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场自建立以来,刺槐造林整地的方法,是在不断改进的。开始是采用牛拉犁,犁沟栽树,以后开塘植树。近几年来,又采取了人工全面深翻、开大沟覆垄,深耕犁全面深翻和全面机耕等方法。为了摸索出多快好省的刺槐造林整地方法,我们进行了不同造林整地方法对刺槐幼林生长效果的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一、不同造林整地方法的规格标准 1.人工全面深翻整地 在土层15~20厘米的山坡上,深翻80~100厘米,然后筑成9米宽的梯田,在梯田内植树。  相似文献   

2.
夏季植杉历来十分困难。最近几年我县一直在摸索夏季植杉技术并取得成功现已推广干面上的工程造林。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整地:冬季整地,全垦深翻,耙地碎土,一般要求深翻25厘米以上。二、打塘:根据苗木大小,确定打塘规格:70厘米以上的苗要求挖50厘米见方的塘;40厘米左右的苗木,一般40厘米见方。三、取苗要求:取苗时必须坚持茎干红、筷子粗、菊花头,苗木健壮无病害,切勿用落叶勾头的苗木造林。取苗时,必须保持须根完整。四、植苗:大塘深植是植苗成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北坝上地区白干土影响树木生长机理的分析 ,提出了该土壤适宜的造林技术措施是选择穿透能力强的白榆、山杏等树种造林 ,整地深翻 4 0cm以上 ,以及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高是评价苗木质量的良好指标,造林苗木较合理的苗高是14~28cm,高径比50~60。采用深翻整地,造林时苗木遮荫和树盘覆盖等项措施,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金乡地处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海拔35-39.5米。年平均气温13.2℃,降雨量一般在740毫米左右。是内陆盐碱较重的县,全县94万亩耕地,盐碱地约占32.5%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深翻整地,开沟排碱,严格掌握造林季节,采用小苗造林等措施,使全县16,000多亩盐碱地营造刺槐林获得成功,2年生幼林平均高达5.2米,平均地径11.3厘米。1.深翻整地,开沟排碱。于冬季将造林地全面深翻40厘米后,每隔5米挖一条深80厘米,上口宽1米,底宽30厘米的排碱沟,筑起5米宽的台田面。翌年春季造林,每个台田面栽树2行,规格3×1.5米(见下图)。  相似文献   

6.
乌盟西井子公社在1975年以前,每年造林面积都不少,可是、年年造林不见林。究其原因,管护不好是主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土壤缺水,一部分树木被旱死。由此,给人们一种印象,这里不能栽树,即便栽活也成不了材。 1975年以来,公社把造林整地做为蓄水保墒的措施在全社推广。每年夏季,采用机耕深翻,统一整地,为当年秋季和次春造林做准备。部分休闲地还推广了压青整地方法,效果良好。从1982年春季起,公社在技术上着重推广深耕休闲整地、采用良种壮苗、栽植密度适当放稀、抗旱栽植、精心抚育等措施,效果很好,多次对比调查都证明了这一点。1983年7月24日乌盟林业局对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  相似文献   

7.
杨树大苗培育技术孙海鹏杨树是我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需要采取科学育苗方法搞好杨树大苗的培育。一、深耕整地与施底肥:在每年秋季进行苗圃地整地,整地深度在2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深翻施足底肥,可用适量的农家肥.然后耙耪,使土壤变细碎,起到...  相似文献   

8.
白柠条是“三北”地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优良灌木树种。它不仅抗逆性强,而且有较好的利用价值。赤峰市北部地区培育的一年半生白柠条苗,适应性强、成活率高,优于一年或二年生的苗木造林,白柠条从直播造林到植苗造林,由使用一年生苗木(春季育苗,5月上旬播种)到使用一年半生苗木(夏季育苗,8月上中旬播种),不仅苗齐苗壮,且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效果显著。1.苗圃地的选择、整地、作床苗圃地的选择:白柠条育苗应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通透性好的土壤。整地:春季或初夏整地,深翻20cm左右或播前整地,并进行耙压。作床:有喷灌条件的,应该作床…  相似文献   

9.
我县在以往的造林整地中,多采用全垦整地和全垦成梯打大穴.这两种方式各有弱点,全垦整地水土保持能力较弱,抚育管理不便.全垦成梯打大穴虽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但因在成梯中把绝大部分表土推到梯埂,还入植穴的极少,因此不利于幼树的生长.在去冬今春整地造林的群  相似文献   

10.
一、整地的作用在农业上,深翻改土和精耕细作,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造林整地,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有力措施。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的黄土高原,细致整地则有重大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拦截径流,蓄水保墒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一般整地方法都具有简易的水土保持工程性质,可以大部或全部地拦截径流。同时,经过整地翻松了土壤,使其孔隙度增加,容重变小,透水性增强,能够更多的接纳天然降水。经过整地的土壤含水量比荒坡一般要提高20~80%。  相似文献   

11.
为加速毛竹发展,我县从1970年冬开始采用毛竹实生苗造林,至今已有11年时间.为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其发展价值和途径,近几年来,我们对现存实生毛竹林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造林概况(一)造林面积我县从1970—1982年,累计营造实生毛竹林24889亩.造林前二年采用广西引进的3年生实生苗,以后是自育的2年生苗床移植苗,极少数1年生苗;整地规格一般为2尺见方,1.5尺探;密度为每亩40丛,3株左右一丛定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通榆盐碱地区杨树 5种整地方式造林对比及杨树钻孔造林试验表明 :在轻度盐碱地上杨树造林成活率低 ,生长缓慢 ,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含盐量高 ,pH值大 (pH >8) ,且土质粘重 ,透水透气性差 ,限制了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用机械深翻、深松 ,筑高台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不大 ,通过雨水淋溶对降低土壤含盐量效果不明显 ,试验结果显示 :轻度盐碱地造林应以传统造林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三、深挖抚育深挖抚育,是造林后到成林前的一项深翻改土措施。它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据观测,未经深耕的杉木幼林细根密集层一般在20厘米以内,深抚30厘米的可达30—40厘米,深抚45厘米的可达50厘米以上。杉木的根系愈合和再生能力很强,当根系被切断后很快发出较多的新根,深抚后可使细根数量增加0.3—3.3倍,从而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提高了幼林的生长。据测定,一般深抚后可使树高和直径生长增加一至数倍。目前,深抚已成为改造低产林分和促进Ⅲ类土上种杉成材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造林前粗放整地的幼林,应尽早进行深抚;造林前撩壕、带状等局部整地的幼林根系有偏向生长的  相似文献   

14.
毛竹实生容器苗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毛竹种子培育的实生容器苗进行造林,探讨毛竹实生幼林生长发育过程和不同造林技术措施的影响。经5a观测结果表明:1-5a生毛竹实生林竹高、胸径生长发育过程前期增长比率较大,随后逐渐降低;一年生毛竹实生林丛生性状明显,二年生毛竹表现出混生性状,此后进入散生。采用深翻、施肥等造林整地及抚育措施对幼林胸径、竹高生长及扩鞭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土壤条件 杜仲造林地宜选择向阳的缓坡,山脚、山冲、山的中下部,山腹谷地、山间台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氮、磷、钾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才能促进杜仲植株的良好发育。贫瘠之地,植株生长发育受制约,易形成“小老头”树,整个生长期体现出未老先衰。 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整个根系极为庞大,造林地要尽量做到全面深翻,至少也要挖深30cm。整地方式有全垦后挖大穴、撩壕、鱼磷坑等。整地方式的选择,应视造林地现状而定,如果是退耕地的,只是全垦挖大坑;若是荒山、灌丛生林地,则要先砍杂  相似文献   

16.
1973年6月参加榆林和佳县林场、苗圃检查评比工作的全体同志,针对当地目前造林成活率低、林木生长慢的问题,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 一、在硬梁地造林,必须深翻。鱼河林场65年在东山硬梁地营造刺槐林两块,一块为鱼鳞坑整地,深1.5尺,当年高生长量最高达1.7米,73年已郁闭成林;另一块没有整地,当年高生长量仅20厘米,目前叶色发黄,生长不良。古城滩林场65年在场周围硬梁  相似文献   

17.
山地樟子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要点赵仁义(河北省尚义县林业局,河北尚义076750)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要选在造林地附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浇水条件、管理方便的地方。2整地作床先将地整平,然后作成长6m、宽1m、四周埂高0.25m的苗床,床内深翻0...  相似文献   

18.
钟祥市位于鄂中、汉水中游。市林业局提出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积极开展容器育苗,对全市所有荒山荒地全面实行容器苗造林。现将容器苗造林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容器苗造林主要技术措施1.1细致整地基地造林均采取全垦挖大窝整地,坡度较大地段采取带状全垦措大窝整地,窝径一般为50cm,深30cm;土层较薄的地块,采取客土造林。1.2培育苗木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田做苗圃,冬前深翻,冬后三耕三耙,施足底肥,667m2施饼肥(芝麻饼)400kg,复合肥100kg。将上充分整碎,1m觉做床,用竹杆扎框,集中床内…  相似文献   

19.
梦凡 《湖南林业》2002,(6):26-26
一、炼山整地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在缓坡、山脚、山中下部及山冲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上,石灰岩山地营造杜仲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定植前对造林地进行砍山和带状整地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2×2米或2×米。定植于秋、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整地时深翻耙平,在整好的定植地上挖穴。穴深和穴径各50厘米,挖松穴底,每穴施厩肥2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饼肥1公斤,与底土拌匀,上盖10厘米细肥土。每穴栽苗1株,苗摆正,覆土至穴的一半,提苗舒根,然后分层覆土踏实,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用细肥土封穴。栽植…  相似文献   

20.
新植油茶林的培育和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茶造林的园地、品种、种苗选择、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总结新植油茶林培育技术;从高接换种、深翻垦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总结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旨在为油茶林的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