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9年 12月 3 0日 ,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海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 ,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就其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1 考核方法 按照卫生部、农业部 ( 1988)卫地字第 2 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 ( 1992 )农 (牧 )字第 43号文规定的布病诊断方法 ,疫区判定标准和控制区考核标准进行考核。2 考核结果 在 1992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海北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19…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13日,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海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将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海东地区牛羊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郭世梅(海东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810600)海东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于1995年通过了省级验收,达到了“控制区”标准。1流行病学调查:据资料记载,60~70年代海东地区采用血清平板凝集反应和变态反应方...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我县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积极防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别由防制前的38.8%、34.14%,至1996年降为0.12%和0.27%,分别下降了38.68个百分点和33.87个百分点。流产病料分离布氏菌,结果均为阴性,达到了农业部、卫生部规定的“控制区”标准。我县牛羊布病防制工作从1965年开始,在摸清疫情的基础上,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先后用S2号菌苗、M5号菌苗,采用气雾、饮水、注射等方法进行免疫,至1…  相似文献   

5.
湟中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考核工作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大力支持下 ,1999— 2 0 0 1年对全地区 18个乡镇开展了全面考核 ,共抽调组织 16 8名兽医技术人员深入村户采集血清和牛羊流产病料及正常产胎盘 ,三年共采集羊血清 6 0 36份、牛血清 174 0份 ,收集羊流产材料及正常胎盘组织 97份 ,牛 6 0份 ,经血清学诊断和细菌学诊断 ,三年送检的血清和组织材料化验结果全部为阴性。根据卫生部、农业部(1988)卫地字第 2 1号文件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和 (1992 )第 4 3号文件 (关于修改补充《布鲁氏菌病的诊…  相似文献   

6.
198 9年大通县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大通县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 ,病畜淘汰和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从 1 997~ 1 999年 ,大通县连续三年用抽检 8日龄以上犊牛血清 482 8份 ,检出阳性 3头 ,阳性率 0 0 6 % ,抽检 5月龄以上羔羊 81 54只 ,检出阳性 2只 ,阳性率 0 0 2 % ;用畜间流产物分菌的方法检查牛流产物 55份 ,检查羊流产物 98份 ,结果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人间布病自 1 990年以来未查出新发病人。2 0 0 1年 1 2月 30日 ,经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大通县牛羊布鲁氏…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历史上布病流行范围广 ,2 0世纪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 ,全省 1 4个地 (州、市 )所辖的 87个县 (市、区 )牛、羊均不同程度的感染布病 ,危害十分严重。应用布氏M5 号菌苗对牛、羊坚持开展了大面积的免疫 ,布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80年代进行了全省控制区考核工作 ,于 1 985年全省达到了控制区标准。“九五”期间 ,全省家畜布病防制工作 ,按照全国布病“九五”规划要求 ,在认真总结以前布病防制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切合我省现状的布病防制措施。重点开展了布病稳定控制区考核 ,布病监测 ,布病计划免疫 ,布氏S19号菌苗免疫研究 ,…  相似文献   

8.
环青海湖地区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病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都有严重危害。至今,布鲁氏菌病仍是世界范围内严重流行的人畜共患病。本病在环青海湖地区曾广泛流行。1952年对牛羊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绵羊自然感染率为29.36%,牦牛自然感染率为13.3%,人感染率15.39%,人发病率4.76%。为有效控制本病,从60年代初开展了牛羊布病的防治工作,先后采取布病19号苗预防注射、M5号苗气雾免疫等,经过20多年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经防治效果考核,牛羊布病达到了“控制区”标准。1995年到1997年又对牛羊进行了大面积的布病检测工作,3年共检测牛羊血清9360份,阳性率为0.053%,经有关部门考核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从1998年起连续3年没有进行布病检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畜流动频繁,奶牛饲养量日益增大,增加了疫情传入和传播的机会。为此,2002~2006年对辖区的牦牛、奶牛、绵羊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曲阜市是山东省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重点疫区之一.多年来,我们采取畜间检疫、淘汰病畜、免疫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目前畜间疫情已完全得到控制.根据卫生部、农业部《关于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1988—1990年连续三年对本市有病防制工作进行全面考  相似文献   

10.
天峻县牛羊布病防制工作回顾尚海忠,高丽英,张殿柱(天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817200)(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天峻县牛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历经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1994~1995年考核,达到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六十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 ,于 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为进一步考核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效果 ,从 1993年至1995年 ,在天峻地区 4个乡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和防治效果考核。连续三年用血清学试验凝集试管反应和细菌学检查。共血检羊 6669只 ,检出阳性 5只 ,阳性率 0 .0 8% ;血检牛 3 2 15只 ,检出阳性 4头 ,阳性率 0 .12 %。菌检羊流产胎儿94例 ,牛流产胎儿 71例 ,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 2 0 …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为人、言共息传染病。在我县散发流行,给人畜造成一定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自1973年起,我县广大兽医人员和卫生干部,经过20年的防、免、检、治等综合防制措施,现已达到卫生部、农业部《关于颁发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的通知》(简称“部颁标准”)规定的“稳定控制区”考核标准。现将防制情况报告如下:回武行情况1973年10月,县畜牧兽医中心(原兽医站)对县食品公司的13头奶牛进行有病“平板凝集”检查,共检出强阳性牛10头,感染率76.9%,从而确定了布病在本县的流行史。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底,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黄南州的同仁 、泽库、河南三县牛羊布 鲁氏菌病经过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60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于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七五”期间我省通过应用检疫、免疫接种、扑杀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取得明显效果。1985年我省在全国第一个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目前,我省有18个县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占46个布病疫区县的36%。1991年我省被农业部评选为布病防制先进省。只要坚持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八五”期间,完全有可能提前达到国家给我省的60%的县为布病稳定控制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玛沁县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牛羊布病阳性率由1965年的14.3%(155/1 087)和12.7%(96/756)下降到了2005年的0%(0/1 004)和0.05%(1/2 084)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但防制中也存在着某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同德县牛羊布鲁氏茵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防疫原则,认真实行牲畜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牛羊布鲁氏茵感染率由1981年的23.27%、7.13%分别下降到1994年的0.84%和0.43%.1994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88)卫地字第21号和农业部、卫生部(1992)农(牧)字第43号文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为了巩固防治效果,根据省农牧厅的安排和要求,同德县2002~2004年连续三年深入6个乡(镇)72个村社开展牛羊布鲁氏茵病防治效果考核,结果表明同德县牛羊布鲁氏茵病阳性率由1994年的0.84%和0.43%分别下降了0.776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防治效果仍在国家卫生部、农业部有关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内,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也是国家指令性防治疾病之一。果洛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对畜间布鲁氏菌病进行检疫和防治,经过广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长期的不懈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4年果洛州六县牛羊布病防治效果进行程序考核,已达到“控制区”标准。为确保“控制区”标准,根据青海省畜牧厅和青海省兽医总站的要求,我们于2002年6月对玛沁县大武乡的200头牛,  相似文献   

19.
外购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一旦发生 ,将给畜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从 1 986年开始 ,伊通县一直坚持“检疫、免疫、淘汰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基本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但是 ,近几年来 ,发现畜间布病有所抬头。从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玉树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检疫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2004-2006年玉树州六县先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法抽检牛22752头,羊36171只,其中:玉树县抽检牛4349头,检出阳性牛7头,阳性率为0.16%。抽检羊6107只,检出阳性羊2只,阳性率为0.03%;称多县抽检牛4148头,检出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10%。抽检羊6865只,检出阳性羊6只,阳性率为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