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绵羊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30年代末,Berry(1938)和Ahmed(1940)就对绵羊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到了70年代初,各种染色体分带技术的产生,使得绵羊染色体的研究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2.
第一届国际家畜染色体显带核型标准化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家畜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应用了能产生显带核型的染色技术,而且有关家畜正常和异常染色体显带核型的各种观点屡有报道。为了便于比较,急需确立若干显带核型的标准化形式。本届会议的最终目的是对染色体主要的 G带型作充分详尽的描述,以便进行单个染色体的确切鉴定。鉴于在绘制家畜分带图方面的研究尚属有限,因此欲求家畜染色体显带型的详尽描述(如用于人类相似的单个分带的界标和编号系统)似乎为时过早。在完善 G 带型标准描述的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绵羊染色体的研究方法及现状进行了综述。绵羊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54;1976年Reading会议和1989年国际染色体标准化会议上,G-和R-带标准化核型的建立,为研究绵羊各种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的准确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方法。高分辨显带方法的应用,为更准确地识别染色体,基因的物理定位,以及从细胞水平揭示基因的活动等提供了更直接的途径,也必将在以后基因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各种染色体核型及变异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绵羊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祥 《中国养羊》1996,16(1):8-1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核型和畸变,并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结果表明;(1)青海细毛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式为54,XY,NF=62。母羊核型式为54,XX;NF=62。(2)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断裂和四倍体,频率分别为1.530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云南圭山山羊和红骨圭山山羊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两种山羊的染色体形态较相似,二倍体染色体众数为2n=60,其中常染色体29对全部为端着丝粒,X染色体相对长度介于1号与2号染色体之间为端着丝粒,Y染色体最小且为唯一的中端着丝粒染色体。两种山羊中都发现一定比例的体细胞染色体多倍体,比例分别为6.8%、9.4%。对2种山羊C-显带及G-显带的带型分析显示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自1990年以来,家猪遗传基因图谱(包括物理图谱和遗传连锁图谱)的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应用原位杂交、体细胞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数以百计的遗传标记定位到染色体上,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染色体涂染技术,对家猪染色体的认识和对染色体重组和畸变的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我国对家猪染色体研究报道很多,本文主要从家猪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染色体C带、染色体AgNORs带、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在家猪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白草染色体核型与C-显带。核型K_(2n)=2x=18=16m(2STA)+2st,第5对染色体短臂带随体。未经分带处理时,前中期和中期染色体显示末端和着丝点带,晚中期染色体不明显分带。C-带处理后,原不明显分带的染色体显示出明显的末端带。由于白草染色体的这种特殊分带现象,为研究染色体分带机理提供了一种好材料。本文最后对分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羊和引入青海的新疆细毛羊染色体进行卫显带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绵羊G-带带型基本一致;Ag-NORs分布位点相同;C-带着色区域相同,但异染色质区域大小和染色深浅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藏系绵羊染色体的显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藏系绵羊是我国绵羊三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甘肃及四川西北(甘孜州、阿坝州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对家绵羊Ovis aries)染色体研究,国外已有多篇报道,国内沈长江等作了滩羊、蒙古羊及湖羊染色体研究工作。藏系绵羊染色体显带研究尚未见公开报道。本文对藏系绵羊染色体进行比较全面的显带研究,不仅可为家畜品种遗传资源调查积累资料,而且为绵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证据,此外,对于研究绵羊的起源与进化关系等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北民猪的染色体组型及分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技术,以及G—分带、C—分带和银染技术,对东北民猪的染色体组型、G—分带带型以及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18S+28S rDNA的定位和数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民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其大小介于8号与9号染色体之间。Y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东北民猪染色体的G—分带带型与国内外其它品种的G—分带带型基本一致。经胰酶—Giemsa分带处理后,同一染色体在不同的长度可以显示出不同数目的G—带;染色体越长,所显带的数目就越多。C—分带分析揭示,东北民猪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其中1—4号,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显著的深染,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结构性异染色质分布范围大并呈现多态现象。几乎整个Y染色体都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银染分析揭示,18S+28S rDNA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每个细胞18S+28S rDN A的分布范围为1—3  相似文献   

11.
松辽黑猪染色体组型及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C-显带和G-显带技术,对松辽黑猪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及显带研究,并分析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结果表明,松辽黑猪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公猪为3:8,XY;母猪为3:8,XX。松辽黑猪的C-带具有多态性,G-带带型与其他家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家猪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染色体高分辨显带(High Resolution Bandingof Chromosome)技术是现代细胞遗传学的一项重大进展。近年来,家猪~(1-3)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的研究不断精细而深入,并制作了家猪高分辨染色体模式图。这就能为在更精细的水平上确定染色体的形态,变异或畸变及其与表型或临床症状的关系提供依据。家猪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问世,使家猪染色体的研究又大大地前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二花脸猪的高分辨显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X或TdR细胞同步化技术制备了早中期染色体,并应用G-,R-,C-,DA/DAPI显带和银染技术,研究了二花脸猪的高分辨显带核型,其主要结果如下:1.G-带和R-带带型与其它家猪的带型相似,但C-带和Ag-NORs存在多态性;2.Ag-NOR定位于No.7和No.10染色体上;3,DA/DAPI带与端着丝粒染色体C-带相对应。此外,绘制了G带核型模式图,并讨论了染色体的分组及排列、G带带型的一致性、着丝粒异染色质的异质性和Ag-NOR频率与品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初,Ruddle首次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证明家猪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此后,有关家猪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相继又有许多报道。同时,对部分野猪及间性猪的染色体核型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到70年代初,由于各种分带技术的产生,使得猪染色体的  相似文献   

15.
九龙牦牛和麦洼牧牛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结合G,C分带技术,比较研究了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结果发现:牦毛常染色体均具有小短臂,应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G带带型两品种间无大的差异,C带大小和强弱在品种,个体及同源染色体对间有差异,存在多态性。这些新的发现为牦牛染色体的识别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二十世纪初期确定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五十年代染色体研究技术的改进,如血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低渗处理方法和秋水仙素的应用;特别是七十年代后,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大大加深了牛染色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利用这些技术不仅可识别各条染色体及每条染色体的各节段,而且可准确判断染色体数量上的改变及易位、倒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滇陆新品系猪的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并参照其他作者的研究结果,对新品系猪与其亲本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陆新品系与其亲本品种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形成了不同于亲本的部分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8.
滇陆新品系猪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滇陆新品系猪的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并参照其他作者的研究结果,对新品系猪与其亲本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陆新品系与其亲本品种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形成了不同于亲本的部分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外周血微量全血培养法研究了生活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青海细毛羊、新疆细毛羊、藏系绵羊的染色体核型及畸变。结果表明:三种绵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NF=62,公羊核型为54,XY;母羊为54,XX。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结构断裂和多倍体,其频率分别为:青海细毛羊1.530%和1.844%;新疆细毛羊2.292%和1.568%;藏系绵羊2.022%和1.103%,并对三种羊的畸变类型进行下检验,结果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cv.Xinyin No.1)为试验材料,根尖染色体进行常规制片分析和利用HBSG流程对其染色体进行C-分带研究,结果表明,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体细胞染色体为16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16m,都为中部着丝粒或近中部着丝粒,确认新引1号的标准C-分带带型为2n=16=10C+4CI++2T。根据Stebbins分类原则属于较为对称性核型(1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