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保证亚麻正常生长和亚麻地土壤肥力稳定及养分平衡,是亚麻新产区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氮、磷、钾和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结果显示,不同肥料处理组合对亚麻农艺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对有效株数影响最大,单茎重、株高与工艺长度居其次,而茎粗所受影响最小,且大量元素对亚麻生长的影响要比微量元素更大。依据亚麻综合性状表现,配合施肥以A3B1、A2B0、A3B2、A2B2处理组合比较理想,亚麻原茎产量达到13.3t/hm2以上。在配合适量施肥前提下,亚麻地土壤肥力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播亚麻成苗及原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成苗数、苗期根系生长、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的考查结果分析,认为免耕、免镇压等耕作方式对亚麻成苗数和苗期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亚麻自.身群体结构调控能力较强,各处理在收获时其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差异不大。建议南方冬播亚麻生产区在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用免耕、免镇压措施,降低种植亚麻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促进农民种植亚麻的积极性.提高种植亚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配合施肥对云南冬季亚麻纤维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磷、钾和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养分对亚麻纤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施肥以 A282、A381 等组合的效果较好,总纤维产量达到 3000kg/hm2以上,而长纤维产量也超过了 1600kg/hm2;其纤维品质方面也较佳.  相似文献   

4.
以氮、磷、钾和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养分对亚麻纤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施肥以A2B2、A3B1等组合的效果较好,总纤维产量达到3000kg/hm^2以上,而长纤维产量也超过了1600kg/hm^2;其纤维品质方面也较佳。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富利硼对亚麻产质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均衡供应和提高施肥技术对亚麻的产量和效益影响较大。试验表明:亚麻叶面施用富利硼后,长势旺盛,每株蒴果数增加0.7个,千粒重增加0.4克。亚麻原茎产量有所增加,亚麻种子产量增幅较大,平均在11%以上。亚麻株高、茎粗、工艺长度和长麻率等性状变化不大。经济效益明显,每公顷净增效益平均为105.38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施肥水平日益提高,化肥用量不断增加,但以往对亚麻经济合理施肥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磷钾化肥单施和配合施用对亚麻原茎和纤维产量的影响,以找出最适宜的比例和用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经济、合理的施肥技术,并为研制亚麻专用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亚麻喷施烯效唑的抗倒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麻生长后期因发生倒伏而影响原茎产量的提高,已成为南方亚麻生产发展的瓶颈。本试验研究了在亚麻的枞形期和现蕾期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后,从抗倒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对亚麻的产量和防止倒伏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亚麻的现蕾初期以25--50ppm的烯效唑喷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播种期对南方春季亚麻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原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播期推迟,亚麻自出苗至工艺成熟整个生育期相应缩短,主要是枞形期日数减少;迟播的亚麻,快速生长期(以下称速长期)日平均生长速度减慢,株高、茎粗、密度和原茎产量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施肥水平日益提高,化肥用量不断增加,但以往对亚麻经济合理施肥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磷钾化肥单施和配合施用对亚麻原茎和纤维产量的影响,以找出最适宜的比例和用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经济、合理的施肥技术,并为研制亚麻专用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成苗数、苗期根系生长、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的考查结果分析,认为免耕、免镇压等耕作方式对亚麻成苗数和苗期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亚麻自身群体结构调控能力较强,各处理在收获时其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差异不大。建议南方冬播亚麻生产区在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用免耕、免镇压措施,降低种植亚麻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促进农民种植亚麻的积极性,提高种植亚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旱地胡麻养分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胡麻产量、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无论施氮与否,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养分吸收、累积和转运规律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氮量有极大关系。施氮量为55.2kg/hm2时,叶和茎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大;叶中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贡献率要比茎高出89.18%、83.36%和86.36%。胡麻籽粒中47.10%~57.66%的氮素来源于叶,22.46%~30.94%的氮素来源于茎,21.00%~30.48%来自籽粒生长后期从土壤中的吸收。施氮量为27.6、55.2、82.8 kg/hm2时,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增加了10.21%、16.92%和15.55%。施氮量为27.6~55.2 kg/hm2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为:51.10%~68.63%和51.54~97.16 kg• kg-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态环境,施氮量在27.6~55.2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起垄方式和地膜覆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分别于2016和2017年胡麻生长季,以传统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全膜微垄覆土穴播、全膜微垄不覆土穴播、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不覆土穴播4种种植方式对胡麻出苗率、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生长速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方式改善了胡麻生长发育状况,出苗率显著高于CK,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至现蕾期以微垄不覆土处理最高,盛花期至成熟期以微垄覆土处理最高,分别较CK平均高出39.3% ~ 69.8%和36.0% ~ 53.7%。微垄覆土模式下籽粒产量较CK显著提高26.8%。关联度分析可知,影响胡麻籽粒产量的主导因素为蒴果数和果粒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胡麻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微垄覆土与不覆土穴播方式均能够显著提高胡麻出苗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胡麻单株蒴果数和果粒数,提高籽粒产量,是半干旱旱作农业区胡麻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索不同水肥组合对剑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组合会对剑麻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含水量和施肥量均达到适宜水平时,会对剑麻生长产生叠加效应;剑麻的质膜透性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施肥过量,不利于剑麻生长时,剑麻的质膜透性也明显增大。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剑麻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着干旱胁迫的严重而增加;当施肥过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而降低。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丙二醛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提高。施肥量上升会提高剑麻体内N、P、K的含量,同时土壤含水量的上升也会促进剑麻对这些元素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不同处理下对剑麻各项指标的影响,得出剑麻生长最适宜的水肥条件为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施肥量为每千克干土N 0.6、P2O5 0.4、K2O 0.6 g。  相似文献   

14.
Over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or manure in agriculture is a principal factor in water eutrophication in China. Our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redu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input effectively decreased the soi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 an intensive vegeta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 Lake Dianchi,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decrease the input–output balance, namely the nutrient balance between input of fertilizer and output through vegetable harvesting, by redu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ithout yield loss. A pot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N, P, and K on soils from six vegetable field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udy area. High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soils 2, 3, and 6 resulted in high N absorption from soil, and low N absorption from chemical fertilizer. Moreover, the responses of dry matter production to N absorbed from chemical fertilizer were less sensitive in soils 2, 3, and 6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soils. Accordingly, reducing N inpu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did not decrease total N absorption or dry matter production, which should be the reason why reducing N inpu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did not reduce dry matter production in soils 2, 3, and 6. In the cases of soils 1, 4, and 5, reducing N inpu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reduc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wing to lower levels of soil nitrate. This study should be helpful for reducing nutrient surplus from chemical fertilizer in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 Lake Dianchi and other eutrophic agricultural area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水钾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其产物积累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钾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光合速率与各器官干物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苗期与花期控水时,土壤水分及水钾互作极显著影响光合速率(Pn);结荚期控水时,水分极显著影响Pn。花期与荚期控水后测定的Pn要高于苗期的Pn。水钾耦合对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影响趋势相似,即水分效应要优于钾肥,且一般而言同一钾肥水平下,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W4>W3、W5>W2>W1。只有当土壤水分供应适宜(W3)时,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植株的Pn、Tr和Gs。水分对植株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要优于钾肥,且水分为正效应。苗期及开花期控水条件下,植株的Pn与根、茎、叶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Pn与各器官的相关程度表现为茎>叶>根;结荚期植株Pn与根、茎、叶干物重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荚粒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陈双恩 《中国麻业》2014,(4):183-187
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研究了亚麻的根干重、根体积、根鲜重、茎干重、茎体积、茎鲜重、根系总吸附面积、活性吸附面积、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遗传力并建立了遗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9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显模型;根干重、根体积、根鲜重、单株粒重等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遗传力等较高在早代选择有效;茎体积、根系总吸附面积、活性吸附面积等性状在中代选择有效;茎干重、茎鲜重属于超显性遗传;对6个亲本进行综合分析表明;85-36和法国3号的综合性状较好,在常规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设置了槟榔和咖啡单作及间作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单作和间作种植形式下槟榔和咖啡生长量、生物 量、根系形态、土壤和植株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抑制了咖啡株高的生长,显著减少了咖啡的 茎鲜重、干重,促进了槟榔株高、茎粗的生长,槟榔茎鲜重、干重显著增加;从槟榔咖啡根系空间分布可见,咖啡根 系在盆栽土层内比槟榔根系分布范围宽,其根系延伸到槟榔根系生态位,能使该生态位槟榔根长密度增加,槟榔根系 主要分布在本株根系空间范围内;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咖啡对氮、钾肥的吸收量大于槟榔, 槟榔对钙、锌的吸收量大于咖啡,两者间养分吸收的差异,减少了作物间养分的竞争;间作咖啡氮平衡指数和叶绿素 含量大于单作,间作槟榔叶片氮、磷,茎干氮、磷、钾,根氮、磷、钾累积量均大于单作。综上,槟榔间作咖啡根系 互作具有对土壤养分资源利用的互馈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毛竹林带状采伐后采取垦复施肥经营方式对竹林快速更新恢复的效果,筛选最优组合模式,为毛竹林采伐更新恢复过程中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福建省漳平市毛竹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8 m采伐宽度,采用竹蔸施肥(A)、垦复方式(B)和施肥比例(C)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带状采伐下毛竹林垦复施肥对出笋数、立竹数以及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新竹生长及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毛竹出笋数和立竹数重要性顺序相同,均为B>C>A,但对土壤不同养分指标表现不同,其中B因素为首要因素且占较大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出笋数、立竹数均与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出笋数与立竹数、立竹数与土壤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考虑毛竹林带状采伐后林地迹地更新效果,最优的垦复施肥组合为A3B2C3,即用竹篼施肥2(200 g/竹篼),垦复方式为带状深翻,氮、磷、钾配比为17∶8∶5。  相似文献   

19.
生物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并初步分析其影响机理,采用盆栽试验法,分析微生物菌有机肥、复合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和发酵干鸡粪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29.38%和27.91%,明显优于其他肥料;施用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小麦根部土壤中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且以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处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增幅最大;复合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小麦生长,其株高、地上干重、根干重、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08%、37.32%、37.50%、14.27%、17.16%和40.7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微生物菌有机肥处理的地上干重也显著高于对照。总之,复合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磷素循环,增强拮抗和有益微生物对禾谷镰孢菌的抗性并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