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电管理》2005,(10):8-9
改革、创建中心供电所 在改制前,我省农村管电机构多为乡(镇)分散管理,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大部分没有必要的办事场所,缺乏必要的生产、营业设施,很难适应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农电体制改革初期,考虑到乡(镇)政府与乡(镇)电管站的关系、乡(镇)电管站的管电范围和“电管站改供电所”的历史衔接等因素,为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普遍采用“一乡一所”的办法,组建农村供电所。改制时,在全省1817个乡(镇)中设立了1801个供电所,其中只有200多个供电所有较合适的办事场地,但其生产、经营设施的配置仍较简陋,  相似文献   

2.
王宣斌 《农村电工》2003,11(6):17-17
1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农村管电机构在乡镇电管站改革中,我局坚持“三个原则”,即搞活不搞垮原则,规范与发展原则,效益与服务原则,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实现“三个转变”,即思想观念的转变,服务本质的转变,效益理念的转变,保证改革取得成效。注重“三个结合”,即改革与队伍稳定结合,改革与正常营业秩序稳定结合,改革与农网改造结合,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为此,我局经过调研、试点,下决心打破旧的管理体制,撤消市农电总站、6个区电力管理联站、24个乡镇电管站。按照国电公司“便于管理,方便用户”的原则,建立了15个乡镇供电营业所,搭好了农村管电…  相似文献   

3.
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的“两改”工程 ,最终实现“两改一同价”目标。这是“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同时也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千载难逢的机会。过去农村电力市场长期处于低谷一、体制原因福州市在实行“两改”前即有着乡镇电管站的体制问题 ,又有市、县的体制问题 :有的地方农电供电管理均由乡镇电管站或村电管站和以行政村、自然村变压器为单位实行馈线或按变压器为单位进行趸售 ,乡镇电管站在向我局趸售后又进行二次趸售给村电工 ,然后再由村电工承包或由村委会负责经营核算 ,再供到用户灯头。这样层…  相似文献   

4.
以乡镇电管站的撤销和农村供电所的建立为标志,农电体制改革在乡镇层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制的改变对农电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不能确保改革成果的巩固与发展。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从农电管理中的这块“短板”入手.以电网经营企业专业化的管理优势.带动农电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省农电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省县级供电企业农电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实现政府管电职能与电力企业经营行为的彻底分离,同时理顺省电力公司与县级电力企业的关系。为此,省政府在我省农电体制改革方案中做出决定:1改革现行电力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  相似文献   

6.
体改 :降低了电价 ,刺激了电量增长国务院作出农电“两改一同价”的决策后 ,江西省政府、省电力公司及有关部门针对全省农电管理体制长期不顺的具体情况 ,提出“先改革农电体制 ,后改造农村电网”的农电“两改”措施。江西省第一步先理顺乡村农电管理体制 ,要求将乡(镇)电管站改造为县农电企业的派出机构 ,由县农电企业对农村用电实行直供直管 ,抄表到户 ,减少农村供电的中间环节。目前 ,江西省95 %的县(市)供电企业已接管了乡(镇)电管站 ,大部分(乡)镇电管站都取消了经济核算 ,不少县(市)实行了对农村用电直供直管。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1 以“两改一同价”为契机,找准代管的结合点1.1 理顺农电管理体系。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乡(镇)电管站改革成为县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浙江省金华电业局按照“便于管理、方便用户”的原则,采取营配合一的管理模式进行设置,实行县(市)乡(镇)电力一体化管理,减少了农村供电中间环节,降低了供电成本。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电价比代管前降低了0.35元/kw·h。 同时,严格按照定员定编,对农村电工实行聘用制,通过理论考试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建立末位淘汰等动态管理考核机制,推进了电力体制…  相似文献   

8.
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乡站建设黑龙江嫩江县电业局赵荣家,张伟宏,王玉名一、加强农电管理,建立乡电管理站1、成立乡镇电管站。为加强了农村用电管理。从1992年初着手抓了电管站成立的准备工作,到1992年6月全县供电的15个乡镇普遍成立了电管站。在乡电...  相似文献   

9.
一、把农电体制改革作为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主攻方向1.一是抓好“三取消、一精简、四到户”的农电体制改革 ,即取消镇级趸售管电体制、取消村级管电机构、取消私人承包管电 ;精简供电职工和农村电工 ;以实现县乡 (镇 )电力一体化管理 ,由乡 (镇 )供电所抄表、收费、管理、服务四到户。二是在理顺乡 (镇 )供电体制 ,统一规范管理的基础上 ,对乡 (镇 )供电所实行收支两条线 ,乡(镇 )供电所电费收入全部上交、所需费用支出由县 (市 )供电企业统一核拨。三是加强农村管电人员的培训 ,健全农村用电公开制度 ,全面推行统一电价、统一发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县供电企业原设置的办公室、财供股、农电股、用电股、生技股五大职能股室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的矛盾日趋突出。其原因主要为:一是原农电股(后建立电力管理总站,代表政府行使农村用电管理职能)负责农村用电的电价、电费、管理和低压线路运行、维护、检修及农村安全用电的宣传,用电股代表企业对用电客户进行管理,一般只管到村、单位的关口表。农电体制改革后将原来的电管站全部改为县供电企业直管的供电营业所,并且取消了农村电工的中间管电环节,由供电所职工直接…  相似文献   

11.
灵寿县电力局是隶属于石家庄电业局管辖的直供企业,全局现有职工124名,农村管电组织有18个乡电管站,乡站人员51人,农村电工650名。年售电量9500万KV.h,担负着全县28个乡镇,279个村及县办、军工、部属企业的供电任务。 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农业做文章,围绕农民搞服务,从抓农村电费电价入手,对农村电工实行人、财、物全面统一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是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是电力部“三为服务”达标单位。199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在我县召开了“整顿农村电费电价现场会”,对我县的工作作了肯定。我局关于农电队伍建设,实行人、财、物统管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在阜阳某县供电局了解到,全县约有70%的乡(镇)政府及派出所用电不缴电费,这部分电费又不能通过加价的形式转嫁,只能算损耗由供电所背着。因此,许多供电所经营亏损,职工拿不上或拿不满工资。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在农电体制改革前,乡(镇)电管站由当地政府主管,那时,自己管电,用电不出钱,似乎顺理成章。农电体制改革后,乡(镇)电管站改为隶属供电局的供电营业所,婆婆换了,而乡(镇)政府有关部门仍没有把电当作商品对待,仍然不缴电费。二是供电所在他们的地盘上工作,有些事情还要靠当地政府支持,向他们要电费…  相似文献   

13.
1.1困惑之一:农电工到底是农民工,还是农电职工?过去,农村用电属地方政府管理,乡电工就是乡镇电管站职工,行使政府管电职能,属群众性组织,具有集体职工属性。村电工是村委会成员之一。在行政上接受乡镇电管站和村委会的领导,在业务上接受供电企业的指导。农电体制改革之后,取消乡村管理农电工,实行电力一体化管理。农电工仍是从事农村用电管理,接受供电企业工作分配,完成企业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刘群 《农村电工》1998,(6):13-13
1 改革现行农电营业体制 实行农电营业微机管理现行农电管理营业体制,主要表现为乡(镇)电管站职工对用户抄电表、核算、收电费的形式.要实行微机管理,必须将乡(镇)电管站微机与电力系统微机联网,与农村信用社微机、邮电所微机、广大用户电表联网,形成一个以乡(镇)电管站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接广大用户、银行、IC电信机供电营业管理系统模式,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农电供电营业局面.1.1 乡(镇)电管站每月供电营业电费由微机通过银行自动划往电力局银行帐上.1.2 乡(镇)电管站微机随时显示用户的即时电流、电压、负荷及用电量,同时也算出当前用户所用的电费金额.当用户的电费超过了自己在银行帐户中的预付电费时立即发出停电信号.1.3 乡(镇)电管站在结算电费时,计算机自动将用户在银行中的预付电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化,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农村电管站,将转型为以供电营业为主的供电所(江苏省称为供电营业所),尽管供电营业所的性质系县(市)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但他同样应具备营销企业的一般要素,即资金、劳动力资源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在农电经营管理体制向两改一同价目标的过渡期,供电营业所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电费的批零差价,即省统一销售电价的网供电价电费与农村综合变压器以下电价电费(省物价部门按一县一价核准)的销售余额。为了精干农电队伍、稳定农村电价,合理农民用电负担,农村供电营业所,首先必须从改善基础设…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现有乡(镇)1300多个 ,由农电企业供电的乡(镇)1208个 ,现有乡镇电管站1080个 ,供电所800多个 ,其中已实现所、站合一的单位600多个 ,全省现有乡(镇)管电人员多人 ,农村电工16000人。全省农电趸售电量近80亿千瓦时 ,其中生活照明年用电量为32亿千瓦时 ,配变12万台 ,600万千伏安 ,低压线路15万千米 ,用电户数为580万户 ,我省农村全部实行了照明综合电价 ,农村照明综合电价最高为0 89元/千瓦时 ,最低为0 514元/千瓦时 ,平均为0 674元/千瓦时 ,执行综合电价最基本单元为乡镇。…  相似文献   

17.
农电体制改革同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是一场攻坚战,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确保农电体制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这强大合力的组成中,作为党领导下的代表工人阶级群体利益的工会组织,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作为工会组织必须参与和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要积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会管理体制,做到工会组织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进行。对农电体制改革,我们党政工齐抓共管,在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废止了旧的农电管理体制,把基层电管站改制成供电所,作为电力局派出机构,建立了由电力局对农村电工统一聘…  相似文献   

18.
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行业在市场经济这张大棋盘上处于怎样一种位置?它应做出何种选择和应对?如果说原来乡镇电管站还曾有过政府管电职权,那么这种职权已随着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而荡然无存了,供电行业变成了纯粹的经营性企业,更确切地说,它已属于服务行业。“电”不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商品,说白了,供电行业是通过自己的电网向客户“卖电”。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扬州供电公司农电公司于2000年农电体制改革时成立,现有农电职工597名,下设14个供电所,负责辖区内33个乡镇(街道办)、264个行政村的电费抄核收管理工作。农电体制改革初期,受站所合并、人员统一招考、供电资产划拨等改革大事影响,电费回收工作度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两改”后,由于农电的管理体制、产权范围、网络结构、人员构成等均发生了改变,一个全新的态势呈现在农电企业面前。不容置疑,“两改”为促进农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使农电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这对农电企业今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两改”后农电企业的基本状况体制:随着深化改革,县级农电局将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省公司直管的全资子公司,这一改革方向国家计委和国电公司文件中已明确;乡(镇)电管站改划为县供电企业下属的供电所,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统一核算的内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