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用新肥种“高乐’(CROW MORE)、绿叶素液肥在人参果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高乐”、绿叶素液肥对人参果产量提高16.7%-41.1%,为发展优质果品人参果生产和持续产生高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北林业科技》2001,(3):55-55
人参果作为一种新兴的稀有品种 ,蔬菜、水果类保健食品 ,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人参果原产于欧洲北陆国家境内。人参果为茄科蔬菜水果兼属多年生半木质化草本植物。现就含糖量高、微量元素含量多、矮化性强的最新人参果品种的特征介绍如下 :一、适应性广沙土、粘土 ,平原、山区均可种植。露地、保护地日光温室大棚栽培 ,均可以获得高产。二、收效期长每年春 3~ 7月均可种植 ,7~ 1 1月果实成熟。露地栽培一年可收获二茬果。每hm2 平均产量3 75~ 4 5 0万kg。可以连续收获 6~ 8年。人参果的每株生长年限为 8~ 1 0年。一年…  相似文献   

3.
竹林培肥研究与50年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木培肥就是有意识地将营养物质施入土壤中或喷施到植物体上 ,以改善林木营养状况 ,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和提高品质 ,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栽培措施。竹林培肥研究集中在毛竹、雷竹、麻竹、巨龙竹等少数几个材用、笋用经济价值较高的竹种上。1 研究历史世界上大多数竹林管理水平不高 ,竹林培肥少。以培肥为主要集约经营措施的竹林管理在日本和中国做得比较好。日本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竹林培肥 ,70年代随着日本投资菲律宾笋用林 ,竹林培肥进入应用阶段。我国解放前在竹林培肥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基本空白 ,只有少量直观描述民间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从育苗、栽培、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北方人参果的日光温室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摸索某一立地条件下,杉木培肥的最佳施用量与最佳的经济效益,近四年来,我们在对5100亩杉木培肥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诚验和探讨。试验材料和方法:1. 试验对象为林龄13-19年的杉木中龄林,培肥季节在每年的五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即杉木年生长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6.
人参果     
《技术与市场》2001,(10):30-30
人参果为茄科蔬菜水果兼属多年生半木质化草本植物。我们经过了多年的驯化,选育摸索和研究掌握了较完整的栽培技术和有关科学数据,成功地培育出了含糖量高,微量元素含量多,矮化性的最新人参果品种,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新品人参果其特征如下。 适应性广 沙土、粘土、平原、山区,均可种植。露地,保护地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均可以获得高产。 收效期长 每年春3月份~7月份均可种植,7月~11月份果实成熟。露地栽垮一年可收获二茬果。亩产量平均值2500公斤~3000公斤。可以连续收获6至8年。人参果的每株生长年限为8年~1…  相似文献   

7.
人参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喜光、温、肥植物,可在土层深厚、向阳的壤土或砂土地块种植。在中耕除草、追肥、剪枝与疏花疏果等抚育措施下,产果可达3 000~6 000 kg/hm 2。人参果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索培肥地力,调节土地养分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使瘠薄造林地土壤得到培肥及改良,发挥杨树速生、丰产的特性,1999~2002年我们采用生物措施进行土地培肥及增产效果的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9.
山西主要枣区土壤概况及其培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枣树的发源地和最早的栽培中心之一。为合理开发利用其枣林土壤资源,改变目前产量低而不稳的生产局面,我们对山西主要枣区的土壤状况和培肥措施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耕作管理粗放等均为限制枣林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此提出了以保水增肥、养土为中心的改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有机普洱茶生产技术规范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有机茶生产条件与特征,提出了有机普洱茶对生态条件、基地选择、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的技术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和生产有机普洱茶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栽培香椿新技术依据树木生理学和栽培学原理,设计并建造了新型日光温室,在室内建造酿热温床和海绵田,进行了香椿教培试验。总结出了一整套香椿密植、促进侧芽生长、提高香椿芽产量的配合技术措施。采用水技术栽植香椿生产香椿芽,平均每平方米温室面积可采收香椿芽1.8~6.15kg,最高可达7.43kg/m2,投入产出比为1:4.97~7.2O。完成单位:山东省林科所北方地区大棚工厂化容器育苗配套换术该成果研制出容器苗生产主要作业工序所需的配套设备。实现了基质粉碎、搅拌、填装、播种、复上的机械化苗木生态环境调控的自动化,容器…  相似文献   

12.
临沂市引种茶树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省沂蒙山区近3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北方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合理选择园地、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栽培、茶园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3.
用对比法对有代表性的地段上紫穗槐土壤改良林的效益作了调查。从紫穗槐林对地面小气候、土壤化学性质和水文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论证了改良盐碱地和培肥土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紫穗槐土壤改良林七、八年生以后,林地土壤含盐量由0.111%下降到0.056%;瘠薄土地用紫穗槐绿肥连续培肥七年左右,土壤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元素含量都超过了鲁西北耕地的一般水平,粮食单产提高5.7倍。其结论是:营造紫穗槐土壤改良林是改良盐碱地、培肥农田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葡萄生产技术,从1996年开始进行了日光温室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试验,经过3年多的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日光温室葡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楠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功能,结果表明:营造楠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楠木人工林比杉木能更好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为目前农村生产反季节果蔬的重要设施,具有生产时间自由调控,技术措施要求较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农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就是将种植业、养殖业通过沼气池这个中间环节,利用日光温室促成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提高系统内部能量的利用率,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技术在郝家营农业示范园200多亩日光温室中广泛应用,该农业示范园也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1“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设施1·1日光温室的建造:郝家营农业示范园建造的日光温室,东西长66m,宽7m,室体全…  相似文献   

17.
杉木蓝果树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蓝果树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蓝果树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杉木蓝果树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结果表明:3︰1杉木蓝果树带状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1966年课题总结资料,为引起对幼龄胶园保土培肥措施的重视,特刊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人参果吗     
《西游记》第24回叙说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故事:那叶儿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往上一看,露出一个个参果,真象个孩儿一般,手脚乱动,点头晃脑.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闻一闻,就活360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当然,这只是吴承恩在描绘人参果时的想象罢了.可是,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参果呢?作者可能是根据玄奘西行途中的见闻发展出来的,因为在甘肃、青海一带确实有一种叫人参果的植物,不过它不是大树,而是野生的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地人叫"蕨麻".  相似文献   

20.
通辽市低产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多为瘠薄性沙壤质冲积性草甸土。为使这部分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我们1986~1989年在市推广中心试验场内的典型瘠薄土上,进行种植玉米的肥料长期定位实验,旨在探讨低产土壤的合理培肥及玉米高产生理技术有关问题,同时也监测试验地的土壤肥力演变,了解有机肥的培肥效果。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