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7个品种(系)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8010-24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 3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53%;其次是3213,折合平均产量2 3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5.72%;承9835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张98-7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汾豆93号折合平均产量2 3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3.28%;国安3号折合平均产量2 2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0.57%;陇黄2号折合平均产量2 2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8.40%。以上7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
引进春小麦新品种(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昌县引进10个春小麦品种试验的结果表明,7个品种(系)XC-6、D68-20、E47-146、E46-2227、2010、垦春13、21351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以品系XC-6折合产量最高,为10 454.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9.5% ;品系D68-20折合产量为10 340.9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3%;3个品种(系)宁J210、1248-4、农福2号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减产,减产率为7.1%~8.3%.  相似文献   

3.
2011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兰州点总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1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兰州点的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0725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000.00 kg/hm2,较对照增产16.13%;8010-40折合平均产量1983.33 kg/hm2,较对照增产15.16%;中黄30折合平均产量19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11.94%;国安2号折合平均产量1853.89 kg/hm2,较对照增产7.64%.上述4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表现好,适宜套种,适宜在兰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品种区试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区域试验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葵杂7号平均折合产量4 62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10.4%,丰产性最好,稳产性一般。陇葵杂6号平均折产量4 45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6.5%,丰产性好,、稳定性最好,适应性好。XKY1502平均折合产量4 31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3.0%,丰产性较好,稳定性一般。九洋562平均折合产量4 39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5.0%,丰产性一般、稳定性差。这4个品种(系)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6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天水市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天水市山旱地条件下对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品系0510最高,为1 573.3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50.31%;品种平甘1号居第2位,为1 426.7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36.30%。且0510、平甘1号这2个品种(系)越冬性强,越冬率85%以上,抗逆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安定区的引种表现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当地品种新大坪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定区及同类地区均能成熟。其中陇薯10号、dx8、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8号、dx9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产幅度较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31 481 kg/hm2,较对照增产121.5%。其次是dx8,为25 509 kg/hm2,较对照增产79.5%。陇薯9号居第3,为23 380 kg/hm2,较对照增产64.5%。陇薯7号居第4,产量为21 759 kg/hm2,较对照增产53.1%。冀张薯8号居第5,为20 000 kg/hm2,较对照增产40.7%。dx9居第6,为19 954 kg/hm2,较对照增产40.4%。以上6个品种(系)生育期适中、田间生长势强、平均单株结薯数5.2~6.1粒、芽眼浅或极浅、大薯率较高。综合分析,陇薯10号、青薯9号及冀张薯8号建议在安定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7.
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的品比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ZH6331折合产量最高,为2 75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32.5%;其次是SB733,折合产量为2 6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9.0%;GK1108折合产量2 54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2.4%,居第3位;XF6606折合产量2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0.2%,居第4位。4个杂交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ZH6331、SB733建议在环县适宜区域推广种植,GK1108、XF6606可以在环县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白银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6个表现较好,达到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增产要求。以汾豆92折合产量最高,为2 2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2.2 kg/hm2,增产率8.16%;其次是汾豆93,折合产量为2 277.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6.7 kg/hm2,增产率7.90%;0331位居第3,为2 272.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1.1 kg/hm2,增产率7.63%;陇黄2号、GZ11-277均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6%;中黄4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21%。以上6个品种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安定区对引进的甘蓝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B18-03、科绿50、B18-13、B18-12植株生长健壮,田间生长势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其中B18-03折合产量最高,为149 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22 266.6 kg/hm2,增产率17.52%;科绿50折合产量143 466.7 kg/hm2,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16 400.0 kg/hm2,增产率12.91%;B18-13、B18-12分别较对照品种中甘21号增产8.08%、5.67%。这4个品种(系)可在适应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12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景电灌区的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景电灌区条件下,对12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以品种宁油2号最高,为4 120.37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40.16%;品系06468位居第2位,为3 935.18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3.86%。且宁油2号、06468越冬性较强,越冬率达88.89%以上,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1.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2是以雄性不育系206A作母本,以恢复系P61-2作父本配制而成.在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658.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4.09%;在2009年的春油菜生产试验中,折合产量3273.45 kg/hm2,较主对照品种陇油5号(CK1)增产13.65%;较副对照品种青杂2号(CK2)增产11.40%.籽粒含油率48.59%,芥酸含量0.042%,硫苷含量11.78μmol/g,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600 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留膜免耕栽培技术条件下,陇西县对引进的11个谷子新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张杂谷3号、0210-1-2-2、张杂谷5号、0412-1-2-1、029-5-5-3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较对照陇谷11号增产明显,折合产量分别为7040.50 kg/hm2、6947.10 kg/hm2、6887.70 kg/hm2、6819.60 kg/hm2、6804.60 kg/hm2,较对照陇谷11号分别增产13.1%、11.6%、10.6%、9.5%、9.3%。建议将筛选出的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这5个谷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饲料高粱晋杂24号的特征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变我国饲料工业对饲料专用高粱利用比较落后的局面,通过"三系配套"选育出的饲料高粱新品种晋杂24号,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的特点。2006,2007年2年平均产量为9 289.5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平均产量7 761.0 kg/hm2)增产8.4%;对高粱蚜具有抗性,在我国配合饲料业中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4.
谷子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非常严重的情况下,6个参试品种中有3个品种比对照长农35号增产,增产幅度为1.6%~10.7%,其中,张杂谷10号产量居首位,平均为7 017.0 kg/hm2,比对照增产678.0 kg/hm2,增产率10.7%;抗旱性、抗倒性强,对黑穗病、白发病等主要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张杂谷5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6 604.5 kg/hm2,比对照增产265.5 kg/hm2,增产率4.2%;抗旱性、抗倒性较强,高抗白发病。张杂谷10号和张杂谷5号这2个品种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产量性状好,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12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系)在半干旱山区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天水市秦州区南部半干旱山区对12个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18~134 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其中PR2301产量达到3 733.50 kg/hm2,较对照品种法A18增产63.69%,F2、TK3307、Q5160、垦油8号、F08-2、TK3303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在10%以上,其他品种(系)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相似文献   

16.
在渭源县旱地进行的5个春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山旱901折合平均产量5 092.59kg/hm2,较对照品种临麦30号增产25.9%,高抗条锈病,综合农艺性状好,可作为临麦30号的替代品种在渭源半干旱区推广种植;品种96532折合平均产量4 444.44 kg/hm2,较对照品种临麦30号增产9.9%,可作为搭配品种;品种(系)AD-4、94474、2D-2均较对照减产,暂不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泾川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泾川县太平乡何家村旱塬地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塬035折合产量最高,为7 421.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2.22%;宁麦9号、兰天22号、西农928、陇育4号折合产量分别为6 971.5、6 446.8、6 221.9、6 146.9 kg/hm2,分别较对照兰天10号增产14.81%、6.17%、2.47%、1.23%。以上5个品种(系)在试区条件下田间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9个糜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留膜免耕栽培条件下,在陇西县旱川地对引进的9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N0807-3-1-3折合产量最高,为2 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7.9%;0915-1-1N次之,为2 1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6.2%;0515-2-2N、晋黍8号、N0807-1-2-2、9914-2-4-1折合产量分别为2 120、2 050、1 920、1 900、1 23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分别增产73.8%、68.0%、57.4%、55.7%。这上述6个糜子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表现长势整齐,综合抗性较好,建议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23个双低油菜品种(系)在山丹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丹县对23个新引双低油菜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条播栽培条件下,以南油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0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增产5.88%,且较对照品种青杂2号早成熟5 d,综合性状优良,可在试验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酿饲兼用高粱杂交种平杂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杂8号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用高粱雄性不育系永1762作母本、恢复系平恢8号作父本杂交育成的高粱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淀粉、赖氨酸含量高,成熟时茎、叶青绿,饲喂效果好,综合利用价值高,适应性广.在2003-2004年的国家高粱区试中平杂8号平均折合产量8 019.0 kg/hm2,较对照晋杂12和锦杂93分别增长5.3%和6.8%.在2004年国家高粱新优组合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512.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8.1%.适宜在甘肃、陕西、宁夏、河北、山西及辽宁锦州、朝阳等高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