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胸径、树高、密度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阶数为1时,胸径和树高互为Granger原因,这从理论上证明建立胸径和树高模型和密度管理曲线是合理的。当滞后阶数为2时,密度是胸径、树高的Granger原因,树高是胸径的Granger原因,胸径不再是树高的Granger原因,说明胸径、树高、密度3个林分因子中,密度、树高的影响更深远,所以在森林培养时,一方面要更加注意林分密度,优化林木的营养空间,促进林木因子的全面生长,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对树高的培养,以维持树高对胸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西双版纳景洪市景哈试验点团花与马占相思混交林4年生的统计分析证实,团花纯林树高年均生长量为2.73 m,是混交林树高的1.26倍,纯林胸径年生长量为3.24 cm,是混交林胸径的1.44倍.混交林伴生树种马占相思对团花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厚朴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对其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厚朴品种选优及丰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了10~14 a的90个厚朴单株样本,测量其单株树高、胸径、树皮厚和树皮产量,通过建立和分析厚朴产量回归方程可知,胸径、树高和树皮厚与产量均成正相关关系;胸径、树高、树皮厚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胸径、树高、树皮厚,其中胸径对产量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树高对产量的间接影响稍高于直接影响,其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胸径对产量产生影响,树皮厚主要通过胸径和树高对产量产生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对油松中龄林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顺县和太原东山25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研究林分密度对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特征的影响,以及生长特征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枝下高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冠幅、胸径均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950株/hm2时,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林分密度为3 05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冠幅、冠幅与枝下高显著相关;林分密度为5 6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冠幅、枝下高,树高与冠幅、枝下高及冠幅与枝下高间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以关帝山国有林场3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因子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枝下高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树高有微弱增大的趋势,而冠幅、胸径均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2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冠幅显著相关,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725株/hm2时,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各生长因子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1 4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极显著相关,胸径与冠幅,胸径与枝下高,树高与冠幅、枝下高,枝下高与冠幅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尿素为氮源、过磷酸钙为磷源,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了闽南地区种植马占相思胸径、树高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当尿素为1.04~4.09g/株时,树高和胸径都随施用尿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过磷酸钙为0.88~3.49g/株时,树高和胸径也都随施用过磷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氮磷含量施肥处理对马占相思树高和胸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处理9的施肥数值对树高、胸径的生长促进最大。试验结果可为闽南地区马占相思造林的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年生红椿试验与示范林不同坡位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椿幼林生长阶段,坡位是影响其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主效应影响因素,不同坡位上红椿幼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极其显著(p0. 01),红椿幼林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并且不同坡位间导致的生长量差异在50%以上;其他立地因子如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红椿幼林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较小,但对林分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p0. 05)。可见在丘陵或者山地进行红椿造林时,坡位是影响红椿幼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子,在山体中下坡营造红椿丰产林,可充分保证红椿林分的生长量,同时充分发挥红椿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时11年生杉木测交系设计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36.95%、44.77%和53.36%,树高、胸径的特殊配合力占绝对优势,材积的一般配合力占绝对优势,在杉木生长的遗传改良中,应以利用树高、胸径的非加性效应和材积的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树高、胸径、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6.17%、16.39%和19.14%,遗传力适中.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236和75为最好亲本,75×72、71×236、237×236、80×23、118×72、14×23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红松实生种子园建园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3 a生容器苗做定植材料效果好,结实量较裸根苗提高59.33%;陡坡立地条件母树生长最好,缓坡次之,平地最差;建园的232个家系中树高、胸径均为正选择的家系数为89个;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均高于5%、10%、15%的家系数分别为41个、12个、6个.优树树高单株和家系遗传力均大于胸径遗传力,且树高和胸径单株遗传力均小于家系遗传力;露水河、八家子和敦化三地种源树高单株和家系遗传力均大于胸径遗传力,且树高和胸径单株遗传力均小于家系遗传力.露水河种源树高、胸径单株和家系遗传力均高于三地种源,树高、胸径单株遗传力分别高出20.0%和20.6%,树高、胸径家系遗传力分别高出10.64%和11.63%.  相似文献   

11.
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在不同高度(5、10、20、30、40、50 cm)伐桩的萌芽性能和生长量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萌芽点数不受伐桩高度影响;桩高为30 cm时萌芽条地径最大;单株平均生物量、萌芽条数、萌芽条高度随着伐桩的增高先增加后减小,且在桩高为20 cm时出现最大值,适合应用于樟树萌芽原料林营造。  相似文献   

12.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uchumacher式:H=1.3+αe^-b/D为基础,分析了模型参数a、b与林分因子(优势高Hd,断面积平均直径Dg等)的关系,结果表明:a与优势高Hd的最为密切,b与林分因子间的相关不紧密。确立了a=a1Hd^b1关系式,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模型:H=1.3+a1Hd^b1e^-b/D(简记为smk式)。分析表明:a1、b2无地区显著差异,b地区差异显著;作为近似,同一树种各地区间都取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天然赤松胸径与树高相关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吉林省延边天然赤松集中分布地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定了384株天然赤松样木的树高与胸径,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树高与胸径的相关模型,拟合了其最佳回归方程为H=16.9878e-5.276 4/D,经显著性检验,呈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系统误差为0.0149%.  相似文献   

14.
幼年赤桉胸径与冠幅、树高、材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试验地的1470株赤桉进行树高、胸径、冠幅的测量,并计算出样木的单株材积。把胸径分别和冠幅、树高及株材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用SPSS软件对所选模型进行曲线估计。结果表明:其中幂方程的 R2最大,F 值亦为最大,说明赤桉胸径与树高的幂关系显著,可确定赤桉胸径与树高的最优回归方程为H=1.804D0.673。胸径—冠幅,胸径—材积的最优模型分别为CW=0.674D0.561,V=0.0001614D2.341。分别对3组最优模型进行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材积的3个最优回归模型预测误差均在±3%以内,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估算立木树高、冠幅、材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雷州林业局2002年森林二类调查的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林分1071块样地中279块样地材料,进行蓄积量与胸径、树高、密度及其之间关系的探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树高与密度;树高与胸径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但两者的生长随着造林密度的加大而显著下降。因此,进行W5无性系林分密度试验,提出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提高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快捷、准确测定杉木树高,采用伐倒木的胸径、绝对削度,建立这两个因子与树高的回归方程.以估测树高。试验结果表明,树高估测精度为94.8%以上,系统误差在0.08%以内。采用树高估测法,还能提高林木蓄积的测定精度,减少出材量的设计误差。  相似文献   

17.
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萌生枝数量受伐桩高度和直径的影响,当伐桩高度较低时,萌生枝数量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0cm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线关系;伐桩萌生枝数量随着伐桩直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径30~50cm的伐桩萌生枝数量最多;3)伐桩萌生枝数量与最长萌生枝高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存在“萌生枝数量——高度权衡”现象;4)间伐第6年,伐桩的存活率为97.01%,强度间伐区萌生枝高度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区;5)调查期间,辽东栎伐桩萌生枝数量逐年下降,伐桩产生的萌生枝数量越多,后期萌生枝死亡的数量也越多,表明伐桩能够自我稀疏,存在“萌代主”现象.在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伐桩萌芽潜力很大,应合理利用;间伐时伐桩高度应尽量低于20cm;伐桩直径在30~50cm更有利于其无性更新;间伐后伐桩应及时除蘖定株,促进萌生枝生长;间伐强度30.0%(强度间伐)更有利于辽东栎伐桩萌生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项生长指标的楠木胸径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耿雄 《林业科技》2011,36(2):41-44
收集了楠木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分别参照常规的线性、乘幂、指数、对数及双曲线等单因素变量模型,构建了基于多项生长指标的胸径估测方程.结果表明,基于树高、枝下高、冠幅等多项生长指标的胸径估测较单因素变量估测模型效果更优;楠木胸径估测的首选模型为:D=205.6074e-74.0621/H+0.0027e12...  相似文献   

19.
会同杉木人工林的树高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会同县170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用Weibul分布函数模拟出直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树高曲线理论模型,推导出树高分布预估模型,同时进行了精度分析和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