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症中兽医叫做痹症,是受风邪侵袭造成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早在皇帝“内经”中就做为一种独立疾病加以记载,其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晋朝时赵氏对侵袭性风湿症也做了论述。明朝时喻氏兄弟在元享疗马集中,对风湿症更有了系统的记载和比  相似文献   

2.
1997年~1999年间,伟光乡地区所养的鸡常发生“瘫痪症”。鸡发生瘫痪症的原因较多:鸡发生传染病可能瘫痪;鸡患了风湿痹症.可能瘫痪;但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缺乏引起瘫痪。  相似文献   

3.
风湿症     
风湿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痹证范畴。各类家畜皆可发生,尤以马、牛风湿性肌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内经》痹论篇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是闭塞不通的意思,当机体遭受凤寒湿邪的侵袭后,气血不能通畅,因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麻木沉重、屈伸不便的疼痛。“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相似文献   

4.
<正>痹症,是指家畜外受风、寒、湿邪的侵袭,致使经络闭阻不通,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重者腰背板硬,行步拘急,以致关节肿大,肢体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它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属现代兽医学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在中兽医学遗产中,未见到痹证病名的记载,但是属于此病已有记载。例如《元亨疗马集》七十二症中记载的寒凝胸膊、肾冷拖腰、冷拖杆等皆  相似文献   

5.
痹证,《素问·痹论篇》说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这些关于痹证概念、分类的精辟论述,至今对中兽医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痹者,闭也,气血阻塞不通,皆属痹证。痹证是由于气血亏损,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使经络闭塞,气血阻滞,营卫不和,外邪久留,闭而不通则痛。湿热  相似文献   

6.
风湿症治疗验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症又叫"痹症".发生于马属动物,牛、猪也有发生.多因过劳,汗出雨淋,受风、寒、湿邪所致.临床上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全身风湿、项肌风湿、腰风湿、四肢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等.在病的类型上分为湿痹和热痹两种.寒湿症多为慢性,其主要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僵硬,关节疼痛,触之有热,外表无变化,体温不高,口色如常或淡白,阴雨天受凉则疼痛加重,运动后跛行减轻.治疗常用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药物.热湿痹多呈急性,其主要症状是口色红黄,皮温及体温高,全身或局部肌肉疼痛,关节肿大,治疗常用清热、散风、利湿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疾病在中医上称痹症,分行痹、痛痹、着痹等。痹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兽医临床症状中比较多见,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且有药物残留,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作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利用麻黄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进行加减,辨证论治,对各类家畜痹症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猪的风湿痹症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变态反应炎性疾病,有游走性,治疗后易复发,病程长,多发于寒冷,潮湿季节及环境,患后轻则跛行,重则瘫痪,本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常规治疗为使用解热,镇痛,抗风湿及激素类药物配伍治疗,猪生产瘫痪也是一种病因病机未十分清楚的疾病,一般认为与分娩前后血钙浓度剧降有关,是母猪常见产科疾病之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易引起死亡,常规治疗为采用钙制剂治疗,笔者等自1995年以来采用复方草珊瑚注射液治疗猪的风湿兽症及生产瘫痪取得较好效果,具有推广使用价值,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与口服补液治疗家畜风湿痹孙耀华,张广文(辽宁省台安县畜牧兽医技术中心114100),(辽宁省台安县畜牧兽医站114100)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草药与口服补液盐(ORS)的方法,治疗家畜风湿痹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其辩证论治具体方法归纳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痹症是经络不通 ,气血闭阻引起的一些痛症 ,它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临床上病程长、疗效慢 ,很难治愈。李万瑶教授不循常法 ,将传统的蜂螫疗法与祖国医学的经络腧穴理论相结合 ,对痹症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治验小结如下。1 辨证分型根据临床表现何邪偏胜可分为 4症 :行痹 :肢体关节走窜疼痛 ,此起彼伏 ,痛无定处。有时兼见寒热 ,舌黄腻苔 ,脉浮滑。此为风气偏盛所致。痛痹 :畏寒 ,关节疼痛较剧烈 ,或酸胀疼痛 ,遇寒加重 ,…  相似文献   

11.
对“证”与“症”的探讨王恒恭(陕西省农业学校杨陵712100“证”与“症”常见于传统医学书刊中,明确“证”与“症”的概念及其内涵,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不揣冒昧,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1“证”与“症”的异议据《康熙字典》和《辞海》记载,“...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5,(3)
<正>松针,又称松毛、猪鬃松叶,为松针(Pineneedle)系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植物的叶。松针粉性温、味苦、色绿、幽香,且来源广泛、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近年来人们正在开发的一种高效天然绿色添加剂。据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松针能"去风痛脚痹,杀米虫";《名医别录》记载松针有"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的作用;《会约医镜》中记载松针有"辟瘟疫气"之功效。松针具有健  相似文献   

13.
痹者,闭塞不通之意也。《内经·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是指风寒湿邪侵入机体,致使气血凝滞,肌肉、关节疼痛和屈伸不利,甚至出现麻木不仁、关节变形、瘫痪等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猪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笔者在复兴、大同两地用加减除湿汤治疗81例不同证型的猪痹证,效果满意。现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风湿热痹症耕牛风湿热痹症,多发生于夏季。由于夏季属暑湿季节,如长期在潮湿地域放牧,或劳役过度,以致风湿热邪侵于肌肤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遂成此症;或因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里热为外邪所郁,湿热壅滞,气血不宣,而成此症...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风湿病是由A型溶血性链球菌在风、寒、湿等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变态性疾病。病变部位大多在肌肉结缔组织、肌和腱的结合部分,故大多表现为肌肉或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风湿症属中兽医痹症的范畴,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致为痹”。故《元亨辽马集》指出“皆因外感风寒。内伤阴冷,外感内伤,伤之血气”,畜体阳虚,卫阳不固,肌凑空疏.风寒邪气得以入畜体,流走经络,致使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而成本症。此病多发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便开始用磁石治疗疾病。公元二世纪,我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将磁石正式列入书中,并说磁石“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在国外用磁石治病也有较久的历史。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医生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皮肤及其他系统发生纤维硬化的结缔组织疾病,属中医学范畴的“皮痹”、“痹症”。常以损害皮肤系统为主,亦可损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肌肉风湿也叫风湿性肌炎,主要侵害活动性较大的肌群,是一种全身性变态反应的疾病。临床上常突然发病,反复发作,骨骼肌、心肌、关节囊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侵袭部位随时转移,有游走性串痛的特性,在较寒冷的东北地区,马、牛等役畜和猪等在冬、春季多发。1发病原因多因家畜受寒,潮湿,贼风侵袭,使役后大汗淋漓而又受风着凉,体力过度消耗而染病。中兽医称家畜肌肉风湿为痹症,即闭塞不通之证,风寒湿之气杂至,和而为痹,故亦称风寒湿  相似文献   

19.
筋毒为风湿毒气下注,流注腕中而成其患。患部形如刀割,化脓瘙痒,故俗称割蹄瘙,湘鄂边区民间兽医称之为“蚂蝗盘”。有关本病的记载早见于《司牧安骥集》疮肿病源论:“筋毒者,因为久行伤筋,断注其毒气,传在四蹄,足破为疮,名曰躁蹄。前脚发时,原是肺毒注破,后脚发时,血气筋毒也。”《元亨疗马集》疮黄疔毒论称:  相似文献   

20.
猪的风湿热证是一种全身性胶原组织疾病 ,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性变态反应。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的一种症型。主要引起患畜生理机能紊乱 ,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气血运行不畅 ,肌肉关节疼痛 ,致使肢体麻木 ,关节肿胀变形 ,甚至卧地不起 ,食欲减退或废绝等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痹证多因畜体卫气不固 ,风寒湿邪入侵 ,诸如气温的突变或冷水、阴雨的酷淋 ;久卧湿地寒风侵袭等。正如《内经·痹论》所述“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盛者为行痹 ;寒气盛者为痛痹 ,湿气盛者为着痹也 ,……病久日深 ,营卫之行涩…… ,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