成了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全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至2008年底,全县果园总面积4万公顷,占耕地的40.8%,户均0.43公顷(6.5亩),人均0.086公顷(1.3亩).建成了7个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专业乡和60个专业村。2008年结果园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相似文献   

9.
<正>自1988年静宁开展苹果规模化发展以来,仁大历届乡党委、乡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经20多年的持续发展至2009年,全乡栽植果园面积3568.5公顷,占耕地面积4104.3公顷的86.9%,其中苹果栽培面积3309.4公顷,占总耕地面积4104.3公顷的80.6%,李河等16村已完成苹果生产专业村。2009年全乡果品收入达8340万元,户均15158元,人均3225元。果业已成农村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将仁大乡果园化乡镇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栖霞市连家庄乡的广大果农,依照《烟台果树》介绍的有关知识,对果园进行科学管理,使果品生产突飞猛进,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由于果品质量好,客商给价高,平均每公斤苹果多卖 0.4元。自 1994年以来,该乡生产的无公害优质套袋红富士苹果,还出口到  相似文献   

11.
郭永良 《果农之友》2009,(10):29-29
宝鸡渭北塬区是苹果栽培的优生区.目前已发展苹果4.67万公顷.苹果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近年来有些果农盲目追求产量,果园管理粗放,导致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并呈上升蔓延趋势,逐年加重。据在宝鸡地区调查,管理水平较高的果园,病株率在10%左右,单株病疤1-4块。中等管理水平的果园病株率在18%~30%,单株病疤4~7块。管理差的果园病株率在40%以上,枝干病疤数多,树冠残缺不全。如果不重视防治或防治措施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1)苹果面积过大,布局不合理。现在全国苹果面积已经下降到200万公顷,目前看苹果面积仍然过大,全国的苹果面积稳定在160万公顷比较合适。非优生区生产的中低档苹果冲击市场,影响优生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面临问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苹果浓缩果汁生产大国,2007年中国苹果浓缩果汁出口量达104万t(吨)。苹果浓缩果汁的加工对于缓解国内果品市场卖难、消化残次果、促进苹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苹果浓缩果汁出口顺畅.促使了果价的回升.带动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在西北地区,用于榨汁的苹果收购价达到1.20~1.50元/kg,2007年高达2.00元/kg。于是有相当部分果园开始调整生产方向,部分鲜果生产者开始降低生产成本,实行粗放管理,进行榨汁苹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苹果栽培.苹果生产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果园面积发展到4.33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以上,人均拥有666.7平方米果.果品年总产量120万吨.优质果率达到70%。栖霞苹果不仅在北京、上海等30多个大中城市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苹果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由“数量效益型”生产转变为今天的“质量效益型”生产。十几年以前,果园的产量越高,经济效益就越高,红富士卖4~6元/kg,不同等级间差价很小;如今则是,一级果的售价是二级果的两倍,质量已成为决定苹果生产效益高低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中国苹果第一市"的栖霞市,拥有果园4.3万公顷,年产苹果在9.5亿公斤以上,苹果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近几年苹果出现了销售难、价格低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果农的收入和生产管理苹果的积极性。然而,亭口镇上杏家村的苹果却销售一空,而且还卖了个好价钱,每斤在1元以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上杏家村委主任王求伦。王求伦,已入不惑之年,干练精明,充满着智慧。去年春,他以几乎满票的选额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主任。上任伊始,他就思索一个问题:如何使果农的苹果换成效益?为此,他专门走访了粗黑…  相似文献   

17.
“一亩苹果园,能卖两万元”,这不是神话。这个果园的主人董奎奎,如今可是陕西省凤翔县的名人。2001年,他栽植苹果800m^2,栽植密度为2.5m-3.5m,667m^2栽了72株,全园93株,2008年生产苹果5000kg,均价4.2元/kg,收入2.1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状元。  相似文献   

18.
庄浪县属于苹果的适生区之一,生产的果品以个大、味美、色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存等优点而远销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县苹果栽培面积2.4万hm^2,其中2008年以后定植的果园约1.7万hm^2,近几年苹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苹果生产是山西省临汾市水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到2011年底,全市苹果总面积8.07万公顷,占全市水果总面积71%;产量76.3万吨,占全市水果产量的76%。为了解平川山区苹果成龄果园生产管理投入构  相似文献   

20.
栖霞苹果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全市总面积2017平方公里,人口66万。栖霞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苹果栽培,苹果生产至令已有1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委、市政府把苹果作为农村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目前果园面积发展到4.3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人均拥有果园0.06公顷,果品年产量120万吨,优质果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