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茶圣陆羽的《茶经》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认为茶的饮用,最适合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他道出了茶的品性和品茶人的道德修养,茶是至寒至性之物,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只有品行端正具有节俭美德之人适宜饮用,最符合茶的精神品格和茶德精神.  相似文献   

2.
亚明 《福建茶叶》2005,(4):45-45
茶,作为饮料,是我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人们日常起居的必需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我们徜徉在百岁寿星的长寿之河中,探索他们的养生之迷,发现许多百岁寿星对饮茶情有独钟。在饮茶品茗这点上,不分男女,没有贵贱,有身居山村的穷人,也有寓居都市的富人;既有随世俗沉浮的士子..也有看破红尘的僧侣。如有“现代太极拳泰斗”之称的吴图南平生就喜欢喝茶,一杯在手,日夜不断。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佛坛创“赵州门风”,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禅法,以注释“平常心是道”。清代有位百岁寿星李庆远。他生前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这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李庆远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李庆远一生遵此“妙诀”,结果活了257岁。史籍《南部新书》记载: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有个130岁的和尚来到洛阳,宣宗问其长寿之道,和尚答:少时家贫,无药可服,一生惟爱喝茶。日饮百碗亦不厌多。  相似文献   

3.
陆羽《茶经·七之事》载:“《晏子春秋》: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大意是说,《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担任齐景公的国相时,吃糙米饭,和三五样荤菜,以及茶和蔬菜.”从陆羽所引内容可以看出,他是想通过晏子在做齐景公的宰相时,吃的菜只有一些野味,其中就有茶,可见他的节俭.  相似文献   

4.
凯亚 《福建茶叶》2000,(1):44-45
1郑板桥所撰茶联之多,之妙,以及在审美韵味方面之富有个性特色,恐怕在历代墨客骚人之中,也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呢。他的咏茶美联,尽是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所谓“三真”精神。三真者,即“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是也。所以他创作的茶联,一律重在表现自然,并在表现自然中表现自我情愫,即表现他的独特文化性格和独特艺术风格,从而鲜明地昭示出了他的咏茶之作上的独特的审美韵味。这里且择其在民间历久流传而不衰的几则,略述于下———2青年时代的郑板桥,苦于家境日困,不得不走出兴化古镇家中,来到…  相似文献   

5.
以建溪流域为主的闽北各县(市),是我国有名茶区,古代所产茶叶统称“建茗”即“建茶”。见于记载的最早有五代时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载:“选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增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即溪冰敲其精壶存煮建茗,共宾客饮之”。此即为公元712~741年建茗──建茶已传输至陕西眉县、名闻国内了。古代茶叶是绿茶类蒸青片茶、散茶,建州以片茶为主且最多最著名。片茶即团饼条。龙、风等是其花色品种。片茶“片大极硬,须场侵之,方可碾。”(毛文锡《茶谱》935年)。由于其制造方法是茶树鲜叶经蒸、捣、拍、穿、封、焙。宋…  相似文献   

6.
武陵源因山美而名扬天下,娄江水因武陵源而灵气四溢。武陵人因茶俗奇特而更显神气。著名诗人梁上泉领略武陵茶俗后曾留下“茶比美酒还醉人”之佳句。明万历年慈利县志亦有“娄中蛮茶俗奇特”之记载。可见以武陵源为中心地带的茶俗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季小明 《中国茶叶》2010,32(12):51-53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自历史悠久的碧螺春原产地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宋朝时,此茶已作为贡茶,据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记载:"洞庭出美茶,旧入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1757年)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康熙某年,按候采者  相似文献   

8.
建茶的传播     
巩志 《福建茶叶》2003,(4):46-46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生地。凡名山胜地都产茶。但很难说清何处是原生地,它们是相互移植而成为名茶的。神农氏发现茶而利用茶,同时武夷茶亦有“古时一位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的记载。周武王“伐纣会盟”,就有闽濮族酋长献茶之事。秦统一中国,建立闽中郡,福建的茶已有“闽中茶品天下高”。在汉朝初就开始向外传播,繁植成各地名茶。汉代道教初形成,道人喜云游名山,发现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利益,道侣以茶贵为仙饮,为道人所利用,从而开始茶的传播。据四川《名山县志》记载:“孙惭《智矩寺留题古碑记》云:‘倚…  相似文献   

9.
一信一诗武夷茶出了山。茶史确认,茶始于唐而盛于宋.茶叶为福建名产之一.唐韩偓避乱入闽,福州荔枝已列贡品,而无茶品,他的诗中有“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惟教进荔枝.”(《吴评韩翰林集》)而李肇在《唐国史补》说:“当时风气重品茶,福州方山(原属建州,俗称五虎山,今属闽候)有露芽为第一”当时福建名茶之一种.《三山志》载:“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至麟德殿说法,赐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盖建茶未盛前也.”  相似文献   

10.
刘勤晋 《中国茶叶》2006,28(1):35-37
四、近代藏销边茶的生产与流通 南路边茶主产地雅安地区,是我国历史上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之一。明代的蒙顶甘露寺古碑记载:“西汉有吴氏法名理真,俗奉甘露大师者,自岭表来,挂锡兹土,随携灵茗之种而植于五峰。”《唐国史补》记有:“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证明雅安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了人工种茶的记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葛洪富锌茶     
葛洪富锌茶是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涵江茶场生产。一九九五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与福建省名茶称号。经福建省地矿局测试研究中心分析:春、夏茶锌元素含量均高于全省平均值。故定名“富锌茶”。葛洪富锌茶产区地处东海之滨的葛洪山,明代,谢肇《长溪琐语》记载: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霞浦县志》记载葛洪山“典午迄今过千载.药炉茶鼎优流传”之句。说明葛洪山为闽东历史名茶产区。今天的葛洪山建立了茶林结构良好生态的涵江茶场,据福建省地矿局测试研究中心测定:葛洪山土壤中富集了N、P、S、Mg、Cu、In、Mo、Mn、Fe…  相似文献   

12.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7):33-34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的“茶”写成“荼”(读作“ú”)。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剧烈的腹泻、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为特征。霍乱、肠炎、泄泻的证治与痢疾比较接近。中医认为痢疾的病机主要在于湿热内滞。近年来,细菌对抗菌素逐渐产生抗药性,因此效果远不如前。在此情况下,茶叶治痢更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茶叶用于治疗痢疾病,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的流传。早在唐朝就有饮茶治痢的记载。如唐孟说《食疗本草》:“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揭末,浓煎”宋朝文献对茶叶治痢有较多的记载,有论、有方、并有验例可查。如杨澄父《仁斋直指方》:‘“…  相似文献   

14.
作家茶趣     
武清爽 《茶叶通讯》2005,32(2):47-47
茶能助文思,更能显示出作家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都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此茶馆的一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正巧妙地揉…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武夷茶是女子茶,又有人说她是男士茶,而我说她是文人茶。君见否,一部厚实的武夷茶史,把武夷茶和文人形影相随、亲密无间的关系捕绘的淋漓尽致。首先说的是唐代徐寅,那是兴化府上第一位状元,著有两部诗文集,诗工整,文厚实,大文人衔头卓卓有余。  相似文献   

16.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17.
凯亚 《福建茶叶》2002,(1):48-49
1茶是什么 ?———都说茶是饮料 ,更有把茶与咖啡、可可并列在一起 ,而称作所谓“世界三大饮料”的 ,许是以此表示对于茶之推重罢。然而 ,这果真是在推重茶么 ?近日重读我国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诗集《死水》 ,则不由引起我对于茶是什么的一番追问 ,一番感怀。对于茶 ,闻一多则执意不肯袭用“饮料”这个字眼来诠释它 ,称呼它 ;却以其特有的审美情怀与审美视角而诠释之 ,称呼之 ,说 :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哦哦 ,竟把苦茶看作是其生命的粮食 !这就一语道出了对于中国之茶的最高礼赞 ,并且流传不衰而成了现代茶道文化的一则不朽格言。虽说我国…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中国茶界一位备受尊敬和推崇的老人,人们总习惯用“泰斗”、“楷模”、“当代茶圣”等诸多美誉之词称颂他…… 他生性淡泊明志,却身体力行,一生以民为本,以茶报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茶界产、学、研诸领域均大有建树,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9.
陆羽著《茶经》三卷,世人至爱,影响深远。宋代涛人梅尧臣曾赞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所倡导的“事茶”之习,而今仍蔚为世界风尚。历代诗豪墨客,行家里手一直怀念、景仰陆羽,吟唱、赞誉之声,不绝于史册。此中既有茶圣陆羽的自谓、人称的文雅别号,又有视其茶叶的功能和特性,或依据民间传说的通俗、幽雅别号。笔者现将有关这些别号的典  相似文献   

20.
说起茶,人们都不陌生,云南大理白族的烤茶,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史书记载:“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和烹而饮之.”有老人的白族家庭中,必备有一小火炉、一铜壶、一泥烧制的小罐、三五个白瓷小茶杯和一些硬炭,以备烤茶.白族老人的生活中,如果离开烤茶,就好象菜中忘了放盐一般淡然无味,烤茶,可以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每早起床洗漱后,老人们必先点燃小火炉,打一壶清莹洁净的苍山泉水炖上,然后取出洗得洁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