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玉娇  杨克冬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82-83,143
叙述了近些年对转基因抗虫作物杀虫机理的研究,以及通过对B t毒蛋白在食物链中的流动,从而对捕食天敌与寄生天敌可能性存在的影响并分别进行探讨。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捕食天敌的影响方面,已有的研究存在分歧,很可能是B t毒蛋白的选择性的结果,从而使得天敌与转基因植物协同控制作用在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并讲述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天敌的寄生率和孵化率方面产生影响,以及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诞生,1987年首次报道有抗虫性的转基因植物问世[1,2].在我国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代表的转基因抗虫农作物研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着重对当前所使用的各种抗虫基因进行归纳概述,对转化方法加以简单评价,就昆虫抗性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是控制害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潜在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针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潜在影响,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红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85-85,87
对抗病、抗虫转基因植物分类、转基因技术和方法,及其应用、效益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为抗病、抗虫转基因植物科学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转抗虫基因林木在害虫控制中的作用与合理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了转抗虫基因植物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后,指出转基因植物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变异、基因逃逸、反目标效应和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不利影响。转抗虫基因植物的抗虫效应表现为致死效应、抑制生长发育和生态抗虫效应;提出了基于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转基因植物合理利用对策,即加强生态安全性研究、实施基因交互策略、生态整合控制策略、应用屏障保护效应和保护遗传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抗鞘翅目害虫的潜在基因、杀虫机理及应用研究的状况。针对转基因抗虫植物存在的问题,结合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抗病和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抗病、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类型,转基因的技术和方法,抗病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和效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农业系统的稳定。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的增多,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物存在的潜在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但至今并没有确切证据证实当前释放的转基因植物(包括抗除草剂和抗虫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直接影响。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植物表达产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其他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仇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62-265,269
随着转基因水稻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开发,以及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争议性加剧,相关部门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农业科研单位检测转基因水稻也将具有重要意义。参照农业部的质检标准书和转基因PCR检测中的实践经验,对抗虫转基因水稻在转基因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分析;同时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启动子、终止子、内参基因、靶基因等几个元件的检测分别进行探讨,并重点分析了启动子和终止子的检测工作,根据研究者的工作经验报道,从植物病毒学原理和植物基因工程的理论角度,提出了对转基因PCR定性检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为植物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转基因植物也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风险.从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主要的潜在安全问题,并对潜在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加强研究评价的基础上,严格加强安全管理才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