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主要依靠物理与化学的方法来净化水质,设备设施与运行的成本极高,难以让普通农户所接受。鱼菜共生养殖体系,发挥植物庞大根系的吸收吸附矿物质的作用,转化与净化水中残留物及有害物,为鱼的高密度养殖提供可循环利用的水资源,可达到节水节能节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桂花鱼养殖已进入高密度养殖时期。如何对养殖水体水质进行调节,是目前桂花鱼养殖业最大的问题。利用藕田湿地净化水质和水循环养殖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桂花鱼养殖中的水质调节和养殖污水排放对周边环境污染的问题,并可实现对养殖水体营养的综合利用。一、藕田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划出专门的鱼塘种植莲藕建造成藕田湿地,将桂花鱼养殖排出的污水引入莲藕田,通过藕田土壤和莲藕茎叶的  相似文献   

3.
循环过滤式养殖法是一种耗水少、占地小而能提高产量的养殖方法。从养鳗池流出的水被引入沉淀槽,再由泵吸到过滤槽,经过过滤净化后再回到养鳗池内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天然产量锐减,大规格黄颡鱼越来越紧俏。为了开发这一肉质细嫩、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品种,1999年至2001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本文就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用于黄颡鱼养殖试验的2口鱼池均为普通池塘。面积分别为8亩、9亩,水深2.6米。池中淤泥较少,底部平坦。水源为深井水,水质无污染。2.池塘消毒池塘实行干塘消毒,产品上市时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并曝晒5~10天。鱼种放养前15天加足池水。3.鱼种放养黄颡鱼…  相似文献   

5.
水净化机亦叫生物转盘,已有几十年历史,原作污水处理用,后引入养鱼业。我国是在1978年开始将水净化机用于养鱼业的,现已广泛应用于鱼种养殖、罗非鱼越冬、高密度养殖、鲤鲫鱼早舂繁殖、人工海水净化等方面。水净化机的品种、规格和结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转盘式的,转筒式的,带氧化槽的和浮筒支架(或固定支架)不带氧化槽的等等,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内循环海水鱼类养殖水质净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工厂化内循环养殖模式的主要优势是既不向外界排放、不污染环境,又不受外界水质污染的影响。其主要技术关键是水质净化,包括原水处理,滤除悬浮物,泡沫分离,微生物净化,以液态氧向养殖水体中补充溶解氧,利用紫外线、臭氧消毒灭菌,每1 h完成1个循环量,每平方米可获鱼产量30 kg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中国海洋大学通用海水素厂的高密度闭路循环海水养殖真鲷(Pagrosomus major)体系CO2的积累规律及水处理各环节溶氧、CO2分压、pH、碱度、磷酸盐的变化规律,估算了水处理各环节对CO2的去除效果和换水频率,探讨了高密度循环海水养殖真鲷在高pCO2、高ALK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好养殖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养鱼工厂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工业化养鱼的关键之一是保持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好的水质和高的溶解氧水平。本文根据我国工业化养鱼的发展,着重叙述了使用生物处理净化技术与养鱼池分离配置的处理系统。根据大量实践,推导出鱼类呼吸需氧以及鱼类产生的污染物氧化需氧量与鱼重的经验关系,并据此推算出水质净化所需的供氧量。本文还叙述了水净化系统设计中,生物处理装置体积与养殖环境的匹配关系,提出了生物处理的氧当量负荷与装置出水中总氨的浓度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果水源充足并且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相对于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来说,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罗非鱼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养殖的效益也较为可观。在水质条件能持续保持良好的情况下,罗非鱼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过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人工增氧(充气)和频繁或连续地换水,以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和清除水中的废物。养殖用水使用后直接排放掉的称之为流水养殖系统,养殖用水通过过滤后再次循环使用的称为循环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0.
袁兆祥  徐广友 《内陆水产》1997,22(11):20-21
鳜鱼是我国名贵淡水鱼类之一,自然条件下以活鱼虾为食。为了将低质鱼转化为优质鱼,笔者于1996年在本市沙河渔场采用“两段法”进行了鳜龟高密度池塘养殖试验。现报告如下:1试验条件与方法1.1池塘选择试验池塘2口,面积分别1334m2和2668m2,水深1.4m,沙土底质,淤泥厚10cm。水源为沙河水库,水质清新,溶氧量8mg/l以上,pH>7.5。养殖地均为自流排灌。1.2鱼种投放皈鱼县花为本地人工繁育的翘嘴鳜,规格为3.5-4.5cm。1996年6月16日投放9600尾。投放时用8g/m3硫酸钢消毒。2饲养管理2.1塘口准备1996年2月,对两口池塘进行了清淤…  相似文献   

11.
董学鹏  李彤  于洁  孙万胜 《河北渔业》2019,(5):13-15,48
经济效益是每家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池塘养殖业因为追求高效益,采取了高密度养殖,这样势必会造成病害传播及养殖水域的污染。现在渔业发展对养殖水体环境及排放的要求非常重视,我国在2018年制定了水产养殖水排放标准,养殖者必须遵守。近年来我中心对天津市的62家水产生产企业进行了尾水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富营养化、COD超标,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多年来水产工作者摸索了各种养殖模式,不断探索池塘养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养殖水域环境的养殖模式。2016年,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摸索出了适于天津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它是将一片池塘分成生态净化区、水质净化区、养殖水槽3个区域,水体在池塘中循环流动,养殖水除蒸发和渗漏需适当补水外,养殖水达到零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此养殖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对池塘养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年开始进行了3个养殖企业的试点建设,2018年开始向全市推广。本文详细介绍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以期为这一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凌继忠 《内陆水产》1997,22(2):24-24
泥鳅又名鳅鱼,是一种分布广、耐低氧,适应强、食性杂的小型鱼类,常见于底泥较厚的湖汉、池塘、沟渠、稻田等浅水水域,喜栖于静水水域的底层,适合稻田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泥鳅,每667m2稻田可产泥鳅75kg左右。1稻田选修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一般能旱涝保收的稻田,面积为667—1333m2都可以养殖泥鳅。养殖泥鳅的稻田还要加工整理,一要加固和筑高田埂,设置水泥防逃板,水泥防逃板高度为70cm,其中要埋入田泥15-20cm,各水泥板相接处用水泥勾缝;二要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的形式有“目、田、井”等类型,…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笔者协助白洋淀当地企业建成设计罗非鱼的高标准流水养殖槽,通过荷花池净化养殖水,形成出产优质罗非鱼和荷叶茶的循环养殖绿色产业,取得较好的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原理利用1.7%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充气和集排污设备的水槽作为罗非鱼高密度养殖区,并对剩余98.3%的水面进行改造,作为净化区。养殖过程中,水槽放养吃食鱼,进行高密度养殖,水槽内的食物残渣和粪便流经吸污段时,  相似文献   

14.
微循环高密度养鱼是指在养殖过程中,控制鱼类的生活环境、养殖用水循环利用,仅补充被蒸发掉的水量,不再增加水容量的情况下利用生物增氧技术进行高密度养殖。它具有占地少、节约养殖用水、提高饵料转化率、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单产高、经济效益好、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鳝(Monopterus albus)俗称鳝鱼、长鱼、罗鳝、无鳞公子等,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养殖业近年发展非常迅速。有关黄鳝的养殖方式,近年来研究探索出的有水泥池有土养殖、稻田养殖、稻田网箱养殖以及池塘、湖泊的网箱养殖等方式,这些养殖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但这些养殖方式受外界气温影响大,由于黄鳝的冬眠,一年实际的养殖时间只有4—5个月,养殖产量和效益难以大幅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探索黄鳝养殖方式。为此,我们进行了高密度控温无土流水养鳝试验。  相似文献   

16.
虹鳟属鲱形目、鲑科。由于虹鳟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kg/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相似文献   

17.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近年开始示范应用,利用集装箱、人工水槽等设施对多个养殖品种进行了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陆基水产养殖迅速崛起。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往往需要一个较大面积的养殖尾水净化区池塘,一般都需要几十亩水塘才会达到净化目的。本试验目的在为陆基高密度养殖草鱼作技术探索,以在没有比较大的净化区池塘情况下、能够进行高密度鱼类高产高效养殖的模式进行探索,在有限的养殖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养殖产量,取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集装箱+生态池塘”的陆基推水养殖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1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以池塘边陆地为依托,采用集装箱系统对鱼进行集中饲养管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器过滤分离,养殖尾水利用池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降解,然后将净化后的池塘水抽回集装箱内,达到循环养殖的目的。本文就我国青海高原地区首次用集装箱开展花斑裸鲤养殖试验情况及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养鱼》1992,(5):6-6
湘鲫是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成的杂交鱼。它是以红鲫为母本,湘江野鲤为父本的杂交子一代,是一种广温、杂食、耐低氧性的底层鱼。从湖南至辽宁的广大地区均能养殖,如能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则效果更为理想。湘鲫由于生长快、适应性强、群体产量高、体形美、肉质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所以,湘鲫养殖是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养殖作为两广地区特色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目前以土池中高密度饲养为主。然而土池饲养占地面积大、鱼的粪便无法及时收集排除、捕捞成本高等因素造成养殖场地成本、后期调水成本以及捕捞成本增加。研究微生态制剂在黄颡鱼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降低养殖管理成本和病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