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以韶关小坑林场的5种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种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呈现藜蒴火力楠樟树山杜英红锥,气孔导度(Gs)为山杜英藜蒴樟树火力楠红锥,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含量为山杜英红锥樟树藜蒴火力楠,蒸腾速率(Tr)为山杜英藜蒴火力楠樟树红锥。对林分的光合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植物分为三类:用聚类分析将树种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红锥;第二类包括藜蒴、樟树和火力楠;第三类为山杜英。总体来看,藜蒴和火力楠固定CO_2和释放O_2方面的能力强,山杜英的蒸腾作用强,可以作为改善生态效益的首选林分。  相似文献   

2.
粤北10种乡土阔叶树种生长及根际养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在始兴县进行10种粤北乡土阔叶树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幼树的成活率均达到95%;平均树高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火力楠M ichelia macclurei和金叶含笑M icheliafoveolata,平均树高为4.5~5.5 m;樟树C innamomum camphora和深山含笑M ichelia maudiae生长较慢,树高生长不足3 m。冠幅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枫香Diquidambar formosana、金叶含笑和火力楠,平均为2.5~2.8 m;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木荷Schima superba、深山含笑和樟树的冠幅生长较慢,平均冠幅仅1.6~1.8 m。生长最佳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红荷木>火力楠>金叶含笑>枫香>山杜英。土壤根际土速效N、P、K养分含量较高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樟树>红荷木>石栎>火力楠>深山含笑,木荷和山杜英根际土速效养分较低。研究结果揭示了红荷木、火力楠和金叶含笑在粤北地区生长较快,保持水肥能力较强,适于在粤北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立地环境对火力楠林分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年生火力楠林分生长性状与立地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土壤毛管持水量、腐殖质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田间持水量、全氮和容重等。培育火力楠速生丰产用材林在选择造林地时,应以这6个因子作为主要选择依据,尽可能选择腐殖质层厚度在25cm以上、有机质含量在3.0%左右、全氮含量在0.09%左右,且表层土壤疏松、湿润的林地,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10、15、20 a及25 a生火力楠林分生物量和地力测定,结果表明,火力楠林分在5~15 a生时组成器官生物量快速增加,主干和枝在10~15 a时生物量增加最快,叶和根生物量增加最快时期在5~15 a.各器官生物量顺序为干>枝>桩>粗根>细根.随着林分年龄增大,林地土壤容重降低,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增强,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大叶栎、火力楠人工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地土壤水分、肥力差异,比较它们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相似的立地条件、相同的林龄(12年)的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森林土壤分析方法》中环刀法和相应的土壤养分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大叶栎人工林的持水量和孔隙度均大于火力楠人工林,土壤容重小于火力楠人工林,差异不显著;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均是大叶栎人工林较火力楠人工林高,其中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其他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大叶栎人工林具有更好的保水、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林型差异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的影响,采集老虎岭水源涵养林区域4种最典型的林型(马尾松林、马尾松-红锥林、马尾松-红锥-椆木林、红锥-大叶栎林)土壤进行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和化学性质在4种林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马尾松-红锥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最多;马尾松-红锥-椆木林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全氮、全磷、速效钾和代换性镁最多;红锥-大叶栎林全钾最多;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非毛管持水量和代换性钙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均最低。总体表现,混交林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及持蓄能力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尤以马尾松-红锥林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闽西紫色土分布区,杜英、杉木采用1∶1比例进行混交造林,能明显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杜英杉木混交林(1∶1)与杉木纯林相比,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7.19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3.67个百分点,贮水量及排水能力分别提高了32.18个百分点、16.54个百分点,土壤容重降低了4.20个百分点,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2.4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0.34个百分点、0.008个百分点、11.50%、12.43%、20.83%;土壤酸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土壤养分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同一林分内土壤容重基本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自然含水率相反;土壤容重与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自然含水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43,P<0.01);自然含水率与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5,P<0.01);各林分内不同土层土壤各化学性质指标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基本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pH值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系数值均为负数,与速效氮含量显著负相关(r=-0.661,P<0.0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与速效氮呈极显著正相关(r=0.760,P<0.01);土壤全量养分与有效养分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造林密度分别为1892株/hm~2、2505株/hm2和3462株/hm~2的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火力楠纯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等均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通气度减少,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火力楠造林以造林密度为1892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桉树(Eucalyptus spp.)间种牧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的6种复合经营模式为处理,以桉树纯林为对照,分别于造林初期、中期和后期,分析桉树人工林间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筛选出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较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相同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时期,各模式0~20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于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则相反。随着造林时期的变化,在相同土层各模式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渐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桉树(2 m×3 m)+山毛豆模式上下层关联度均表现最大,说明A2模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内的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对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杉木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中,皆伐后1、3月的土壤容重均高于皆伐前;随着皆伐后时间的推移,同一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同一土层中(除0~5 cm),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样地的土壤容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用炼山清理后的迹地土壤容重明显高于采用带状整地清理的迹地;不同深度土层中,对于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炼山处理后的结果均低于带状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锥、火力楠、黎蒴、山杜英和樟树对杉木林进行改造,采用5点取样法对5种改造林分0~20 cm和20 ~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锥林2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火力楠林0 ~ 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呈升—降—升的变化,20 ~ 4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缓慢下降又微升;黎蒴林2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缓慢上升后下降变化;山杜英林2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均呈波动性变化;樟树林0 ~ 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升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20 ~ 40 cm土层的呈“M”型变化.5个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相对应时间段均为0~20 cm土层极显著高于20 ~40 cm土层(P<0.01).  相似文献   

13.
在东江中上游,对6年生木荷、红锥、火力楠、藜蒴、灰木莲和枫香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生态指标开展观测研究,结果表明:8月,6种树种均表现较强的生活力,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10月,6树种均通过降低光合、蒸腾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逆境。8月平均Pn和Tr要比10月均值分别高71.86%和129.22%,10月WUE却要比8月均值高25.78%。6树种Pn、WUE的平均值高低排序,均表现为木荷〉红锥、藜蒴和火力楠〉枫香和灰木莲,说明木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其次为红锥、火力楠和藜蒴,而灰木莲和枫香较低。  相似文献   

14.
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速生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情况及土壤的改善状况,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GLGU9’)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pH值、氯离子)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土壤的全氮含量最高;杂交相思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巨尾桉广林9号土壤氯离子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含量最小;6种树种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3.81~4.40);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养分状况较好,更能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可作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在林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闽中丘陵地竹杉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与毛竹纯林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不同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竹杉混交林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较毛竹纯林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珍贵树种人工林管理提供依据,以黑木相思、红锥、火力楠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全量养分含量、速效养分含量、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红锥人工林土壤状况优于火力楠和黑木相思人工林,3种珍贵树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全量养分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且3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均表现为蔗糖活性高于其他酶活性。在3种珍贵树种人工林中,红锥人工林养分状况优于火力楠和黑木相思。  相似文献   

17.
以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蒙古栎和白桦次生林三种森林类型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种林型土壤的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可以看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均有所降低;位于土壤深度在0~20cm的腐殖土层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含量高于土壤深度为20~40cm的土壤层。另外,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各种营养元素氮、磷、钾等含量高于白桦次生林、蒙古栎林。  相似文献   

18.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速生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文章对比分析了海南昌江县次生林、桉树人工林和相思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在0~60 cm次生林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桉树林,相思林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2)桉树林、相思林与次生林0~60 cm土壤贮水能力相差较大;(3)3种林分间同一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贮水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底层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3层均不显著,各层土壤毛管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4)3种林分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次生林以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5)次生林的土壤容重、孔隙特征、持水性以及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桉树林和相思林的所有观测土壤物理变量...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不同坡位武夷桦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坡位对武夷桦林表层土壤容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深层土壤未达到显著水平。坡位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武夷桦林不同坡位土壤容重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C∶N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容重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容重的增加不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累积;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毛管孔隙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