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软腐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迄今对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综述了大白菜软腐病的研究成果,对今后软腐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布娅 《蔬菜》2012,(6):56-57
为探讨新型农药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对春提早温室大白菜开展了20%二氯异氰尿酸钠(菜菌清)可溶性粉剂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3.6%,比对照农药农用链霉素的防治效果有显著提高,在生产中可替代农用链霉素用于防治大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软腐病致病的细菌是软腐细菌,这种细菌普遍存在于土壤里,靠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菌只有与白菜伤口接触,才能侵染发病。大白菜品种不同,对软腐病的抗病性也不一样,在防治上可选用抗病品种。白菜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与对病毒病和霜霉病的抗性是一致的,因此在选择抗病品种基础上,要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1品种 生产上影响大白菜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季节灾害性天气多,病害(主要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严重发生。因此,生产上要围绕防治三大病害来提高大白菜的高产稳产。大白菜品种很多,可分为直筒型、原头型和卵圆型三个基本生态类型。但由于生长季节的原因,在选择上必须选用抗病、耐寒、高产且耐贮藏的中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5.
秋大白菜软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腐病是本地秋大白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苗期以后开始出现病株,包心期达到高峰,该病发生后蔓延快,防治困难,给农户带来很大损失。软腐病的发生与品种选用不当、播种期偏早、播种季节气温偏高及害虫密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重在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蔬菜生产就是指对蔬菜无污染、无残毒遗留而采取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病虫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如黄瓜春季栽培选用“长春密刺”等品种,秋季则选用抗霜霉病的“津研”系的6号、7号、4号等品种。大白菜应选抗软腐病、  相似文献   

7.
<正>我市大白菜常年播种面积6.7万亩,年产量30多万吨,供应当地、郑州、北京等城市。近年对蔬菜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白菜软腐病发生较重,且个别地方呈扩展蔓延趋势,影响大白菜产量和品质。为保护大白菜生产的稳定发展,我站对我市不同生产区域大白菜软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防治对策,以减少病害发生和控制蔓延,为保障供应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康宁木霉SMF2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康宁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剂进行了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000 g/667m^2康宁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剂防治大白菜软腐病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2.08%,明显高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农用链霉素的防治效果69.81%,差异极显著,康宁木霉SMF2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持效期比农用链霉素长。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软腐病又叫烂根病,是我县大白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由于此病的危害,我县一般火菜损失35—40%,中菜损失15—20%,晚菜损失6—10%,严重地威胁着大白菜生产。 一、病害特点 大白菜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在2—3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发育,但在28—30℃时病菌繁殖最快,因此高温、高湿时,软腐病危害最严重。软腐病又是一种传染性病害,其传播方式一是靠昆虫传播,二是靠流水传播。 我县大白菜软腐病一般都发生在移栽成活后,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当前防治蔬菜病虫害 ,夺取蔬菜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 ,其用药的基本要求有 :1 尽量选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既能防治病虫害 ,又不造成污染 ,是最理想的农药 ,应尽量选用。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瓜野螟等可用BT乳剂 1 0 0~ 1 5 0g兑水 5 0kg喷洒 ;炭疽病、霜霉病用井岗霉素 1 0 0 0~ 1 5 0 0倍液防治 ,软腐病及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 2 0 0× 1 0 -6灌根 ,黄瓜白粉病、炭疽病选农抗“1 2 0”防治 ,瓜类枯萎病用 5 40 6菌肥效果好 ,黄瓜角斑病和大白菜软腐病用新植霉素防治等。2 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