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选择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7个测定指数,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西南和西北两个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中,梭梭、白梭梭、盐穗木、白刺等物种有较高的重要值,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较低;②西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盐穗木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白梭梭群落;③西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盐穗木群落>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④总体上,西南区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北区,而均匀度指数则小于西北区.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新疆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坚持"生态立团、环保优先",通过种植梭梭实施防沙固沙工程,着力发展沙生产业。目前,三十七团已种植梭梭7000亩,"十三五"期间,该团种植梭梭的面积将达到4万亩,将打造成为二师最大的荒漠肉苁蓉产业基地。梭梭是一种固沙植物,荒漠肉苁蓉就在其根部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5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荒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5种典型群落,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荒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5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Ma)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白刺、柽柳、沙拐枣、梭梭;优势度指数(C)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梭梭、白刺、柽柳、白梭梭;群落多样性指数(D)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柽柳、白刺、梭梭、沙拐枣;均匀度指数(Jsw)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沙拐枣、柽柳、白刺、白梭梭。[结论]同时提高荒漠植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可以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漠尺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亦松  张建华  李小燕  张金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6):779-781,F0003
就近年来在新疆新发现的一种为害荒漠梭梭植被的梭梭漠尺蛾进行了观察,对其发生特点和规律、种群密度和分布、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目前初步搞清了梭梭漠尺蠖的形态特征和在新疆发生的规律,旨在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梭梭漠尺蛾的蔓延,保护自然生态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HaNAC20转录因子的功能和阐明梭梭不同的NAC转录因子参与抗逆作用的异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模拟盐胁迫和干旱条件下梭梭HaNAC20转基因拟南芥萌发状况及其在干旱、盐、高温胁迫下的表型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梭梭HaNAC20可显著提高拟南芥萌发率;梭梭HaNAC20可显著提高拟南芥的抗旱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梭梭抗逆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可为农林作物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估算民勤荒漠梭梭固沙林耗水量,运用热平衡茎流测量技术,对民勤荒漠梭梭茎干液流动态进行监测,选择同化枝生长指标为扩展纯量,对梭梭单株耗水量与单株同化枝表面积和同化枝干重进行相关性拟合,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同化枝生长与其耗水量月变化过程同步,梭梭快速生长期(7月)同化枝生长及耗水量明显高于展叶(5月)和落叶期(10月),经相关性分析确定梭梭同化枝表面积、同化枝干重与其耗水量存在线性函数关系;模拟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量受林分密度及分枝构型的影响较大,且不同龄林梭梭同化枝生长模拟均略小于实测值,相对而言同化枝表面积模拟值平均相对误差更小(8.92%)。因此,以同化枝表面积和同化枝干重推算梭梭固沙林耗水可行,可实现梭梭林耗水量的可靠估算,为荒漠植被固沙造林及其生态用水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采用路线调查和典型样地布设相结合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典型梭梭沙质荒漠0—100 cm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进行测定,揭示其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0—10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00~11.46 g·kg-1,均呈中等变异水平,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是白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1.40倍(P<0.05),由此表明,梭梭荒漠的固碳能力更强。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梭梭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pH、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含水量,为退化梭梭荒漠的恢复治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梭梭NAC转录因子基因(HaNAC12)的抗逆功能,以期解析梭梭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梭梭及其他作物抗逆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HaNAC12基因在干旱、高盐、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法、农杆菌介导喷花法、喷洒除草剂等方法构建并筛选HaNAC12转基因拟南芥...  相似文献   

9.
梭梭是荒漠草原的一种灌木和小乔木。林带横贯阿拉善盟,西起额济纳旗马鬃山,东至阿拉善左旗的巴音木仁,长约800公里。有大漠“绿色长城”之誉。 梭梭对阿拉善荒漠区防风固沙、减小风速。保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梭梭又是骆驼喜食的主要牧草,给阿拉善的养驼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杨、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胡杨和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胡杨"肥岛"颗粒分形维数冠幅内略小于冠幅外,表明胡杨冠幅内土壤质地比冠幅外土壤质地略粗;梭梭"肥岛"颗粒分形维数冠幅内大于冠幅外,表明梭梭冠幅内土壤质地比冠幅外土壤质地细.胡杨和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与砂粒(>2.00 mm)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与粉粒(2.00~0.05 mm)、粘粒(<0.05 mm)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评价荒漠灌木"肥岛"土壤的定量指标之一,但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和总盐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克拉玛依盐渍化砾漠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形态地形进行植被调查,研究微地形对梭梭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发现植物14种,隶属7科11属,不同地形之间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地形改变对梭梭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植被密度、盖度影响显著;地形扰动有利于梭梭群落优势种生物量的提高,地形以深沟效果最优;不同形态地形导致梭梭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深沟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土垄一次之,CK最小。根据梭梭群落盖度、灌木密度、优势种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可知,深沟是进行砾漠植被生态恢复的有利工程措施,并为盐渍化砾漠植被恢复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珍稀荒漠植物梭梭在半干旱沙地引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聚类分析法,分析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划分梭梭的适宜引种区,为梭梭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 温度、气压、风和水分是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可代表92.16 %的原始数据信息量;2) 最适于梭梭引种的气候因子范围为海拔265.00~1349.30m、经度106°42′~120°54′E、纬度37°37′~44°34′N、年均降水量142.50~341.92mm、极端最低气温-11.57~-9.25℃、极端最高气温28.26~29.39℃、平均气压86.585~98.335kPa、平均地面温度8.67~11.83℃、平均风速1.58~2.50m/s、平均气温7.06~9.16℃、平均水汽压668~771Pa、平均相对湿度47.58%~54.33 %、日照时数2226.58~2491.58h、年均蒸发量1509.50~1650.50mm; 3) 宁夏陶乐、盐池,陕西榆林、靖边、神木以及内蒙古扎鲁特与新疆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条件较为相似,梭梭引种适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民勤干旱荒漠区选择老虎口、青土湖风沙口及关井压田区等5个造林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梭梭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梭梭林的成活率、当年新枝长、树高及地径的影响差异性显著;栽植在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梭梭的成活率、当年枝长、苗高和径粗的排序为:老虎口沙区(样地类型Ⅰ)〉关井压田区(样地类型Ⅴ)〉青土湖沙区(样地类型Ⅱ)〉沙区丘间地(样地类型Ⅲ)〉关井压田区(样地类型Ⅳ).  相似文献   

14.
选取吐鲁番市高昌区荒漠生境中5年生梭梭林、3年生接种肉苁蓉的梭梭林及原生荒漠作为样地,基于野外观测、调查、取样和室内数据分析,进行生态恢复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年生接种肉苁蓉的梭梭林较5年生人工梭梭林和原生荒漠能够明显降低风速和气温,增加相对湿度,提高植被的盖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有效地实现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生态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 10种荒漠植物叶片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 ,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梭梭、霸王、泡泡刺、珍珠、白刺、狭叶锦鸡儿、沙拐枣、籽蒿、锦鸡儿、红沙。研究表明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高低与植物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植物体内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越高 ,其抗旱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以生长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荒漠干旱胁迫下的梭梭属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下水位变化及高温持续天数,定期测定生长季内梭梭属植物同化枝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4,5月),梭梭属植物同化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加,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持续高温时间的延长(6-8月),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继续增高,在生长季末期(9,10月)胁迫减弱时又缓慢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6-8月随着持续高温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其活性急剧下降直至为0。在整个生长季内,梭梭和白梭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对高温干旱反应敏感;白梭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梭梭,表明梭梭抗旱性比白梭梭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水分利用规律,探究人工梭梭的生态适应能力,利用PS 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采用逐步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茎干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雨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型”;夏季晴天梭梭茎干液流在7:00左右启动,9:30左右出现峰值,液流在10:20以后开始迅速下降,至21:30基本下降到极低值,夜间仍有液流。直径125和895 cm的梭梭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423 和260 L。晴天,茎干液流速率变化幅度较大,白天的液流速率高于夜间。雨天的液流峰值显著低于晴天,且夜间液流小于晴天。相关性分析表明,晴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雨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沙漠地区人工梭梭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沙生植物,本文对该地区常见的沙漠植物梭梭、沙拐枣、合头草、胡杨、柽柳及其防风固沙作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梭梭植冠的构筑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疆莫索湾地区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形理论对梭梭的植冠构筑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梭梭植株具有分形特征,初步判断梭梭的构筑型是动态变化过程,一年生梭梭在人工环境下,其构筑型发展为近球形,野生一年生梭梭构筑型受环境干扰而呈现出不规则状态,成年期构筑型表现为不同宽窄的V形,其典型状态为外缘分枝角度45°左右的V形构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