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由于人工驯养仔麋鹿是未吃过母乳的新生仔鹿,自身抵抗力较弱,疾病发生率高,影响其初期生长发育。笔者介绍了仔麋鹿感冒、下痢、便秘、佝偻病这4种主要疾病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前,仔鹿发病率接近100%,试验结束仔麋鹿成活率为87.78%效果显著。本文对4种主要疾病发生机理、过程及防治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麋鹿驯养工作中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蒙古红鮊已在堵河沿线人工捕捞野生苗种养殖,从2014年起,南三县渔业技术服务站开始对堵河水系野生蒙古红鮊进行亲鱼驯养及人工繁育试验,现已熟练掌握了堵河野生蒙古红鮊的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2018年2-6月,笔者对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和冷水滩区野外捕获的麻面灰胸竹鸡(1~2月龄的小竹鸡称为麻面)和成年灰胸竹鸡采用不同尺寸的笼子进行人工驯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驯养野生竹鸡时,易死亡期发生在驯养期前10 d;野生麻面竹鸡成活率比成年竹鸡高,适应笼养驯化快;笼顶加1层3 cm厚的海棉比笼顶用铁丝网的成活率高;黑暗矮小的竹鸡专用竹笼比其他铁丝笼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1998~2006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4批共挑选53头麋鹿(♂17,♀36)放归自然,有计划地实施了在南黄海湿地建立野生麋鹿种群的工程。截止2015年,大丰野生麋鹿仔4代(F_4)已在野外诞生,种群数量已达265头。实践证明,对大丰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重在保护好栖息地;适度实施人工生境改造,营造野生麋鹿栖息所需的自然环境。今后的保护工作,建议开展远缘个体交换,提高麋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轻人为干扰,加强科普宣教,不断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促使大丰野生麋鹿种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己拥有世界第一群不需人工补饲的麋鹿当世界上仅存的2000多头麋鹿还在依赖人工饲养的时候,我国有一群麋鹿已经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过上了全年不需人工补饲的自然生活。湖北省石首市自1992年开始,先后拿出了120万元投资和2.3亩土地...  相似文献   

6.
江苏大丰麋鹿种群及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立冰  丁晶晶  丁玉华  任义军  刘彬 《野生动物》2012,33(5):254-257,270
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为研究对象,探讨麋鹿种群管理及保育对策.结果显示:1986 ~2011年,大丰麋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在7.7% ~27.1%之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3.6%(n=25).大丰麋鹿种群的管理有4种方式,即圈养、半散养、野生放养和异地寄养.圈养生境面积小,麋鹿采用全年人工补饲;半散养生境面积较大,以第一核心区麋鹿为例,其种群密度从1998年的0.825头/hm2增加到2011年的3.06头/hm2,平均增长1.9%(n=14).野生放养是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基础和前提;异地寄养是保存麋鹿物种的关键.今后,大丰麋鹿保护区将走麋鹿种群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合理野生放养、异地选点寄养,并通过栖息地生境修复、麋鹿血统交换等方式,不断探索麋鹿保护发展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猎捕和环境的变迁,在1900年左右该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物种重引入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代表了中国麋鹿的人工圈养、半人工圈养和自然放养3种方式。作者从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生境、种群、遗传繁殖、饲养管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促进麋鹿种群的健康繁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鹿的繁殖调控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外开展较多,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国内相关方面报道极少,有对梅花鹿进行的发情调控试验,但效果并不理想。对母鹿情期生殖内分泌的研究报道,国内仅见赵世臻等对梅花鹿。李春旺等对梅花鹿、麋鹿和黇鹿的研究报道,有关对马鹿的发情控制及生殖内分泌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应用外源性孕激素对野生驯养的塔里木马鹿进行发情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四川裂腹鱼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贵州省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田坝桥基地进行了四川裂腹鱼的野生鱼驯养、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试验,驯养鱼池分普通微流水池和仿生态微流水池2种,人工繁殖试验中采用两次注射法对雌鱼进行催产。结果发现,野生鱼经50 d左右驯化可正常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大规格个体驯养成活率较低;人工养殖条件下繁殖时间较野生环境下晚约1个月,雌鱼绝对怀卵量较野生鱼稍大,平均为14 470粒/尾,受精率为73.25%,出苗率为61.6%;培育约100 d,幼鱼平均体长5.8 cm/尾,平均成活率为66.3%,经1.5年养殖,平均体重可达1 kg/尾。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仿生态池驯养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鱼池,四川裂腹鱼在人工微流水养殖条件下生长较缓。  相似文献   

11.
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哺乳期仔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7年4-6月期间仔麋鹿体重、体长、头长、肩高、胸围、后足长等生长参数,建立了麋鹿体重的生长曲线以及分析体重与其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哺乳期仔麋鹿体重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曲线,方程为Y=209.95/(1+18.861e-0.015t);体重与体长、胸围、肩高等体尺指标相关性较高,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头长和后足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为麋鹿的驯养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及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丰重引入麋鹿历经完全人工饲养、半人工散养及放归自然的风土再驯化和行为再塑过程,已初步建立了野生种群.野外观察为建立麇鹿种群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是麋鹿重引入成功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开展好麋鹿野外观察工作,必须明确观察目的,了解观察方法,熟悉观察内容,注意观察事项,这不仅能提升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做好科学研究、实施麋鹿种群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野鸭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野味,近年来出口国外市场也很受欢迎。但是,天然野鸭的繁殖力低,捕获的数量有限,又有季节性,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江西滨湖农科所对野鸭进行了全面人工驯养的研究,人工驯养野鸭获得成功,每年都能为市场提供大量驯养野鸭。为了了解驯养野鸭的生理特点,为驯养野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于1985年我们对驯养到第十代的野鸭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现将其资料整理如下: 一、试验动物野鸭的品种繁多,现在人工驯养数量最多的是体型较大的绿头野鸭。我们选用了驯  相似文献   

15.
野猪的驯养与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野猪驯养,已引起养殖业的广泛兴趣。用经人工驯化的野猪与家猪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点,又提高了野猪后代的繁殖率与生长速度,可作为出口创汇产品。当前,上述野猪杂交一代的猪苗供不应求,采用人工驯养、人工授精可批量生产,现将本场进行野猪驯化和人工授精技术介绍如下:1强化驯养经林业部门批准,从野外捕获野猪,关进铁笼进行强化驯养。被驯养的野猪最好选择5~20kg2~3月龄。这种小野猪应激少、可塑性大、易驯化,反之则驯化难度较大。在野猪捕获入笼之时,必须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哺乳的方法养育仔麋鹿的过程中,选择初乳并及早吃上初乳至关重要。在人工哺乳仔麋鹿时,一般以奶牛的初乳及常乳作为仔麋鹿的人工哺乳乳源。笔者对其卫生保健,牛乳的日用量,日喂次数,乳比例的调整,何时投放颗粒料和青饲料,以及如何解决腹胀腹泻,预防佝偻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野猪养殖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野猪饲养 将公、母野猪放人圈舍内进行人工驯养。野猪胆小,初时怕人,为了改变它的这一弱点,人工饲养时一般购买小野猪进行驯养,其体重在10-22kg,因为此时的野猪月龄小,容易驯化,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18.
麋鹿幼仔的人工哺育徐安宏,丁玉华,沈华(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224136)对半野生麋鹿(Elophurusdavidianus)个体,欲定时、定量、定性有计划地开展必要的研究,以期取得一些可靠的数据资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还未见到国内有关麋鹿幼仔...  相似文献   

19.
正梅花鹿是吉祥动物,被古人视为神兽,尊称为"仙鹿""神鹿",是财富、吉祥、幸福、长寿的象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人们会以追逐皇家特色和感召力,投身其境,亲身体验。受母鹿弃子,通过人工喂养的鹿只能够与人亲近,抚摸等行为启示,2017年开始我们组织开展了观赏梅花鹿驯养工作,驯养鹿只达到200多只,达到与人零距离接触,拍照、抚摸、喂食点头致谢效果。现结合驯养实际,总结驯养技术要点,供参考。1 精心采购仔鹿1.1 采购数量。要根据驯  相似文献   

20.
<正>麋鹿隶属鹿科麋鹿属,是我国特有的物种,20世纪初在我国灭绝,1985年我国从英国重新引进麋鹿,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以下简称"麋鹿苑")建立了首个重引入种群[1]。自引入以来,麋鹿种群迅速繁衍发展,虽然采取了人工迁地保护措施,目前种群数量仍超过环境承载量[2]。麋鹿苑的麋鹿半散放于湿地栖息地中,其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给苑内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目前,在对麋鹿的研究中,仅测定了其对紫花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