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本文从航天育种的原理出发,综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甜菜诱变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近年来国内在甜菜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列举了4种诱变育种方法,即秋水仙碱诱变多倍体、γ射线辐射诱变、离子束诱变、航天诱变.并且根据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对甜菜诱变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浅谈航天诱变育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航天诱变的关键因素、航天育种机理和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相似文献   

4.
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一些新技术的研究概况,从诱变机理、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新种质材料的创造和新品种选育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航天诱变和生物因素诱变等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及小麦突变体筛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小麦诱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予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诱变育种能够创造许多优异变异资源,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可以作为种质材料,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可为特定性状的研究提供遗传材料。本文介绍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生长特性、品质和抗性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诱变突变体库进行大豆生长特性、品质性状改良和抗性相关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介绍诱变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掘目的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在基因挖掘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能更好地运用诱变育种技术推动大豆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13,(7):25
从武夷山市大德兴茶叶科学研究所获悉,6月11日傍晚,随着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福建名茶大红袍与正山小种首度搭载神舟十号,进行航天育种。武夷山市大德兴茶叶科学研究所主任薛永生表示:此次升空的种子被命名为"航天大红袍1号"和"航天正山小种1号",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以航天育种的高科技技术为依托投入大量的高技术科研人员和资金。返程后的优良种子,将在武夷山设立大几百亩的育种基地与茶博物馆。航天育种(全称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它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重粒子、交变磁场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10月28-30日,由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全国植物航天诱变育种学术研讨会广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植物航天育种—机遇与挑战"。来自广东、福建、北京、湖南、广西、四川等15个省份的120多位农业专家、学者、农业科技人员和种业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主持。我院水稻所  相似文献   

8.
王悦  胡正明  马继凤 《作物研究》2006,20(Z1):465-469
从离子注入植物诱变育种技术、特点、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离子注入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育种的作用原理出发,介绍了EMS诱变育种的特点.包括简便易行、突变频率高与缩短育种年限等。论述了EMS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EMS诱变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并对大豆EMS诱变育种的目标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离子注入植物诱变育种技术、特点、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离子注入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4个太空诱变株系及5个对照(1个统一对照,4个母系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含糖做差异性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二倍体诱变株系JT7503-36528 SP2含糖率比统一对照高2.68度,比母系高1.84度,并达到5%的显著水平;四倍体诱变株系JT334-3 SP2产量及含糖均超母系对照,产糖量超母系对照14.3%,这2份诱变材料入选株系超亲性状显著,证明甜菜太空诱变后代返地育种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航天诱变对甜菜生殖生长期几种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航天诱变的3个不同甜菜品系及其对照为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对生殖生长阶段甜菜叶片及花蕾组织中的4种激素(IAA、GA3、ABA和ZR)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甜菜生殖生长阶段,航天诱变品系中的激素含量与其对照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同品系之间的变化却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在空间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变体是多样的,想要阐明其突变的机理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合丰25和合丰50大豆品种的SP3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空间搭载后SP3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英、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的地面对照品种,且均有正向增加的趋势,可以为大豆育种所利用;以大于标准差2倍为依据确定变异株来计算变异率,合丰2...  相似文献   

14.
何川  郑祖平 《玉米科学》2011,19(2):34-36
利用玉米矮秆突变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导入热带血缘进行回交选择,研究玉米矮源导入热带血缘选育矮生玉米自交系的效果。结果表明,选育出配合力高的单基因br-2矮生系南381和南387,使抗病、抗倒、窄叶片等许多优良基因与br-2基因很好地结合,在玉米矮秆突变基因运用于玉米育种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的产生、分类及影响因素,阐述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分子验证过程,列举了花粉管通道法在各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提出花粉管通道法应选择最佳导入方法与时期,从而提高外源DNA导人效率和遗传信息转化率,提高性状的变异频率,获得广泛的变异,提供丰富的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6.
麻类作物诱变育种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我国自60年代以来麻类作物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及世界主产麻国在麻类诱变育种所作的工作,并分别介绍了各主要育成品种的诱变剂量、亲本来源与特征、特性,综合分析了我国麻类诱变育种在物理诱变与化学诱变所育成品种的剂量与选择方法,作者认为我国麻类诱变育种以^60Co-r射线为主,而秋水仙碱在诱变获得多倍体方面效果明显。通过诱变育种作为麻类种质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改变作物抗性与耐性;改良纤维品质;提高纤维产量上将十分有效。我国麻类作物诱变育种的研究方向应探索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诱变育种的方向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肖伶俐  康玉凡 《大豆科学》2011,30(3):511-517
芽菜专用豆科作物优良品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芽菜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辐射诱变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突变频率高、变异性状稳定早等特点,可缩短育种年限,创造新的基因型,是现代作物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作物辐射敏感性评价研究,是辐射育种的前提和基础,对芽用豆科作物辐射敏感性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辐射育种的效率.文章从大豆、绿豆、蚕豆...  相似文献   

18.
花生营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营养品质主要包括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本文主要介绍了花生品种油脂、蛋白质含量的变异,总述了油脂、蛋白质、脂肪酸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和花生营养品质的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诱变育种是仅次于常规杂交育种的一个重要育种途径.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诱变先后培育出16个小麦新品种,利用突变体杂交育成17个新品种,为小麦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