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几年,哈尔滨地区养鹅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鹅经济”,但鹅疫病的流行及其较高的死亡率却成为规模化饲养的严重障碍。现将本地区常见的几种鹅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  相似文献   

2.
疫病对发展养鹅威胁很大,因此,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和“防重于治”的方针。现分别介绍鹅常见的和新发现的疫病防治办法。 1.小鹅瘟和鹅出败。小鹅瘟和鹅出败都是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前者为病毒,后者为巴氏杆菌。 这两种疫病的流行季节不同;小鹅瘟多在冬春季流行,常是二三年发生一次。鹅出败四季流行,尤以秋季流行最猛。传染对象不同;小鹅瘟只感染雏鹅,不感染中、大鹅及其它家禽。鹅出败则感染中、大鹅及其它(?)  相似文献   

3.
鹅副黏病毒病是云霄县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排灰白色稀便、肠道黏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流行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临诊中,发现该病易与“蛋子瘟”(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并发或继发;诊断时易与小鹅瘟、沙门氏菌引起的白痢杆菌病、禽流感相混淆。尽管有鹅副黏病毒疫苗以供预防,但免疫失败的病例仍时有发生。为此,  相似文献   

4.
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蛋”是指产蛋季节产蛋母鹅,“子”宫(卵巢、输卵管)受到损害引起的疫病(“瘟”),有的地区也叫做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相似文献   

5.
1小鹅瘟1.1症状小鹅瘟多发于25日龄以下的雏鹅。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病鹅急剧下痢,并为清除鼻内分泌物而摆头,所以又叫“摇头瘟”。病鹅死前有神经症状,排带气泡的粪便,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剖检发现病鹅小肠中后段,尤其是卵黄柄及回盲部附近有急性卡他性、纤维素肠炎(即腊肠样栓子)。抗菌素治疗一般无效。1.2防治母鹅产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苗;引入小鹅后立即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每只1mL;发生小鹅瘟时紧急接种小鹅瘟蛋液。2禽出败2.1症状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最急性病鹅常突然死亡而无明显症状;急性型体温…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 ,只有雏鹅得病 ,特别是 3— 2 0天龄的雏鹅。病雏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严重的肠炎 ,小肠粘膜脱落 ,坏死 ,并和渗出的纤维素性物混合在膨大的中后段肠管形成“腊肠样”栓子 ,堵塞肠腔。近期笔者诊治了一起已免疫二次的雏鹅发生本病的病例 ,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3月 2 0日本县某养鹅户购进 1日龄雏鹅 2 0 0只 ,买回当日每只注射抗小鹅瘟血清 0 5毫升 ,1 0日龄注射小鹅瘟弱毒苗 ,4月1 3日早上发现有 1 7只雏鹅精神不振 ,严重下痢 ,还有 3只已…  相似文献   

7.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做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20多年来,用雏鹅用活苗免疫10余亿只雏鹅和雏番鸭,保护率达95%左右。上述三种生物制剂能有效地控制和防制本病的流行发生。但近期,小鹅瘟在许多地方又流行发生,造成较高死亡率,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为此特作如下论述,供同行和生产者防病参考。  相似文献   

8.
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蛋”是指产蛋季节产蛋母鹅,“子”宫(卵巢、输卵管)受到侵害,“瘟”是指从而引起的疫病,有的地区也叫做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其特点是:专门侵害产蛋期的母、公鹅,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病,直至产蛋结束而停止,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雏鹅,并且以21日龄以内的雏鹅较为多见。现将防治小鹅瘟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1预防(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选择没有感染过小鹅瘟病毒的种鹅。笔者认为许多小鹅瘟的爆发,都是由于孵化期或在出雏期间感染小鹅瘟病毒造成的。因此,应在种蛋入孵前做好种蛋和孵化环境的严格消毒,保持良好的孵化卫生条件。(2)对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小鹅瘟疫苗预防接种,使雏鹅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一般可在15日龄内抵抗小鹅瘟病毒的侵害,这是预防小鹅瘟的有效措施。对雏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注射是不可取的。因为注射疫苗后,机体一般在7天左右产生抗体,15…  相似文献   

10.
鹅的鸭瘟病毒感染也称鹅病毒性溃疡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市由于过去养鸭少,养鹅更少,未见鹅的鸭瘟病毒感染的报道。近一年来.我市的养鸭业、养鹅业开始起步,鸭、鹅存栏量不断增大.鸭、鹅混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使该病的发生流行具备了客观条件。现将我市发生的一例鹅的鸭瘟病毒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4小鹅瘟的流行与有效防治措施 1956年苏北农学院牧医系(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在江苏省扬州市发现小鹅瘟。196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教授从扬州市流行的小鹅瘟雏鹅病料中分离到小鹅瘟病毒。自1962年研制成功小鹅瘟抗血清,1963年研究成功种鹅活疫苗,1980年研究成功雏鹅活疫苗,1996年活疫苗通过部规程及生产文号,43年来,用抗血清作紧急防治和预防22亿余只雏鹅,保护率达95%左右;用种鹅用活苗免疫1亿余只种鹅,使50余亿只雏鹅保护率达98%左右.  相似文献   

12.
危害鹅的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及寄生虫病。概述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及鸭瘟病毒感染3种常见鹅的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和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危害鹅的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及寄生虫病。概述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及鸭瘟病毒感染3种常见鹅的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和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1小鹅瘟1.1临床症状小鹅瘟多发于25日龄以下雏鹅,发病率、死亡率高,急剧下痢,病鹅常为清除鼻内分泌物而摆头,所以又叫“摇头瘟”,病鹅偶尔死前有神经症状,排带气泡的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部检仅见小肠中后段,尤其是卵黄柄及回盲部附近有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肠炎,即腊肠样栓子。1.2防治方法⑴母鹅产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苗(1mL/只);⑵小鹅买回后马上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按1mL/只注射;⑶发生小鹅瘟时,紧急接种小鹅瘟蛋液。2禽出败2.1临床症状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病,最急性型病鹅突然死亡,无明显症状,急性型体温升…  相似文献   

15.
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有的地区也叫做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其特点是,专门侵害产蛋期的母、公鹅,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病,直至产蛋结束而停止,病鹅治愈后也失去种用价值。从危害种鹅的产蛋率、出雏率这个角度来说,该病是影响鹅业发展的重要疾病。种鹅“蛋子瘟”是由鹅生殖道感染的传染病,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养鹅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对养鹅生产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7.
<正> 鹅的“蛋子瘟”、“禽霍乱”,“小鹅瘟”等三种疾病仍是养鹅事业中常见病、多发病,对养鹅事业的发展危害很大。为了确实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我们采用了三种苗在短时间内作”一鹅三苗”的免疫接种试验。在大群饲养的种鹅群中作了广泛性的免疫接种,获得满意结果,现将情况总结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农村鹅业发展较快,但鹅病及其危害也随之增加,其中对养鹅业危害较大的有小鹅瘟、鹅蛋子瘟、鹅鸭瘟和由饲料因素引起的软骨病。现将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几种鹅病及其防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1小鹅瘟1.1临床症状小鹅瘟多发于25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死亡率高,急剧下痢,病鹅常为清除鼻内分泌物而摆头,所以又叫“摇头瘟”。病鹅偶尔死前有神经症状,粪便带气泡,呈黄色或黄白色;剖检发现小肠中后段,尤其在卵黄柄及回盲部附近有急性卡他、纤维素性肠炎,即腊肠样栓子。抗  相似文献   

20.
抗小鹅瘟母源抗体是由种母鹅经卵传递给雏鹅 ,具有抵抗小鹅瘟病毒侵袭 ,保护雏鹅不受感染发病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免疫监测及攻毒试验 ,测定雏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和对强毒攻击的保护效果 ,为制定防制小鹅瘟病的措施 ,更有效的防治好本病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种鹅 选一养鹅户饲养种鹅 6只 (♀ 5只 ,♂ 1只 ) ,供小鹅瘟疫苗免疫。1.1.2 雏鹅 来源于免疫鹅种蛋孵化鹅雏 2 4只 ,为母源抗体检测组 ,供采血测定母源抗体。另选无母源抗体雏鹅 15只 ,隔离饲养 ,作为对照组。1.1.3 小鹅瘟疫苗及强毒 系黑龙江省兽医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