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舟曲县生态功能区划分内容,介绍了舟曲县贯彻落实情况及规划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不同,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甘肃省地域跨度广、生态系统类型复杂,探究甘肃省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式意义重大。研究了甘肃省生态现状,并提出甘肃省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式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后,各地应因地制宜作出生态建设调整。青海林业建设关系到全国生态协调发展与否,科学的林业规划在生态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林业才能在生态立省和全国和谐发展的生态保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并保持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量化判定是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甘肃省11个主要天然林区作为优先保护区判定的基本地理单元,以兰科植物的区系丰富度、特有性和等级性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区系互补性原理确定最低保护区组合及其优先序。结果表明: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小陇山林区、康南林区;最低保护区组合按其优先序依次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东祁连山林区。所设计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方法继承了关键区系分析法和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考虑居群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长白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东北的生态屏障,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应是必然.多年来,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始终存在问题,长白山的物种和生态环境都在不断弱化.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尽快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从以经济建设为主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上来、把修改完善法律同落实群众的生态补偿结合起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经济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地图规划进入了新阶段。湖南省西部的芷江侗族自治县处于湖南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战略带上,属于湖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三道坑镇是芷江的生态功能重点镇。本文将立足于芷江县和三道坑镇实际发展状况,结合芷江县的经济、交通、全域旅游等,对三道坑生态小镇的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根据实测数据和有关调查资料,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迭部县生态系统碳储量丰富,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0.2%。2016年全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15.31亿元,是当年GDP的10.16倍。另外,迭部县生态资产负债率低于10%,远小于国际上40%~50%的警戒线水平。建议迭部县做好扎尕那﹑老龙沟等地的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真正把生态系统服务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南召县为例进行河南省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选择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水资源胁迫、土壤沙化、土地承载力等7个方面,完成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南召县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敏感性评价,将南召县划分为南召西部伏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南召低山丘陵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鸭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3个生态功能区,进而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及引导作用,为南召生态县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为例,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价值评判、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作用。并借此讨论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及规划的关系,为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部干旱生态大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属于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降水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地区,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很大一部分属于限制开发区,也有一部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主体功能区概念和内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不同空间尺度下主体功能区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对广东省国土空间进行一圈、三群、四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本文认为,广东省国土空间发展政策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制定北部生态经济圈的保护与发展政策,强化生态经济圈的生态功能;建设珠江三角洲现代产业核心区,增强其龙头示范作用;提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粤东、粤西城市群;制定经济带的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艳  葛大兵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60-20362
小城镇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市宁乡县夏铎铺镇为例,分析了两型社会城郊型小城镇镇域内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遵循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根据夏铎铺镇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全镇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小区,分别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住宅区和中心集镇区,并为每个生态功能小区提出了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入手,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天津林业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制约林业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1地方经济现状洮坪林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礼县西南部,秦岭山脉西段,为甘肃省"三屏四区"中"两水一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区域。近几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林场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参加公益林建  相似文献   

15.
林业承载着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生态和改善荒漠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吉林省洮南市林业生态建设是实施吉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洮南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宗旨,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规划和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为主要依据,制定宝兴示范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条件下,以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为指导,划分主题生态功能区,并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探讨各区管理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年累积NDVI作为指示因子,监测评估了1998-2007年间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长势特征.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总面积为536.59万km2,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89%.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较大,分别占到相应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53.36%和50.2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三种类型区域的空间叠加关系较好,尤其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叠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5.1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63.73%和39.15%.(2)对于植被长势总体状况,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中东部的植被状况好于西部.植被状况较差的区域面积为10.59%,植被状况一般的区域面积为29.59%,植被状况好的区域面积为23.44%,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为36.3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优先区的植被状况好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最大.(3)对于植被长势变化趋势,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状况整体呈现出变好趋势.62.3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较为稳定,22.6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好趋势,14.93%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差趋势.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变好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工具。本文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结合仁怀市实际情况,以该市21个乡镇、街道办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GIS技术对仁怀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仁怀市主体功能区空间格局进行科学划定,并划出生态保护红线。最后结合仁怀市“十三五”规划要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对仁怀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张廷  梁成华  李金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3016-3020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对辽宁省清原县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清原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清原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清原县在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清原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和6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每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绿地系统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已制定的陕西最北部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分析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城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为城镇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