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北农佳秀"黄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其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明确不同灌溉方式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膜下微喷和膜下滴灌均能促进黄瓜生长,提高产量、灌溉水分生产效率、品质和经济效益。与CK(覆膜沟灌,农户常规灌溉量)相比,D1(膜下滴灌,70%常规灌溉量)、D(膜下滴灌,85%常规灌溉量)、M1(膜下微喷,70%常规灌溉量)和M(膜下微喷,85%常规灌溉量)产量分别提高34.5%、33.4%、29.1%和21.4%,处理差异显著。经济效益分别增加3.53万、3.31万、3.27万、2.20万元/hm2。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建议条件较好的农业园区采用滴灌技术,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采用膜下微喷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西葫芦传统漫灌和渗灌、滴灌、沟灌等4种方式对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葫芦的株高、茎粗等无明显的影响,而对西葫芦的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渗灌滴灌沟灌漫灌。同时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与沟灌和漫灌相比,渗灌、滴灌有利于西葫芦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根冠比。由此可以得出,从灌溉方法的效果而论,保护地栽培西葫芦应优选渗灌。  相似文献   

3.
以茄子为试材,采用温室膜下滴灌方法对茄子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水分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转化因子等3个作物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研究了温室膜下滴灌茄子的经济灌溉制度及其灌水下限值。结果表明:采用经济灌溉制度比实际灌水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每公顷产量和效益分别增加4.22t和1.367万元,节约灌溉水量8.235%;茄子经济灌水下限值为0.239,占田间持水率的85.3%(以0~60cm土层平均含水率表示),变异系数为0.245%。按照该灌水下限值灌水,可使单位面积的灌溉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4.
早春西葫芦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可使西葫芦提早上市15~20天,每667 m2产值增加至4 000元,投入产出比达1:3.64,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几年来,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蔬菜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丰富了春淡季蔬菜市场.现将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春西葫芦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可使西葫芦提早上市15~20天,每667m2产值增加至4000元,投入产出比达1∶3.64,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几年来,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广西河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低压微润灌溉对日光温室小气候及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明确低压微润灌溉在南疆地区设施大棚内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微润灌溉条件下的地温变化较滴灌稳定,变幅较小。番茄苗期至坐果期微润灌溉的地温普遍较滴灌高2.98℃,而在坐果期至成熟期则较滴灌低2.03℃。微润灌溉分别较滴灌的室内温度增加2.63℃,湿度降低11.2个百分点。微润灌溉的番茄根系直径、茎粗分别较滴灌增加19.30%和14.50%,而滴灌主根长及主根系数量分别较微润灌提高13.80%和11.29%。微润灌溉的番茄长势要好于滴灌,尤其是在苗期至坐果期可加快番茄株高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番茄须根数量及茎粗,但对主根长和主根系数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保护地黄瓜膜下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沟灌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对黄瓜产量、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室内环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沟灌和膜下滴灌方式分别比普通沟灌的室内湿度低3.8%~4.9%和3.3%~6.1%,昼夜温差分别达1.5~2.3℃和1.6~2.6℃,土壤温度相对较高。膜下沟灌和膜下滴灌方式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比普通沟灌低,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梅鹿辄"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对酿酒葡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膜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葡萄产量也随之增加,当灌溉量达到或超过这一灌溉量时,葡萄产量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增产;且覆膜可有效增加酿酒葡萄的产量,使葡萄的含糖量增加,使土壤水分得到有效的利用,防止土壤水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 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早秀F1苦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周期对大棚苦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总量均相同条件下,1 d 1次、2 d 1次和3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对苦瓜的生长影响不大,其中,1 d 1次水肥滴灌周期下的苦瓜产量最高,比3 d 1次、2 d 1次分别增产12.19%、23.68%。从经济效益考虑,可以选择1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进行苦瓜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京研旱宝2号”黄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对膜下地表和膜下浅埋2种滴灌形式对沙培黄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种植沙培黄瓜最适宜的滴灌形式。结果表明:在黄瓜苗期,浅埋滴灌的植株生长状况与地表滴灌处理相比具有较大差异,浅埋滴灌处理一次灌水后10cm处的土壤含水率在一天时间内一直维持在较高阶段,其黄瓜苗期的最大株高、茎粗分别比地表滴灌提升30.8%和12.8%。;前、中、后期产量分别比地表滴灌提高27.6%、8.7%和24.1%,总产量比地表滴灌提高了10.9%;2种滴灌形式下黄瓜的干物质、维生素C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浅埋滴灌比地表滴灌的水溶性糖含量提升28.6%。因此浅埋滴灌更有利于沙培黄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吴兴彪 《蔬菜》2021,(7):71-74
为了明确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产栽培所需的适宜滴灌量,以黄瓜"津优3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黄瓜灌溉水分配、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较对照节水50.8 mm,深层渗漏量减少42.6%,黄瓜产量提高3.6 t/hm~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7.3%,硝酸盐含量降低5.0 mg/kg,果实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 kg/m~3,增收1.42万元/hm~2。综合来看,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是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适宜滴灌量,全生育期灌溉总量为327.9 mm,其中苗期41.7 mm,初瓜期43.1 mm,结果期243.1 mm,当埋深20 cm的土壤张力计读数为-21.6 kPa时需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黄瓜的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黄瓜株高和茎粗有着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灌水18次时达到最大值,光合速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灌水18次时产量最高,说明黄瓜产量与生长指标、光合速率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生长越旺盛,光合速率越高,总产量越高。从产量与生理指标变化趋势来考虑,为实现黄瓜的高产及节水效果,日光温室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18次时,水分利用效率最佳,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设施蔬菜水肥高效利用模式,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滴灌模式处理的番茄植株粗壮,茎粗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增加14.71%、2.24%;果实品质明显改善,VC含量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增加22.76%、13.60%,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增加7.29%、5.10%,糖酸比分别提高25.16%、20.03%;节水节肥效果显著,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节水52.38%、25.00%,节肥46.67%、31.03%;产量与常规滴灌模式相近,比常规畦灌模式增产5.38%;经济效益明显,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增收28.87%、9.98%。  相似文献   

16.
The response of 3-year-old grapevines (Vitis vinifera L. cultivar ‘Thompson Seedless’) to furrow and drip irrigation wa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water status, growth,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Drip irrigation was applied daily according to best estimates of vineyard evapotranspiration while furrow irrigations were applied when 50% of the plant available soilwater content had been depleted. Drip and furrow irrigated vines showed similar water status (midday leaf water potential, Ψ1) and shoot growth patterns throughout the season. Dry weight partition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reatments but root mass was somewhat larger for the furrow than drip irrigated vines.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f the fruit and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less for the drip irrigated vin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furrow treatment. Similar WUE (kg water kg−1 fresh fruit wt.) were obtained for both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at furrow irrigation was as efficient as drip irrig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study. The data indicate that drip irrigation may increase the potential for control of vine growth by making vines more dependent on irriga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than furrow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干旱地区沟灌与滴灌哈密瓜生长特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干旱地区哈密瓜传统的大沟灌溉覆膜技术与滴灌覆膜技术对哈密瓜生长发育进程、品质、商品率及产量的调查分析,揭示了在沟灌与滴灌2种灌溉条件下,哈密瓜生长发育、品质以及灌溉量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干旱地区哈密瓜产业节水、高效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对番茄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与滴灌处理相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均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并促进了番茄产量的提高,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番茄生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综合生产中的除草、防病等因素,在番茄生产中对滴灌措施采取覆膜处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灌溉方式与蔬菜种植种类和种植方式匹配不科学的问题,使灌溉技术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从灌溉原理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影响因素如田间灌溉入水口、供水量和田间坡度及现代灌溉方式(喷灌、滴灌)中灌溉水的覆盖面积及流量大小进行探究,分析在各类蔬菜种植中不同的灌溉方式对灌溉质量的影响。建议结合生产条件,合理选择灌溉方式来满足蔬菜生长,从而充分发挥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盆栽八仙花潮汐灌溉栽培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黎  王勇 《北方园艺》2011,(20):77-79
采用潮汐灌溉方式,对盆栽八仙花所需水量和灌溉时间进行智能化管理研究.结果表明:八仙花潮汐灌溉栽培与滴灌灌溉生长发育差异明显,其中八仙花潮汐灌溉栽培比滴灌栽培节水33%,且生长迅速,花品质好,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用水量,减轻劳动强度,并可实现对水分和营养液的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