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催花技术经过科学工作者和花农的不断努力研究和探索,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经验。牡丹春节开花已不成问题,但是春节市场上出售的牡丹大都是一盆牡丹一个品种、一种颜色,天长日久随着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对单色调的牡丹花就会感到乏味,满足不了对多色彩美感的要求。为此我们经过试验研究出了一盆牡丹开出五中颜色花的"五色锦牡丹"。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牡丹嫁接和促成(即催花)技术,一直是分别、独立进行的。牡丹嫁接作为一种繁殖栽培方法,通常都是一靠分株,二靠选择芍药报或牡丹根为砧木,嫁接牡丹主芽或以品种牡丹当年生新枝条作按穗,靠地下繁殖,在每年8月下旬(处暑)至10月上旬(寒露),采用劈接(即扬接)法一株一色进行嫁接繁殖,传统的牡丹嫁接和促成技术有下述主要缺点:一是不连续,繁殖周期长。以芍药根或牡丹根作砧木嫁接的牡丹,需要生长5年~7年才能成为催花植株;二是一株一色,观赏价值相对较低;三是成本高。四是目前采用劈接法牡丹的成活率低(一般仅为1…  相似文献   

3.
牡丹国庆节开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牡丹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名花,历来被尊称为国色天香,也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著名花卉之一。千百年来,她那妩媚多姿的花容,端庄雍容的神韵,富贵吉祥的寓意,以及其王者风范被国人誉为国花。牡丹每年仅半月左右的花期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牡丹花的渴求。以往我们常用的冬季温室催花也只能满足春节期间的年宵花市,让牡丹四季有花,特别是在国庆节这样重大节日看到牡丹开花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4.
根据牡丹的生态习性和开花生物学特性,利用综合栽培技术,对不同品种的牡丹植株进行花期调控试验,得到了一套适合豫北地区栽培的较为成熟的催花促控技术,实现牡丹春节开花。  相似文献   

5.
牡丹从发芽到开花约45—50天时间,催花应根据不同花期选择不同品种,一般可选择易开花的红色和粉红色品种,如“胡红”、“赵粉”、“洛阳红”、“肉芙蓉”、“似荷莲”、“大棕紫”、“首案红”、“银红巧对”、“青龙卧墨池”等,如果春节用花时间应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开始,选用5个花芽以上的3-4年生成株。上盆后剪去不带花芽的枝条,以使养分集中。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市场》2007,(2):3-3
春节期间,洛阳市将有76家单位参与牡丹催花,催花牡丹将达21万多盆,催花品种在40个以上,既有传统品种,也有近几年新育和引进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牡丹通常在5月前后开花,但通过人为的创造条件,春节即可催花上市。牡丹春节催花过程是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营造一个使其符合自然生长的环境的过程。因牡丹品种众多,各个品种的生长存在差异,因此牡丹催花方法必然有所不同。花叶的质量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因各地花农的设施条件不同,有些品种要求与环境因子的协调性很高,许多花农在条件与技术上均达不到牡丹催花的要求。虽然牡丹催花的利润很高,但风险很大。如果盲目的进行牡丹催花的生产,不考虑自己的设施条件与技术水平,可能要产生巨大的损失。多年来,我院园林所一直摸索各种牡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多品种牡丹试验,对多个品种在催花过程中的表现性状进行了仔细观察并总结了各自的催花技术要领。希望花农能够根据自己的大棚条件进行牡丹催花,选择适当的品种可以使花农以质取胜,提高牡丹的观赏性,从而取得丰厚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2017—2019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开展不同栽培基质、上盆时间、移植户外时间对催花牡丹花后植株成活率和开花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基质以废菌渣+菜园土(1∶1)最佳,植株平均成活率达到95. 33%;上盆时间以2017年11月8日(春节前100 d)效果最好,植株平均成活率为95. 33%,平均开花率为80. 00%;移植户外时间以3月份移植成活率最高,达到80. 00%。说明牡丹花谢后,采用适宜的栽培基质,尽早上盆,尽早将植株移植户外露地培养是植株复壮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牡丹春节催花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牡丹进行温室催花试验表明,牡丹在郑州地区春节开花,需50~60d左右,选择适宜的品种与株型,温度控制在8~25℃之间,并保持8~12℃的昼夜温差,调节环境湿度,人为补充光照4~7 h栽培技术措施,可达到催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但由于牡丹花期短,且花期相对集中,只在每年4~5月问开花。近年来,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牡丹反季节开花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牡丹的催花技术可使牡丹在春节期间盛开,并且利用冬季的自然低温,延长牡丹花期,大大提高了牡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 ~30 d 的0 ℃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  相似文献   

12.
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试验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要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30天的0℃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牡丹植株催花后到复壮前练苗的必要性,研究了圃地复壮和盆栽复壮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适当修剪枝叶是影响牡丹成活的主导因子之一;精细的肥水管理对催花后牡丹植株快速恢复生机起重要作用;在牡丹的不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2年圃地复壮栽培,牡丹能够再度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14.
晓军 《湖南林业》2004,(12):29-29
我国栽培大丽花的历史不长。古人常把牡丹与芍药并称“花中二绝“,它们习生于温带地方,很难在岭南度夏。春节期间,人们常可见到从洛阳、荷泽运来提早催开的牡丹,但在北方种植的芍药却极少见面。由于大丽与芍药的花貌非常近似,不少粤人就张冠李戴,误把大丽当作芍药了。其实,牡丹和芍药均属毛莫科植物,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传统名花。  相似文献   

15.
牡丹冬季催花后复壮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催花是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使牡丹在非自然花期提前开放,催花过程中生长发育所需养分主要来自植株自身的贮存养分,花后因很难恢复生长而弃之不用。随着牡丹催花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牡丹种苗成为催花的一次性消费品,这无疑是对牡丹资源的一种巨大耗费。针对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6.
牡丹保护地栽培催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 ,作为名贵观赏花木已有15 0 0余年的栽培历史。牡丹通常春季 4~ 5月份开花 ,且花期较短。为了使其春节前开花 ,补充冬季鲜花市场 ,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我们于 1999年和2 0 0 0年冬用塑料大棚进行栽培。根据牡丹的生长习性 ,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以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措施 ,打破牡丹休眠期进行催花 ,使其在春节前开花 ,供应市场 ,获得成功 ,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大棚牡丹移栽前的准备催花牡丹 ,购于菏泽市 ,5年生苗木 ;品种有朱砂蕊、大胡红、肉芙蓉、状元红等。建造大棚以东西走向为宜 ,长 5 0…  相似文献   

17.
GA3在春节牡丹催花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3 是赤霉素的一种 ,又称“九二○”。GA3 主要经芽、嫩枝、叶片、根、花、果实等进入到植物体内 ,然后传导到生长活跃的部位起作用。GA3 在牡丹春节催花中的作用主要是解除休眠 ,促进茎伸长 ,叶片扩大 ,提前开花等。具体应用技术如下 :1 解除休眠在牡丹进入温室管理后的 2 0天左右 ,仍不萌动、发芽的品种 ,说明其未能自然解除休眠 ,这时可以用GA3 处理 ,以解除休眠 ,促其萌动、发芽 ,达到春节开花的目的 (切忌在牡丹刚进入温室时对所有植株用GA3 处理 )。GA3 浓度以 80 0×10 -6~ 10 0 0× 10 -6为宜 ,方法是用毛笔直接点涂…  相似文献   

18.
芍药春节催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菏泽是牡丹、芍药栽培的主要地区,牡丹催花技术已比较成熟,而对芍药催花的研究较少.2004年,笔者对芍药春节开花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是温带的亚灌木 ,自然花期为 4~ 5月份 ,花芽分化主要在夏秋季进行 ,冬季落叶休眠。牡丹冬季室内催花以其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 ,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 ,人为地创造适宜牡丹生长的条件 ,使牡丹按照人们的意志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花。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满足种苗低温要求解除休眠、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人工补光、补施肥水等内容。1 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牡丹有许多栽培品种 ,仅中原牡丹品种就有近 6 0 0个 ,但并非所有的牡丹品种都适宜冬季室内催花 ,因此选择适…  相似文献   

20.
进行催花的牡丹应选择开花早、花色艳(多选大红色)的3-4年生植株。如“大胡红”、“小胡红”、“首案红”、“洛阳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