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溶葡萄球菌酶是从Staphylococcus Simulans培养物中提取的一种肽链内切酶,在较低浓度下能迅速裂解葡萄球菌细胞壁而呈现较强的杀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为探讨溶葡萄球菌酶在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上的应用,本试验选择140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通过子宫内灌注给药的方式,每次分别灌注400u、800u和1600u溶葡萄球菌酶,连续给药3次,并以1O%Y-霉素注射液为对照,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溶葡萄球菌酶高、中、低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90.0%、73.3%和36.7%,对照药物治愈率为70.0%;在繁殖性能方面,高、中剂量组的奶牛情期内受胎率和总受胎率等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表明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效果良好的生物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对于奶牛子宫内膜炎,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借助防腐消毒液灌注子宫或使用抗菌药物,这也使得感染的病原菌产生了相应的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溶葡萄球菌酶作为一种迅速溶解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细胞壁结构的药物,其治疗疗效明显,而且应用浓度低,有助于促进奶牛生产鲜乳,因而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为了研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某奶牛场中患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牛采取上述治疗方式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主要是由于分娩或产后期间子宫内膜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生殖系统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常造成奶牛屡配不孕、长期不孕而致淘汰,严重影响奶牛生产。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变形杆菌、衣原体等。多年来,奶牛子宫内膜炎一直依赖于传统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能直接裂解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肽链内切酶,有望成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一种新型生物类药物制剂。本试验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学方法,进行了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健康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处理,并对静脉注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了最佳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由消除半衰期(T1/2ke)(29.945±1.844)min可知,溶葡萄球菌酶在动物体内消除很快。健康或患病奶牛子宫内灌注800U和1600U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后,不同时间点的尾根静脉血液、牛奶和子宫黏液中的溶葡萄球菌酶的含量检测表明,经子宫黏膜吸收后,在血液和牛奶中没有药物蓄积;静脉注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后,不同时间点的牛奶中也没有药物蓄积。健康和患病奶牛灌注1600U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宫内药物有效作用浓度持续时间均达到48h以上。 相似文献
5.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后经鉴定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抑杀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杀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鉴定后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85头患乳房炎奶牛共104个乳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6个,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低(200U/乳区)、中(400U/乳区)、高(800U/乳区)三个剂量,对照组为青霉素G钠(160万IU/乳区),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给药,共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有效清除感染乳区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等G^+菌,大幅降低牛奶中的白细胞数,提高日产奶量。其中低剂量组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略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的疗效相当(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9.
10.
北京某牛场24头经BLT检测为阳性的隐型乳房炎患牛,共发现有32个患病乳区,将24头牛分成4个组,每组6头(8个患病乳区)。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200U/乳区、400U/乳区、600U/乳区3个剂量,对照组以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25g/乳区给药,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共用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个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2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略优于头孢噻呋钠(P〉0.05);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噻呋钠(P〈0.01);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无差异(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炎是奶水牛产后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奶水牛养殖场的生产及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筛选一套简便而有效的奶水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统计2021~2022年期间广西某奶水牛养殖场治疗的99头产后患病成年奶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可溶粉法(简称A组,下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法(简称B组,下同)和宫炎清子宫内灌注法(简称C组,下同)进行处理,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经过治疗临床效果显示,治愈率由高到底依次为A组(75.76%)、B组(67.65%)、C组(58.33%),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一次疗程有效率B组(44.12%)、A组(42.42%)显著高于C组(18.75%)(P<0.05),第三疗程有效率A组显著低于C组(9.09%<25.00%,P<0.05),B组极显著低于C组(2.94%<25.00%,P<0.01),但总有效率A、B、C 3组间的差异不显著(87.88%>82.35%>75.00%,P>0.05)。可见,这3种不同治疗方案均有助于提高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但各有优劣。其中,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法见效相对更快,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可溶粉法次之,宫炎清子宫内灌注法稍逊于前两者。本试验为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升治愈率,保障奶水牛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炎是奶水牛产后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奶水牛养殖场的生产及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筛选一套简便而有效的奶水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将2021—2022年广西某奶水牛养殖场99头产后患病成年奶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可溶粉溶液(简称A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溶液(简称B组)和宫炎清(简称C组)进行子宫内灌注治疗,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愈率由高到底依次为A组(75.76%)、B组(67.65%)、C组(53.1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1疗程有效率B组(44.12%)、A组(42.42%)显著高于C组(18.75%)(P<0.05);第3疗程有效率A组(9.09%)显著低于C组(25.00%)(P<0.05),B组(2.94%)极显著低于C组(P<0.01),但总有效率A(87.88%)、B(82.35%)、C(75.00%)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这3种治疗方案均有助于提高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但各有优劣,其中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治愈率虽略低于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可溶粉,但见效相对更快,而宫炎清的治愈率和见效时间均稍逊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非抗菌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6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分为3组进行非抗菌治疗试验,1,2,3组分别采用催产素,氯前列烯醇和碘溶液治疗。结果表明:1,2,3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分别为80,5%,12.2%,7.3%,86.4%,9.1%,4.1%,69.60%,21.7%,8.7%。 相似文献
14.
清宫散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椎板式血液粘度仪检测了中药方剂-清宫散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全血粘度、全血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系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牛,经清宫散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空白对照组奶牛首次采血时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与试验组奶牛治疗前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奶牛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宫散能改善患牛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粘度,进而达到活血化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最常见的奶牛产科病之一。为了查清淮安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及相关原因,以便有目的进行综合防治。在淮安市的6个县区,每个月每个地区抽样30头,12个月共抽样2160头2~8岁的分娩奶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淮安市分娩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为34.1%,发病和季节、地区、饲养方式、奶牛年龄、胎衣滞留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一种生殖疾病,可导致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降低、淘汰率增加、治疗期间奶源废弃、管理及治疗成本增加,也是导致奶牛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众多,主要有阴道镜检查、Metricheck装置评估、子宫细胞学检查、抗生素疗法、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激素疗法、臭氧新型疗法等诊疗技术。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可视化检查方法,利用内窥镜直观评估奶牛阴道内分泌物性状确定子宫内膜炎严重程度;Metricheck装置是根据阴道内分泌物含量和性状,设置不同评分值评估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和繁殖性能;子宫细胞学检查通过子宫细胞刷、灌洗或活检技术确定子宫内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的比例,设定奶牛产后不同时期PMN最佳阈值诊断子宫内膜炎;抗生素疗法通过宫内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抗生素等途径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成本低,见效快,是目前治疗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最常用的疗法;中药疗法筛选不同组分的中药复方制剂,通过调节奶牛机体免疫系统,改善子宫内血液循环,抑制致病菌繁殖,促进子宫恢复正常生理机能;中西医结合疗法兼具中药辩证治疗的优点和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激素疗法中前列腺素通过诱导黄体溶解,消除黄体酮产生和免疫抑制,刺激子宫复旧,降低产后奶牛长期子宫感染和炎症的风险;臭氧新型疗法是将臭氧制作成泡沫制剂、油制剂等产品通过宫内灌注杀灭病原菌。这些诊疗技术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过程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对评估产后奶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介绍这些诊疗技术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YAN Bao-qi DONG Shu-wei WANG Dong-sheng NA Li-dong YANG Hong-zao ZHANG Shi-dong YAN Zuo-ting 《中国畜牧兽医》2016,43(3):683-688
In the absence of clinical symptoms,dairy cows with subclinical endometritis are defined as sustainably extensive infiltration with the polymorphonuclear cells (PMN) in endometrial samples,and it often lead to dairy cow with repeated infertility.In China,the infertility proportion of dairy cows is 50.62% caused by endometritis,in which 90% is caused by subclinical endometritis.It is difficult to be observe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subclinical endometritis,and the best treatment time is delayed in the most cases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So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to make correctly and timely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At present,the main diagnosis methods of dairy cows subclinical endometritis are vagina endoscope method,cell brush,biopsy technology,ultrasonic diagnosis technology,leukocyte esterase method and so on.However there is no uniform criterion.Different diagnosis methods of subclinical endometritis were summarized,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subclinical endometritis diagnosis more accurately and earlier,and reduce the losses of dairy farms. 相似文献
18.
19.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在以子宫内膜被嗜中性粒细胞(PMN)持续性的广泛浸润为主要特征,没有直观的临床症状,经常导致奶牛屡配不孕。在中国,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的比例达50.62%,且由隐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占其中的90%。由于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发病初期不易被观察到,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如何对其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阴道内窥镜法、细胞刷法、活体组织诊断法、超声诊断法及白血球酯酶法等,但目前这些诊断方法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本文对几种不同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更早、更准确地诊断隐性子宫内膜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