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对比单一用性诱剂防治小木蠹蛾成虫试验,单一使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小木蠹蛾幼虫试验,综合性诱剂与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小木蠹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与肿腿蜂协同防治小木蠹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 梨小食心虫,成虫危害规律受湿度影响较大,其危害时间长,面积也越来越大。如何及时、准确防治?我们自1985年起,在冀县南榆林果园应用梨小食心虫诱芯,测报田间蛾的发生高峰期。实践证明:含梨小性外激素的诱芯诱蛾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是苗圃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巴盟常常造成实生幼苗的巨大损失。对小地老虎的各种防治方法中,诱杀其成虫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方法。而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的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是及时设置诱杀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的关键。对其幼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以及防治适期的预测预报,也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预测预报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的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笔者从一九七四年开始在临河县狼山苗圃进行了诱测研究,并利用有关资料,制定出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的预测式。本预测式,又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油松球果小卷蛾性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测试,筛选出了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margarotana)性诱剂的最佳配方、使用剂量和林间设置方式。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诱剂进行了雄蛾昼夜反应节律、发生期、生发量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历时3年,通过定点、不定点灯诱、糖醋盆诱杀昆虫成虫和野外采集幼虫室内饲养至成虫等方式对崂山区鳞翅目尺蛾科昆虫的种类、寄主等进行调查,共发现尺蛾科昆虫51种,其中山东新纪录种16种。  相似文献   

6.
槐小卷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宪佐  李维维 《林业科学》1996,32(2):150-153
槐小巷蛾(CydiatradiasMeyrik)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反、反)-8,10-十二碳双烯-1-醇(简式ESE10-12:OH)。从两个易得的C6原料出发,通过Grignard偶联反应合成了这种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ESE10-12:OH对槐小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与消长情况,从而为进行适时而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在杨树苗圃经常发生、危害严重的 6种害虫 :小地老虎、蛴螬、杨黄卷叶螟、杨扇舟蛾、黄刺蛾、榆紫叶甲等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危害杨树幼苗特点进行田间观察和研究 ,结合生产实践 ,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别名:桃蛀果蛾,是重要的经济林蛀果害虫。性诱剂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重要手段。通过2年应用防治试验,总结出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初期、高峰期、末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以下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乐陵枣区历年危害枣果的一大害虫,蛀果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时达50%以上。由于越冬幼虫出土期长,且受降雨情况的影响很大,在生产中如何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适期,是防治上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1987年利用性诱剂诱蛾,观察蛾量消长规律,以期达到预剂防适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用桃小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测,根据雌蛾量的消长,结合温湿度的变化进行田间预报和防治验试。现将蛾量消长与温、湿度变化关系分析如下:在吴堡县柳壕沟苗圃枣园诱测,田间诱测蛾量出现两次大的高峰,分别在6月26日、8月22日。两个高峰期间隔56天。据观察,桃小食心虫在吴堡枣区完成一个世代历期(除越冬代)约为56天左右(成虫为6~8天、幼虫24~25天、茧蛹16~17天)。可以认定,这两个蛾高峰分别以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为主。当旬平均气温达17~19℃,相对湿度稳定在70%左右时,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大量出土。  相似文献   

11.
杜仲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对杜仲药材的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主要的害虫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豹纹木蠢蛾、咖啡豹蠢蛾、柳乌蠢蛾、杜仲梦尼夜蛾、刺蛾、褐蓑蛾、茶翅蝽等。1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虫)1.1危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是苗圃中常见的地下害虫。幼虫在三龄以前昼夜活动,多群集在叶或茎上为害;三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土表层,夜间出土为害咬断幼苗的根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常将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1.2防治措施1.2.1及时除草,减少成虫产卵和幼虫的喜食条件。1.2.2发生期间,人工捕捉幼虫。清…  相似文献   

12.
连续5年采用黑光灯诱蛾、糖醋液诱蛾、室外养茧和田间观察等方法进行柿举肢蛾测报研究。结果表明:黑光灯测报方法简便易行,测报结果准确,而且黑光灯具有诱杀柿举肢蛾成虫的作用。在采用黑光灯诱蛾测报的发生期适时防治,好果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性信息素诱杀山地果园梨小食心虫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南云和县重河湾山地果园,采用不同类型诱捕器、不同药剂和不同浓度性信息素比较了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诱捕器中,以粘胶型诱蛾效果最好,其次是水盆型,其它诱捕器不适合诱捕梨小食心虫;纯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效果最好,加入梨酯后,诱蛾效果显著下降,梨果中提取出的梨酯诱蛾效果最差;同一性引诱剂诱捕效果随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但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研究了稠李巢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通过在稠李林中的对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不同高度、距离稠李林边缘的不同距离的诱集效果及稠李巢蛾昼夜反应节律的系统研究,掌握性引诱剂诱捕稠李巢蛾雄蛾相关应用技术。在诱捕器悬挂高度方面,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高度以0.5 m为最佳,雄蛾诱集量最大达到78.22头/器·d;设置诱捕器距离林缘50~300 m均可诱集到雄蛾,最佳诱蛾距离为100 m左右,测算最远诱捕距离为330 m;首次掌握了性引诱剂诱捕器对稠李巢蛾雄蛾昼夜活动节律,上午5:00~11:00为雄蛾主要活动期,傍晚19:00~23:00也有一个活动小高潮,这表明性引诱剂诱捕器可以掌握稠李巢蛾成虫的每天的活动节律。以上应用技术研究可以为稠李巢蛾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和苹果蠹蛾性诱剂田间诱蛾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和防治苹果蠹蛾和桃小食心虫2种害虫,试验设置2组诱捕器,分别为单放苹果蠹蛾性诱剂和单放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各1枚,以及1个诱捕器内放入苹果蠹蛾性诱剂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各1枚,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单用诱芯,诱集雄虫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21.10%;苹果蠹蛾与桃小食心虫诱芯合用,诱集苹果蠹蛾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78.90%,2种方式存在极显著差异。苹果蠹蛾性诱剂在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合用时,对苹果蠹蛾的诱捕能力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地老虎的发生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地老虎是危害园林植物的害虫,通过对小地老虎生活习性及发生、活动规律的观察进行小地老虎影响因子及防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果树害虫对果树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巨大,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果树死亡。该文依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作者的大量实践,阐述了应用杀虫灯、粘虫胶、诱虫板、性诱剂、糖醋液等进行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混合发生的梨园,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和防治两种害虫。试验设置3组诱捕器,分别为苹果蠹蛾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以及同一诱捕器同时放置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效果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梨园没有诱捕到苹果蠹蛾成虫,即没有苹果蠹蛾发生;但苹果蠹蛾性诱剂能显著提高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虫能力。本研究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虫效果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田间应用可以更好的监测和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66年,我们在乔山建庄林区防治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et Liu)期间,根据其成虫具有趋光的习性,于八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在该林区的的新村、高松树川和王家沟等地,采用了篝火(即柴火)诱蛾的办法,开展了油松毛虫防治工作。从8月1日到8日,八天诱蛾50418只。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效果显著。现将篝火诱蛾的方法、效果和点滴体会简报于后,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