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是,遥指杏花村",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清明诗,其实是想和您聊聊清明时节的故事。清明节前一天定为寒食节,要千家万户禁火吃冷食?这竟是和一场森林火灾有着重大关系!究竟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2.
竹林人家     
听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林业站站长说,有一位安吉竹农在该镇的里市坞村承包了四百余亩竹林,值得一瞧。 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春,笔者约同报社的二位主任驱车前往。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晨雨,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到了店口镇,会同林业站长继续前行。宽阔的柏  相似文献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读着诗句,眼中顿时一幕凄凉落寞的景象,天地茫茫,风雨瑟瑟,人在路途中的那份心悸,从眼中蔓延至内心深处,不由得让人心情阴郁。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每逢这时,人们总会想起那些离我们远去的前辈、师长与亲友,以虔诚的心情寄托哀思,向逝者献上心中的祭奠和崇敬。烧一叠纸钱,点三柱香,叩首下跪,追忆逝者的点点滴滴,让思念化作袅袅青烟随风而去。  相似文献   

4.
<正>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天气当一年之中太阳到达黄经15°时,斗指乙,这年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就来到了。每年的清明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交节,公元2023年的清明是在4月5日09时07分。清明,清,清澈洁净,万物以水为净,可见此时降雨较多,后世也有诸多古诗可以论证。明,明朗明净,在雨水的滋润下,在春的回归中,清明标志着生机盎然的图景即将呈现在这片土地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相似文献   

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节期间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追思革命英烈,寄托抒发我们的情感和思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6.
鸣早     
正清明时节,来到重庆巴南区,正好应了那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人常说,春雨贵如油,但南方的春雨似乎有点多情,虽然已进入四月,但这里依然阴雨连绵,潮湿阴冷。巴南区地处长江南岸丘陵地带,地质地貌形态多样。境内除少数海拔高的山头外,一般均为1000米以下的低山,有云篆山、燕尾山脉、樵坪山、白庙子山、天井坪山脉、桃子荡山脉、茶坪山脉、丰盛山脉、石油沟山脉、太公山山脉、石岭岗山脉11座山和山脉。  相似文献   

7.
银川植物园的主任在一篇文章中曾写了这样一首诗: 沙漠明珠何处寻?银川十里树森森! 红黄蓝绿添新意,塞上江南第一春! 诗的第三句,“红”指红花,“黄”指黄沙,“蓝”指蓝水;“绿”指绿水,这里写的是银川植物园。 早在二千年前,位于宁夏中部黄河两岸的这片广袤土地,虽然也号称“塞上江南”(亦称银川平原),但过去的银川市却是很荒凉的,有这样一首民谣:  相似文献   

8.
元旦谜趣     
在制谜中,常常可以用一个谜底设计出不同的谜面。这样的灯谜,只要相扣得当,猜起来也妙趣横生。读者朋友,在欢庆千禧年元旦期间,如果你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猜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会更加快乐而有意义。以“元旦”为题材可设计出很多有趣的灯谜。例如:“细看园中景,旧貌变新颜。”第一句扣“元”,第二句用笔划移位法将“旧”移变为“旦”,这不是“旧貌”换“新颜”吗?“清明前一日”。本来“清明”专指清明节,这里却另辟蹊径,另解为“清朝、明朝”。在这两个朝代之前自然是“元”朝;“一日”合之为“旦”。“一一看分明”。这是…  相似文献   

9.
在枫叶流丹的深秋时节,输得浮生半日闲,我和二三友人去秋游岳麓山。满山的枫树在绿过了春育过了夏2后,在秋风与秋霜的助威之下,忽然一声呐喊,纷纷举起了火把,将岳麓山烧成了一座火焰山。在山中的青枫峡与爱晚亭留恋复留连,我不由轻声吟咏起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于这首诗的佳妙之处,可说前人之还备矣。如黄生《唐诗摘抄》;“次句承上‘远’字说,此未上时所见。三四则既上之景。诗中有画,此秋山旅行图也。”黄叔灿《唐诗笺注》:“‘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诗…  相似文献   

10.
早胜塬畔杏花村文\刘浩宁图\田葆华在宁县经济林基地建设中,有一个满村遍野杏林密布的“曹杏村”,它就是大庄村。大庄村的曹杏闻名遐迩,每年春季,陕、甘、青、藏、宁等省区前来购苗引种者络绎不绝;四月杏花开放时节,踏青赏花者更是川流不息;六月是丰收的季节,曹...  相似文献   

11.
赵正兴 《中国林业》2011,(22):40-40
古有王维之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钱起的“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沈周的《辛夷墨菜图》,周之冕的《杏花锦鸡图》不一而足。辛夷之美自古有之,片片辛夷之花,虽然无意却表露了诗人的自然之思,清明而纯净地倒映着诗人心中的自然之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扬沙、沙尘暴及浮尘天气,仅3月至4月上旬就达7次之多,次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早,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所罕见。有人形象地比喻说:“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风沙危害天气频繁发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西北东  相似文献   

13.
梧桐、桐地,与有虞氏南京博物院王少华梧桐,即桐树。“五沃之土,其木宜桐”,树种有白桐、青桐、赤桐等,清明报叶,一年拔三四尺,或七八尺。“实如乳尖,长而成。”《诗》称,“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则其富厚之貌。又“羽畎夏翟,峰阳孤桐”,表明它多生长于东南地...  相似文献   

14.
观《中国历代诗话选》,偶有所获,特辑数笺,供读者茶余饭后谈笑之资。东坡解诗北来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三年拜相,推行青苗法——新法,持不同政见者畏于权势,不敢直陈异议,有人题诗于开封(洋京)相国寺墙上,其诗云:“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笠落拓条。阿浓去家京洛远,惊心寇盗来攻剽。”时人观诗,以为丈夫外出,其妇在家担忧乱世之作。直至王安石里相之后,苏东坡被召回朝廷,同僚祝贺,饮酒于相国寺,请教他详解诗意。东坡云:全诗于时世有所讽喻。从皆诗第二句可以得其人名。第一句“终岁”,年终岁末当为…  相似文献   

15.
访苹果第一乡骆士正,刘先成去冬时节,我们走访了号称“天下苹果第一乡”的临猗县北辛乡。这里是新崛起的全国最大的乡级苹果生产基地,有四项居全国第一:全乡果园面积5.5万亩,人均2亩,全国第一;年度总产量达2亿公斤,全国第一;保鲜贮藏1.5亿公斤,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6.
住宅绿化、美化很有学问,它不仅反映出中华文化丰富内涵,而且还体现环境工程学的意义。不论春季还是秋季绿化季节,只要在庭院植入适合的树种,都会“花红叶茂报春晖”,达到宅美、树美、环境美的理想目的,那么,什么树种才适合医院栽植,绿化还有其他说道吗?现就个人观点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树种庭院宜栽植桃、梅、李、杏、枣、榆、杨、柳、桦、柏、梧桐等树种。时间有些谚语一语中的。正月种松二月杉,三月种竹条条生;春夏秋冬可栽柳,就看动手不动手;清明雨水多,随手也栽活;清明时节栽树多,恰是修个安乐窝。地点《相宅经纂》认…  相似文献   

17.
菊名品趣     
金风送爽,玉露生凉,眼下正是“艳艳秋菊夺春华”的时节,一株株菊傲霜怒放,把秋色渲染得胜似春光。菊花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命名也别具特色。绝妙的秋菊题名并不是诗句,却如诗一样赋予欣赏者以美感和激情。这些题名的画龙点睛、摄取秋菊之精魂,是精心的艺术创作。比如,以花色命名的,白色菊有:“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月涌江流”;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黄莺出谷”、“泥金狮子”、“沉香托桂”;绿色菊有:“绿阳春”、“绿柳垂荫”、“春水绿波”;白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红色中夹白的叫:“枫叶芦…  相似文献   

18.
树草与花草     
作为一个具有绿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常常与绿树和鲜花分不开。在我国,一年到头有过不完的树节与花节。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花节。北有冬梅,南有春兰。在北方,每到春节,红梅盛开。此时人们在冬梅上配上各式各样的冰灯和冰雕,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在南方,许多人家在庭院和阳台上种植的各种兰花竞相开放,那阵阵的幽香,预示着一年的春华与秋实拉开了序幕。夏历三月的清明节,也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扫墓、踏青、植树、吃青……所有的活动都和绿色联系着。“清明时节雨纷纷”,在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人们在清明这天,采来挂着一串串绿宝石的柳条儿,插在门旁檐下,插在溪水边,栽在  相似文献   

19.
但愿食有肉居有竹冯昌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一诗句我从未忘怀,那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竹子。说起来有趣,小时候的一个春天,我在竹林中与小伙们一起玩“抓汉奸”游戏,将帽子脱放在一根竹笋尖上,突然雨来了,我没拿帽子就跑回家,第二天去取帽子时,竹笋的快速...  相似文献   

20.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杜鹃花开时。可是,每年这个季节,我的心情便会格外地沉重起来,童年随母亲采摘杜鹃花的情景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七岁那年的阳春三月的一天,母亲起了个大早,带着我匆匆向村外那片杜鹃林赶去。“采青,要赶早……”母亲背着背箩,挽着我纤瘦的小手,一边走着一边对我说,“迟了,好花都叫早起勤快的人采摘去了,怕是连花瓣也难拾着呢……”虽说已是春天了,山野的早晨还是颇有几分寒意的,母亲不时用她那温暖的双手捂搓着我的小手,间或还捂捂我冰冷的鼻尖和瘦削的小脸。至今,每每回想起我母子相依的那一幕,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