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养分虽然在理论计算时,会出现氮素营养亏缺,但是生产实际中,由于施肥的缘故,大豆重迎茬并没有造成养分的明显偏耗,不仅氮磷钾三元素如此,硼、钼、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是不同轮作方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不施肥的盆栽条件下,大豆以及玉米、小麦重茬种植都比正茬轮作多消耗了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其中重茬大豆对全磷和速效钾的消耗高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大豆重迎茬种植,植株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多数营养元素、特别是对于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能力下降,但是,对于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增加;增施钾肥能显著地提高重迎茬大豆的产量。这一切都说明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根对养分吸收能力减弱对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9个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系分泌物增加,且对大豆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区系有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土壤微量元素的活化;根茬腐解物对大豆的生长和根系活力都有不利的影响,并使大豆的产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和根茬腐解物对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它们也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9个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构成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放线菌增加,在真菌中病原真菌增加。由于根际微生物的这种变化,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郭文义 《大豆科技》2009,(6):8-9,59
本文从大豆重迎茬对大豆土壤养分的影响角度,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重迎茬现状及危害,为研究重迎茬对土壤养分影响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豆重迎茬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国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大豆重迎茬种植现象在部分地区有抬头的倾向。大豆重迎茬种植是制约大豆产量的主要瓶颈问题,为了解决大豆种植行业面临的重迎茬问题,开展大豆重迎茬障碍机制及对策研究对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综述重迎茬种植在大豆、土壤环境和土壤与作物相互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重迎茬大豆化感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着重阐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重迎茬条件下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以期为充分认识和解决大豆重迎茬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水分有一些不利的变化,但其程度低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某些时期重茬大豆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还会高于正茬轮作。这说明土壤水分没有明显恶化,不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9个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影响重迎茬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病虫危害、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及其分泌物、土壤养分以及植株对于养分的吸收利用,其中土壤病虫危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各种影响因素间有相互推进的作用,其中主要的起因是根茬腐解物的积累改变了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进一步影响了重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加剧了病虫危害、降低了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减弱了植株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8.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 大豆重迎茬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 ,东部低湿区 ,西部风沙干旱区 ,西南部盐碱土区和中南部黑土区五个生态区 8个试验点 ,设 9个固定轮作区和相应生态区的 8个县生产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迎茬和不同重茬年限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 ,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减产 ,重茬减产 6 1% ,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分别减产 9 9%、13 8%、19%。不同生态区减产幅度不同 ,以北部高寒区和东部低湿区减产幅度小 ,西南部盐碱土区减产幅度大。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商品品质下降 ,百粒重降低 ,病虫粒率增加。短期重迎茬对…  相似文献   

9.
大豆重迎茬障碍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大豆重迎茬障碍的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选择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进行大豆正茬、迎茬和重茬试验,在大豆生育期调查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显示:低湿区和平原区3种茬口大豆出苗率、株高、根瘤鲜重、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丘陵区,低湿区大豆生育后期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稍高于平原区,3种地势大豆各项生育指标均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总体上低湿区产量最高,其次是平原区,丘陵区产量最低,并且低湿区重迎茬减产幅度较小,丘陵区减产幅度最大。所以,干旱年份丘陵区大豆重迎茬障碍大于平原区大于低湿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水分有一些不利的变化,但其程度低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某些时期重茬大豆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还会高于正茬轮作.这说明土壤水分没有明显恶化,不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豆价格高。是国内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为此,广大农民猛增大豆面积。使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产量降低。为了稳步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总产,满足市场需要,谈谈解决大豆重迎茬的战略思想问题。一、以长期效益为主长短效益相结合重视大豆迎茬种植减产,主要表现在: 1.土壤营养元素的亏缺。随着连作的增加,土壤中水解氮、速效钾含量降低,微量元素有效锌、硼含量成倍减少,造成大豆减产。 2.土壤生物活性变差。大豆重迎茬,使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土壤转化,造成土壤活性变差。 3.孢囊线虫危害加重。重迎茬使病虫危害加重,特别是以孢囊线虫为主的病虫危害,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饶河县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完达山脉的西部。土壤大部份为白浆土,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0%。大豆种植面积大,重迎茬重,每年全县有60%的豆田是重迎茬,平均亩产只有90公斤左右。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从中摸索出缓解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农艺措施。一、大豆重迎茬栽培与产量的关系1 对产量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重迎茬栽培株高降低56~202厘米,单株荚数减少20~48个,单株粒数减少76~97个,百粒重下降05~29克,虫食率增加06%~22%,灰斑病粒率增加8%~13%。2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在大佳河乡、大通河乡、芦源乡及西丰镇试验表明,重茬较正茬分别减…  相似文献   

13.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刘忠堂  于龙生 《大豆科学》2000,19(3):229-237
本研究采取在五个生态区设置9圃固定轮作区与相应生态区生产地块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豆迎茬,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对大豆生育,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构成产量因子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三年研究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重,迎茬年限增加而加剧,以迎茬减产最少的6.1%,重茬一、二、三年分别减产9.9%,13.8%和19%。不同生态区减产程度不同,重迎茬对大豆生育,干物质积累及构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豆重迎茬研究现状与控制减产技术的分析,明确了今后在研究大豆重迎茬工作中的重点,提出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关键技术,为重迎茬种植大豆时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豆重迎茬联合攻关有重大进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何志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刘忠堂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韩晓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胡立成为弄清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以及大豆生产的影响,揭开大豆重迎茬减产的真正原因,寻找重迎茬...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38  
杨庆凯  李季文 《大豆科学》1994,13(2):157-163
本文根据两次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荐研讨府的100多位专家,科技人员和行政干部的论文和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写成。总结归纳了大豆重迎茬现状,危害和对策。从病虫害和土壤营养两个方面分析了重迎茬大豆的危害从而促进大豆生育三个方面总结了防治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1231”重迎茬大豆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和大豆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大豆重迎茬和玉米轮作制。根据保护性耕作原理集成了以三年为一个生产周期的大豆重迎茬和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耕作制,配以精准施肥技术对大豆生长发育进行动态调控,组建了"1231"重迎茬大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耕作条件下的重、迎茬大豆产量相比,"1231"重迎茬大豆模式中重、迎茬大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6.3%和11.2%;在耕作费用方面可节本三分之二左右;同时采用生态控制方法降低了病虫害的影响程度,改善了大豆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8.
大豆重迎茬种植是造成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承担国家“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种子包衣处理、土壤耕暄和局部轮作、优化平衡施肥及加强虫病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有效地控制了大豆重迎茬种植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翠梅  魏学全 《杂粮作物》2010,30(3):232-232
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重迎茬大豆对其产量的影响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管理局二道河农场孟敬泽,高波二道河农场自1984年垦荒以来,生产上主要的种植作物是小麦大豆,种植业结构非常单一。在两大作物中尤以大豆面积为大,每年都占粮豆作物的50%以上。由于大豆比例过大,重迎茬便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