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盈江省藤和小省藤的光合特征参数,探讨了两种棕榈藤光合日变化规律,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盈江省藤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存在"午休"现象;小省藤Pn值低,波动小,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趋势,Tr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2)小省藤光合"午休"时间是12:00,盈江省藤的光合"午休"时间在下午14:00,比小省藤推迟了2h。(3)盈江省藤Pn日变化与RH呈显著正相关(r=0.820*,P<0.05),RH和Gs下降是导致盈江省藤发生光合"午休"的决定因素。小省藤的光合能力较盈江省藤弱,Pn日变化与各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2 a生金蒲桃(Xanthostemon chrysanthus)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50%遮阴,70%遮阴,90%遮阴4种遮阴处理对金蒲桃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光合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全处理对比,遮光极显著(P<0.01)地抑制了金蒲桃幼苗生物量的积累,遮光处理组叶片数量减少,叶生物量比下降,茎生物量比增加;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最大光合速率降低,光能利用效率低于全光照叶,强光下遮阴叶的净光合速率保持稳定.上述结果说明:遮阴处理后,金蒲桃在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和光合参数上表现出对遮阴弱光的适应,表明金蒲桃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照条件的优良景观树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野鸦椿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遮光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光30%、60%和90%),研究野鸦椿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野鸦椿幼苗的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以遮光60%的苗高、地径、根长、根幅的增幅最大;遮光30%、60%处理下其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长势良好,叶色较深;遮光处理后,野鸦椿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Chla+Chlb)的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降低;遮光处理使野鸦椿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遮光30%、60%处理条件下,叶片中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全光照和遮光90%;随着遮光程度的加强,光合速率不断下降,以遮光30%处理下光合速率较高。因此,在育苗生产中,建议有效辐射强度保持在遮光率为30%~60%的范围,可培育出优良健壮的野鸦椿苗木。  相似文献   

4.
不同郁闭度下山茶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研究光照强度对山茶(Camellia japonica)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林下种植的山茶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对不同郁闭度下山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茶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均在郁闭度0.5下达到最大值,在全光照下为最小值。山茶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在郁闭度0.5下均最大,全光照下的Pmax最小;光补偿点(LCP)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全光照下最大。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不同郁闭度下山茶叶片的Pn增大,Gs增大,Ci下降,Tr上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郁闭度0.5更适合山茶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6种攀缘植物在沈阳地区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树种垂红忍冬、小叶扶芳藤、紫藤、花蓼等进行抗寒性试验,以期确定引进的攀缘植物能否在沈阳地区应用,丰富绿化植物种类。结果表明:垂红忍冬、花蓼、金银花和五叶地锦可以在沈阳地区安全越冬;紫藤在小气候条件下可安全越冬,而小叶扶芳藤需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研究了高地省藤苗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地省藤5个月幼苗Pn、Tr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12:00左右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左右,"午休"过后,气孔扩张,且蒸腾增加量高于Pn增加量;②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也呈双峰趋势,在10:00均达最大值,WUE光合"午休"时降至最低,16:00出现次高峰,Ls变化较WUE平缓,光合"午休"时略有下降,18:00时降到最低值;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Pn影响最大的因子是Ls,其次是Gs、WUE、Tr、RH、PAR、VPD、Ca、Ta,这些因子与Pn均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高地省藤光合速率变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对扶芳藤光合速率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扶芳藤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呈明显的双峰曲线,这与扶芳藤特性和环境因子的日进程密切相关;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扶芳藤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都呈下降趋势;随着处理程度增强,各处理苗木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大幅度下降,且呈明显的双峰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加,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5%、15%和25%PEG处理的最大峰值分别比对照下降45.7%、49.5%、48.7%。而不同浓度PEG处理的苗木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遮光对牡丹光合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程度遮光对牡丹光合、荧光日变化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10:00—14:00,牡丹Pn出现光合午休现象,Fv/Fm、ΦPSⅡ中午时也会降到日变化的最低值,MDA和O2—.含量和POD活性较高,SOD、叶绿素总量、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总酚、类黄酮、谷胱甘肽的含量都较遮光30%条件下低。遮光30%和50%条件下,Pn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Fv/Fm、ΦPSⅡ在中午时下降都较小,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较高。尤其是遮光30%条件下,平均Pn在一天中保持较高,总酚、类黄酮、谷胱甘肽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遮光80%条件下,Pn在一天中始终处于最低水平,SOD,POD的活性和总酚、类黄酮、谷胱甘肽的含量最低,MDA含量最高,综合比较各参数发现,遮光30%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光环境下金花茶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金花茶的林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80%遮荫处理下,金花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最大,气孔导度最大(Gs),蒸汽压亏(Vpdl)缺最小,显著提高了蒸腾速率(Tr),叶片中氮素含量最高,可使叶片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金花茶生长。在70%遮荫处理下,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歧化酶(POD)及抗性强弱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最高,表明金花茶在此状态下生长状态最好且抗性最强;在40%、50%遮荫处理下,叶片变黄,防御性酶含量增加;在20%遮荫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受阻,叶片枯萎并脱落,最终可能导致植株死亡。在光照较强的夏季,金花茶幼树适宜种植在70%和80%遮荫环境下。  相似文献   

10.
爬山虎、五叶地锦、小叶扶芳藤、紫藤、山葡萄在垂直绿化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利用他们,笔者做了其生长进程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以找到描述他们生长进程的曲线方程,从而得出他们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1.
夏季遮荫改善大田牡丹叶片光合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羧化效率(CE)变化趋势与Pn相似;表观量子效率(AQY)中午降低,下午逐渐回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荧光Fm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与夏季自然光下相比,夏季遮荫处理(遮光50%)的牡丹叶片Pn、AQY、CE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叶温(t1)降低;Fv/Fm和Fm中午下降幅度显著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夏季晴天中午高温、强光下,牡丹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发生了可逆失活,PSⅡ功能下调,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明显发生,遮荫可减轻光抑制,改善光合功能以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2.
在半干旱地区的盐池县,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TDR土壤水分测定仪,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的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汤柴盆栽苗木的光合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m)、蒸腾速率(Tr)、水分利剧效率(WUE)对土壤含水量(SWC)的响应过程,并探讨了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程度下3种灌木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最后确定了3种灌木在沙区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调控标准。研究表明:柽柳叶片Pn最高时的SWC为13.6%、小叶锦鸡儿叶片Pn最高时的SWC为13.4%、杨柴叶片Pn最高时的SWC为15.0%;Tr最高时3种灌木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依次是:14.3%、15.1%、17.2%;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时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1%、11.0%和9.9%;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范围分别为7.2%~10.1%、6.2%~11.0%和7.3%~9.9%。  相似文献   

13.
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3种不同的光强,模拟森林幼树生长的旷地(0%shade)、林隙(40%shade)、林下(80%shade)不同光照环境,比较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揭示油松幼树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对策,从而为华北地区人工林的近自然化经营和天然更新提供抚育间伐的理论依据。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幼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在40%遮光程度下值最大,在全光照条件下受到抑制,油松幼树在遮阴初期,光合能力减弱不明显,当遮阴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光合能力迅速降低。遮光条件下油松幼树针叶的性能指数高于全光照条件,40%遮光条件下最大光化学效率较为稳定,70%遮光条件下油松针叶最大光化学效率逐渐降低。全光照条件下PSⅡ捕获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逐渐降低,40%遮光条件下PSⅡ捕获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先增大,后降低。PSⅡ捕获能量从Q_B传递到PSI的效率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强光抑制油松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度,在轻度遮荫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力强,油松适宜在林隙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14.
淹水胁迫下美洲黑杨新无性系光合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洲黑杨I-69、XL-75、XL-77、XL-90及苏柳J172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育苗并实行人工淹水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淹水胁迫条件下各无性系光合特征,分析各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各无性系Pn、Tr、Cond、Ci均表现出先随淹水胁迫快速下降,至30 d或45 d时略有回升的趋势,其中4个美洲黑杨无性系淹水胁迫时Pn、Tr、Cond在不同无性系之间、淹水与不淹水对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a=0.01),4个杨树无性系中,以I-69杨下降幅度最大,其Pn下降89.91%~91.98%、Tr下降91.78%~95.27%、Cond下降96.30%~97.41%。Ci在淹水胁迫时下降幅度明显不及Pn,表明淹水胁迫下Pn降低是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利用效率WUE随淹水胁迫的进行先上升、后下降,但均高于不淹水对照。叶片蒸汽压亏缺值Vpdl随淹水胁迫程度加深明显上升。对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光合生理指标及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种源文冠果光合生理特性,本研究利用LI-6400XT光合仪开展了不同种源文冠果苗期的光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种源内蒙古准格尔旗(NEZZ)、内蒙古敖汉旗(NCAG)叶片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种源山西孟县(SYYX)、山东安丘县(SWAQ)叶片Pn和Tr及种源陕西靖边县(SYJY)...  相似文献   

16.
以无覆盖为对照,研究了3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即70%的自然光光照强度);5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即50%的自然光光照强度);7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即30%的自然光光照强度),这4个处理组对1年生宫粉紫荆、灰木莲、火力楠、羊蹄甲、木棉、仪花的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反应。试验表明:夏季适度遮荫覆盖有利于容器苗幼苗的生长,宫粉紫荆、羊蹄甲和仪花耐荫性较强,火力楠和木棉有一定的耐荫性,在50%LI的光照处理下生长量高于其他处理组,但遮光度过高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灰木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其苗木生长差异性不大。6种树种观花树种幼苗叶片遮光度较低的条件下皆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过度遮荫都可能导致器幼苗叶片光合速率下降。6种树种不同处理之间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基本与光合速率成正比,但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在正常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75%、50%和35%)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1年生刺槐幼苗的光合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叶片同一光合生理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羧化效率CE、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动态趋势近似一致。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的形式,在中午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在全天的七个测定时间点,刺槐叶片的Pn、Gs、Tr、Ls、CE均表现出:正常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Ci则表现为:重度干旱>中度干旱>正常水分;而WUE在全天不同时段表现不同,显示刺槐可通过生理调节机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维持高效的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水分降低,刺槐叶片Pn的降低在8:00-10:00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而10:00-12:00则由气孔限制引起。  相似文献   

18.
遮荫对唐菖蒲光合特性及切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试验对唐菖蒲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利用ECA-PB0402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明显差异,Ck、20%、30%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光合日变化Pn曲线为双峰型,60%遮荫处理唐菖蒲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遮荫程度高的处理使唐菖蒲克服了"午休"现象;不同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净光合速率(Pn)季节性变化曲线也不相同,Ck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光合季变化的Pn曲线为"双峰型",出现了明显的光抑制,而60%遮荫处理有效的缓解了光抑制现象。另外,遮荫后的唐菖蒲株高有所增高,但切花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3种处理温度(CK、T1、T2),全天平均温度分别为31℃、38℃和46℃,最高温度分别为35℃、44℃和54℃。T1处理希蒙得木的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T2处理的Pn日变化从8:00到10:00持续下降,10:00时Pn为-1.87μmol CO2.m-2.s-1,从10:00到18:00,Pn基本没有变化。不同温度处理希蒙得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CK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2.26倍,T1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1.41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希蒙得木的Tr不断下降,CK处理下希蒙得木日平均Tr为T2的3.66倍,表明希蒙得木是一种比较耐热的植物。希蒙得木LSP和LCP降低,是其适应高温逆境的一种重要形式。3种温度处理下希蒙得木光能利用效率(SUE)表现为CK和T1处理的SUE在10:00最高;T2处理的以8:00最高,其余均为负值。从全天来看,CK、T1、T2处理的SUE平均为7.06%、5.13%、0.4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越南多毛金花茶(Camellia hirsuta Hakoda et Ninh)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光照处理对多毛金花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为越南金花茶引种栽培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5月上旬,将越南多毛金花茶置于不同光照强度(10%、20%、30%、40%、50%,通过覆盖不同层数的遮荫网获得)的遮荫棚内生长,处理时间2个月。[结果]不同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不同,20%、30%光照处理显著提高了多毛金花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同时蒸汽压亏缺降低,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而叶绿素a/b的值最低,30%光照更有利于多毛金花茶叶片中叶绿素b的合成。20%、30%光照处理下的多毛金花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更厚的叶片厚度,这2个处理的叶片结构可能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并且光合能力更强。在适当的遮荫条件20%~40%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结论]在20%、30%光照处理下,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气孔密度相对较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得到提高,胞间CO_2浓度和蒸汽压亏缺降低,CO_2和水蒸气进出气孔阻力变小,同时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光合速率得到有效提高。越南多毛金花茶适宜在20%~30%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