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作为我国现行法律,分别建立了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法律制度和渔业行政管理法律制度.该两法的施行,改变了以往海域无序、无偿使用的面貌,使海洋开发与管理活动开始走上有序、有偿、科学合理发展的轨道.对解决当前在海域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制定海域使用规划和制度,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保障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营市垦利县紧紧抓住“黄蓝”战略实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从部门职能角度出发,积极打造以海域使用管理为主体、海洋监察执法为保障、现代渔业发展为支撑、环境资源保护为目标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垦利县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齐鲁渔业》2008,25(8):F0002-F0002
7月29日,山东省政府在威海召开了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深入研究了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促进全省海洋经工资济战略实施等重大问题,并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向会议发来贺信,副省长贾万志全面分析并部署了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国家海洋局张宏声副局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省海洋与渔业厅侯英民厅长汇报了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下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张立伟 《河北渔业》2011,(5):58-58,62
<正>近年来,垦利县抓住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省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机遇,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中心任务,以推进集中集约用海、科学管海为重要抓手,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提高海监执法水平,有效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和海洋权益,促进了海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共进,提升了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了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骅 《齐鲁渔业》2005,22(9):48-49
海洋监察管理,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海监机构和有关部门,为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上生产及其他各种利用海洋活动的秩序,保障国家及涉海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宪法及有关海洋法律、法规和规章,运用行政权力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所实施的监督管理。它既是海洋综合管理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对海域实施有效管理、实现海洋综合管理目标与任务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向海洋进军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重大的战略选择。我国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也高度重视,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将广东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赋予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先试的权责。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重大历史机遇期,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做为海洋大国,当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渔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海洋渔业有效的管理则成为发展海洋渔业的首要问题。我国渔业资源丰富,随着不断的开发,经济型渔业资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对我国的渔业经济发展、渔民利益以及自然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造成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无节制的捕捞、资源的管理方式不合理等。当前,我国的渔业行政管理制度主要有伏季休渔制度和捕捞许可制度,这两种方式对我国的渔业资源保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渔业》2009,(7):5-5
1、全国海洋综合大调查:1957-1958年,我国的海洋综合调查取得了系统全面的我国基础性综合海洋资料,掌握了我国近海海洋水文、化学、地质和生物等要素的变化规律,使中国海洋科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58-1960年开展的“全国海洋综合普查”和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以及2003年开始实施的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即“908”专项,为摸清我国海洋“家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30周年.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公约,1994年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制度的重大变革.公约建立的新的海洋管理制度,以及公约生效后国际社会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海洋渔业秩序和资源分配格局,对世界海洋渔业发展和国际渔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渔船最多、渔民最多,加之我国特殊的周边海洋环境,新的海洋制度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和渔业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公约生效后,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渔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海洋渔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典》是我国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典,具有法律性、规范性.对其收载的海洋中药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我国海洋中药的研究、使用状况并明确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药典》2010版中收录的海洋中药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制定海洋中药发展规划、修订《中国药典》海洋中药品种与质量标准、建立大宗性、基础性海洋中药品种基地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用生态系统方法对海洋活动进行综合管理。本文从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入手,运用生态系统方法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框架,并审视了我国在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为解决海洋生态补偿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宋文杰 《齐鲁渔业》2008,25(7):56-57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海洋行政管理的国家之一,一些制度如禁渔期、海盐管理等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但此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对海洋的忽视、轻视,致使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缓慢,海洋行政管理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海洋行政管理初步迈入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海河划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海河划界涉及很多方面、层次和学科,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对海河划界的研究,主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我省海河划界的方式、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更好地为我省海洋综合管理和渔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三省(区)海洋综合管理考察报告高永福,王铁民,赵小鸣(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济南250013)1996年1月11—20日,对济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的海洋综合管理进行了考察学习,先后听取了三省(区)及有关市(地)的海洋管理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三亚...  相似文献   

15.
《齐鲁渔业》2008,25(8):M0002-M0002
在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国家海洋局多年来对山东海洋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全省海洋综合管理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命题,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湛江作为一个海洋大市,在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建设.本文阐述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及其重要性,结合湛江现有海洋资源及经济实力,规划出湛江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五个重点发展领域,并提出增强"大海洋观意识"...  相似文献   

17.
韩丽 《水产科学》2007,26(5):307-309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海洋事业进入全面、健康、快速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纲领性政策文件都把海洋工作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的形势和任务,将对海洋科技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海洋与渔业科研单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广东海洋事业迎难而上,奋勇争先,书写出不朽的华章。《海洋与渔业》杂志本期推出广东海洋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聚焦广东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见证广东海洋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展现广东海洋人改革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学》2003,22(5):1-4
辽宁省辖14个市,其中沿海市6个。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总长2920km,海域面积6 8×104km2。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发与管理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地促进了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和海洋经济的新突破。特别是2002年,认真贯彻海域法和国家海洋局确定“海洋行政管理年”的部署,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管理,强化服务,推动全省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和“海上辽宁”建设出现了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依法治海,不断提高贯彻实施海域法的自觉性海域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海洋管理工作重要的里…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深入,多种形态且彼此关联的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日渐突出,对海洋必须采取综合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海洋综合管理为可持续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及海岸带区域和资源,而采取的持续动态的决策和管理过程。"综合"需要克服原有的涉海部门间、区域间、政府层级间以及海陆间相互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