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汉平原棉产区,长期生产形成了粮-棉-豆-水杉的种植格局,为水杉大造桥虫的暴发、蔓延提供了食物基础。沙洋二农场连续四年运用“水杉大造桥虫综防技术”,在不打破现有种植格局的前提下,维持了有虫不成灾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平均虫口密度1991年21条/株,综防后1994年下降到3条/株,综合防治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益阳地区林业部门,从一九七三年以来,先后在南县、沅江、益阳等县的平湖区和国营大通湖、北洲子,金盆、茶盘洲、千山红等五个农场共推广水杉造林达3000万株。经过间伐和更新后,现在还保存2074万株,其中成片林900万株,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水杉自然群落,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区)的交界处,其中98%的原生古水杉分布于湖北省利川市。根据水杉普查资料,世界上水杉原生古树共有5746株,其中胸径在2米以上的仅有4株。根据胸径的大小,将5746株古水杉进行编号,位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街头,树龄近1000年的一棵大水杉被列为第一,成为“世界水杉之  相似文献   

4.
曾联盟 《森林与人类》2002,22(11):35-36
8月上旬,参加由中国地质大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美国布莱恩特学院和湖北恩施州在武汉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水杉会议的40多位中外专家来到湖北省利川市,实地考察了谋道、忠路一带的水杉原生种群。为改善这一世界上硕果仅存的5700多株水杉原生种群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专家们建议尽快在水杉原生地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中国水杉研究中心和水杉基金会。水杉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身价呢?水杉的发现,可以说是植物学上的一件大事。目前世界上仅现存此一种,且天然分布仅局限于湖北、重庆、湖南三省市交界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的局…  相似文献   

5.
棉褐带卷蛾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李建豪,李东平(大邑县林业局)棉褐带卷蛾”(Adoxophesorana)属鳞翅目卷蛾科。该虫于1991年在我县晋原镇和王泅镇县管公路两旁大发生。危害水杉一万余株。该虫取食水杉叶片和嫩梢,平均有虫株率达丑00%,虫口密度平...  相似文献   

6.
在湘西北武陵山腹地龙山县洛塔乡,有一处我国最小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国虽说有6公顷,但叩%的是水稻田,只有3株残存地球上最高的野生古水杉才是真正的保护对象。水杉自1941年和1948年相继在湖北利川水杉坝、谋道溪及四川石柱县被发现后,有学者断言:川鄂交界的水杉原地可能是这种植物在地球上唯一的“避难地”了。1974年4月,湖南传出了振奋植物学家的喜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科所技术员蒋传过,在距利川、石柱100公里左右的龙山县洛塔乡发现3株古水杉。这一发现,把水杉残遗分布区的东界扩大到东经10923’的湘西武陵山西段.而且…  相似文献   

7.
水杉尺蛾(大造桥虫长江流域亚种)Ascotis selenaria dianeria Hubner,又名棉尺蛾,该虫曾在长江流域为害棉叶,1987~1989年在南县、沅江、汉寿等县及湖北、江苏一些地区对水杉造成严重为害,成为水杉的灾害性害虫。作者通过观察其生物  相似文献   

8.
烈日当空,驱车行驶在华容县境内的省道S306和华注公路,两旁绿树挺拔,枝桠伸展,浓荫蔽路,仿佛穿行"绿色隧道"。今年,这样的"美景"由县政府出资250多万元买了下来。该县境内的省道S306和华注路两旁全部种着水杉,栽种于20年前,近1.4万株,现在平均胸径约26厘米,树高约18米,形成长约25公里的绿色林带。水杉林带不仅防止公路两边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公路路基,更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由于水杉林分属护城、新河和终  相似文献   

9.
水杉故乡珍闻张卜阳湖北利川西部水杉坝一带,是天然水杉的分布区,现存的数干株水杉母树散布在山谷的村旁、溪旁、地旁,郁郁葱葱,是珍贵的水杉种源。保存的水杉古树,苍翠挺拔,高耸入云,极为壮观。在田坝中遗存的古树根蔸也时有发现,是水杉原始林的遗迹。前来采访的...  相似文献   

10.
1976年我场第一次繁殖水杉苗,母条从外地调入。为了自力更生解决种条问题,我们采用埋棵育苗法繁殖水杉1.1亩,总产苗量32712.9株,亩产29739株,平均苗高54.5厘米。埋棵育苗的好处是:(1) 母株具有根系,成活率极高。据10月8日现场调查,1.1亩水杉全部满苗,没有断条缺苗现象,而在相同条件下,埋条育苗断条现象严重,硬枝扦插苗成活率也只有76.5%。(2) 产苗量高。每亩产苗29739株,为埋条法的1.6倍,为硬枝扦插法的1.8倍。(3) 苗木健壮。平均苗高54.5厘米,为埋条苗的2.8倍,为硬  相似文献   

11.
水杉林下扦插水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县从1982年起在县林科所水杉林下进行了扦插水杉、留床繁育试验。通过六年实践,取得初步成效。试验调查数据分析整理如下: 一、试验地和试验方法试验地选择在县林科所1982年春季营造的水杉林地中,树种水杉株行距3×4m,定植苗龄三年。林地为中壤土,地下水位1m,PH值7.2。苗床设在林行间内,床宽3.0m,床高0.2m。林木株间扦插1行水杉,编序号为1行,床面上扦插6行水杉,行距0.5m,从东往西编号2—7行。每亩扦苗8万株,第二年留床8000株,  相似文献   

12.
利川这个以古老稀有的树种——水杉而闻名国内外的地方,人们称它是"水杉的故乡".建国以来,它对我省和全国乃至世界水杉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国内许多省、国外遍及亚、非、欧、美等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的水杉,其种原都来自"水杉的故乡".今天,"水杉故乡"的水杉如何?利川县委对水杉十分重视,近几年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保护和发展.使水杉出现一派兴旺景象.从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胸径在20厘米以上水杉树现有5426株,其中胸径40厘米以上的有2000株,每年提供的水杉种子都是来于这些母树.1964  相似文献   

13.
千年树木     
正1941年,国民党中央大学森林学教授干铎在途经湖北万县时,发现了一株500多岁的古树,所采标本几经辗转,于1948年被植物学家胡先骕、郑万钧教授鉴定为水杉,并在同年发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论文,推翻了"水杉早已灭绝"的定论,轰动了20世纪的世界植物学界。当时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称——"发现活水杉的意义至少等于发现一头活恐龙"。追忆战火纷飞年代我国植物学家为这株"水杉王"书写的传奇故事,给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育良种,改善水杉、池杉的遗传品质,促进速生、丰产、优质。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从1973年以来,开展水杉、池杉种子园营建工作。几年来,我们共收集水杉优树48株,池杉优树66株,落羽杉优树15株,墨西哥落羽杉母树2株。嫁接成活各类苗木17486株,其中:水杉12711株,池杉4330株,落羽杉403株,已定植种子园300亩(水杉210亩,池杉80亩,落羽杉10亩)。1974年定植的水杉种子园,1975年育两株开始开雌花,1976年又有6株共结球果近100个,今春又嫁接水杉、池杉、落羽杉苗23900多株,预计明春可完成450亩的建园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湘东南罗霄山脉西南麓的资兴市烟坪乡燕窝村,有一株树叶像松树,树形像杉树的古树,当地上名称水杉。其实不然,虽与水杉有亲缘关系,但同科不同属,它的学名叫水松,与水杉一样,是中国特产的珍贵志老于遗树种。这株水松长在村前小溪边,树高22米(主悄已枯断),胸径203厘米,树干基部往槽状膨大,布满裸露1米的膝状呼吸根,干基直径263厘米,堪称水松之王。主干通直挺拔,倒枝细长下垂,树经呈宝塔形,远观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冠幅荫地约100平方米。主干开始空心,生长良好,树龄约800年。这株源于野生的古木松建材时就有,历代精心养…  相似文献   

16.
我县从南方引进近百株水杉苗试栽,15年来生长表现良好。现平均树高15米,胸径21厘米,最大树高达17.5米,胸径34.8厘米。树体高大美观,干形园满通直,很受群众欢迎。1970年以后,我们自力更生,就地取条,进行扦插育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苗量由1970年的125株,发展到1973年的40多万株。但由于我县春季气温上升不够稳定,旱风多,雨水少,气候干燥;加上种条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扦插成活率比较低。为了提高水杉扦插成活率,加速水杉的繁殖,1973年我们采用5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条处理20小时,试验效果较好。浸条后提早15—20天生根,成活率一般提高15—30%,出圃率提高10%左右。苗木高达30匣米以上,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表一)。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地理环境复杂,水热条件良好,树木种类繁多,古村、大树不少。笔者现拾数株,以飨本刊读者。1.水杉王利川县小河乡是举世闻名的“活化百”水杉的原产地,有数千株高大挺拔的水杉母树。其中是大的一株,树龄约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水杉     
大熊猫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而在植物界,水杉也有“活化石”之称。故乡就是水杉现存的少数地方之一。每年春天,都能看见它们发出新芽,吐出新叶、抽出新枝,显出勃勃生机。水杉的叶片呈羽状,每一小片之间平行地横生着,从不交错或者是显得零乱。水杉的树干绝没有一株是弯曲的,无论生长在什么地方,都长得笔直,整个树型呈锥状,稳稳当当地扎根地里,从不摆出怪异的姿态招摇。水杉作为一种针叶落叶乔木,在距今一亿年前的白垩纪时,起源于北极圈内。到了新生代的早、中期,随着其它植物因气候变寒而逐渐南移,广布于北半球的格陵兰…  相似文献   

19.
旧宅门前两株杉□杨海云一家人在集镇生活、工作,随遇而安。可我还常常偕妻回乡下旧宅,看看门前两株水杉树。世人多有癖好,我们独钟情于这两株水杉。青年时期的我乃一介书痴。与兄弟们分居另立炉灶时,便与妻一起手植两株水杉于门前,寄托相伴相生自立自强的希冀。当时...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杉样木胸径及其伐倒木原条材积,选择二次抛线模型进行回归,编制出了泗洪县水杉一元立木商品材积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