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年降水量349.2~970.1 mm,年日照时数1 787.2~2 566.7。耕地面积11.38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0.54万hm2,占92.62%;旱作地面积0.84万hm2,占7.38%。农业生产灌溉条件较好,农作物产量水平较高,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同时也是重要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浅谈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4~2005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经历了冬冻、春旱和后期高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全省小麦平均单产有所降低。来年如何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能力,克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保证小麦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是目前各级政府、广大农民以及种子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及时传递品种信息,服务小麦生产,根据各品种在生产和试验中的表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12005年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及对品种的影响2004年秋作物收获早,麦播期间气候适宜,墒情充足,小麦播种基础好,播期普遍偏早,比2003年提早7~10d,比常年提早5~7d。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小麦出苗迅速,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长模型的小麦变量施肥决策系统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成专家系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基础上,以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叶面积指数为变量,构建了基于生长模型的小麦变量施肥决策系统.采用组件对象模型实现了与专家系统的有效衔接,并与其中的数据库、小麦生长模型库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施肥指导,包括播前氮、磷、钾总量和播后氮肥的精确追施量.河南省郑州市和鹤壁市两地的小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兼顾天气、土壤及作物长势等因素,为今后精确农业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和气候特点及其对品种的要求,提出了2010年小麦品种布局建议,并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2006年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形势喜人,大部分地区获得了丰收,特别是河南省小麦生产连续3年增产。这其中既有气候适宜的原因,也有政策激励(粮食生产补贴、良种补贴)的效果和新品种利用面积加大,布局渐趋合理的作用。为今后生产上更合理利用小麦品种,规避风险,现根据近几年大面积生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养分优化管理提供合理解决方案。调研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2014—2018年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域作为调查地点,共得到7485份有效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小麦产量、施肥习惯、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方式等。河南省小麦产量在4500.00~10500.00 kg/hm2,氮肥投入量变化范围在0.00~939.08 kg/hm2,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增产潜力分别为57.59 kg/kg和39.39%。磷肥投入量变化范围在0.00~455.40 kg/hm2,平均磷肥偏生产力、增产潜力为115.40 kg/kg和44.63%。钾肥投入量变化范围在0.00~337.50 kg/hm2、平均钾肥偏生产力、增产潜力为93.06 kg/kg和43.90%。2014—2018年,河南省小麦年际间产量表现不稳定,不合理施肥比例逐年下降,肥料偏生产力呈现递增趋势。应当根据当地土壤肥力适当减少氮肥的投入量,降低基追比,增施磷钾肥后小麦将有40%~45%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李青吉  李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82-14683
从多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2012年河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利弊,主要包括种植制度、小麦品种、气象要素、土壤水分条件、小麦的产量因素、不利小麦生产的因素及综合因素等,结果认为,对2012年小麦生产有利的因素有小麦品种优良、气象条件基本适宜、土壤水肥条件较好;不利因素有小麦播种较晚,越冬前分蘖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小麦越冬期的分蘖没有对产量的形成作出贡献,后期的虫害和病害对产量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这可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中趋利避害,实现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春华 《北京农业》2013,(12):153-154
根据小麦生育期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利用河南省柘城县近30a气候资料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柘城县光、热、水资源适宜小麦生产,其中干旱、冻害、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是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因素,应加强科学防御。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筛选出适宜在江苏省江阴市小麦生产上使用的化学药剂,特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小麦生长期间适期用药1次,以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30%肟菌·戊唑醇SC[拜耳(中国)有限公司]6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10.
鹤麦6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2005年以综合性状好的小麦品种新麦11号为母本,用小麦品种淮阴9628为父本进行组配,2006年以新麦11号/淮阴9628的F1代为母本,与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二次杂交,然后将复交后代按照系谱法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好、落黄好,适合在河南省(除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外)早中茬地种植,于202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预测了部分品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部分小麦新品种的特性和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河南省鹤壁市发挥自身优势,从小麦、玉米小面积高产攻关开始,逐渐向1万亩、3万亩、5万亩高产创建推进,并积极探索乡镇整建制小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小麦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提高河南小麦生产水平。【方法】以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1971~2005年共35年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FAO农业生态区域法(AEZ)对河南小麦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河南省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理论值为14135.1~15519.4 kg/hm2,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值为7655.8~14792.5 kg/hm2,生产潜力平均开发度为46.7%。【结论】河南省不同地市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各地市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值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较大,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济麦 3号系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稳产小麦新品种。在 2 0 0 1~2 0 0 3年河南省水地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中 ,连年增产 ,品质优良 ,综合抗性较好 ,一般产量 75 0 0kg/hm2 左右 ,适宜黄淮麦区种植。 2 0 0 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邓麦996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一般产量6000~6750kg/hm2,最高产量达8250kg/hm2。适宜河南省中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6.
息县隶属河南省信阳市,每年麦播面积6.7万公顷以上,按照全国以及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被列入豫南弱筋白麦适宜种植区。从1998年起,我县就开始逐步加大发展弱筋小麦生产的力度,至今已累计推广弱筋小麦品种10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品种利用意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河南省的气候特点和选择利用小麦品种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的原则,并对河南省大面积应用的品种、新近审定品种和苗头品种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新麦9号为母本、周麦18为父本,经过6 a定向选育,选育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鹤麦801。该品种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生育期230.8 d,株高68~75 cm,千粒重40.6 g,平均产量为4 414.5~6 199.5 kg/hm~2,较对照增产2.74%~6.80%;具有起身拔节快、茎秆弹性好、结实性好等特点;中抗条锈病和纹枯病,抗旱水平4级;适宜在河南省旱肥地及丘陵中种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信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 ,小麦生育期间高温多湿 ,苗期土传花叶病、中后期条锈、叶锈、白粉、赤霉、纹枯病等发生严重 ,小麦产量低而不稳。针对这种生态特点 ,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技术培育的信阳 2 3 4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等优点 ,解决了稻茬麦区小麦品种匮乏的问题。该品种 2 0 0 3年 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向暖温带地区的过渡地带,光照资源丰富,冬季温度偏暖,降雨比较适中,小麦生长的生态环境显著地优于北方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适应这一地区的品种生态型。为了探讨我省小麦品种的适宜生态型,了解不同生态型品种在我省生育表现的变异规律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我们参加了全国小麦生态联合研究,现将1982—1985年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