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多异瓢虫、方斑瓢虫和褐斑和瓢虫对桃粉蚜的捕食功能的反应,以及种内干扰等。结果表明,3种瓢虫对桃粉蚜的日捕食量有差异,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效应;随着空间复杂性的增加,捕食率降低;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蚜类害虫:入冬后彻底刮除果树的老树枝皮,清除树体上的残附物,剪除蚜害枝条后集中烧毁,可消除为害果树的蚜虫、梨二叉蚜、黄粉蚜等多种蚜虫的越冬虫卵;果树早春发芽前,向果树均匀喷雾5%柴油乳剂,不仅能灭杀在果树上隐匿越冬的苹果蚜虫、梨二叉蚜、黄粉蚜及桃蚜的越冬虫卵,且对防治叶螨、介壳虫也具有良好效果。果树花前花后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6000 ̄8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对果树均匀喷雾,杀灭桃蚜等多种蚜虫虫卵。食心、螟类害虫:防治食心虫,在入冬后至果树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5.
<正>碧桃、寿星桃、紫叶桃等是常见的蔷薇科观赏植物,花色鲜艳丰富,花型多姿,一直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是一种能在小区、公园、街道等随处可以看到的美丽植物。但近年来却常见其受到一种害虫——桃粉大尾蚜的侵害。桃粉大尾蚜又名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粉  相似文献   

6.
1.发生情况 苹果黄蚜又叫绣线菊蚜,属同翅目蚜科。在山东省1年发生15~18代,以受精卵在小枝条芽腋、枝权及皮缝处越冬。翌年苹果树萌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上旬苹果展叶后,胎生有翅或无翅蚜。随着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在浓度为17mg/m^3的SO2胁迫下,研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3龄幼虫和成虫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es(Blanchard)捕食的功能反应及自身密度干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SO2可以提高异色瓢虫3龄幼虫、成虫捕食能力,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桃粉大尾蚜的寻找效应也有增加的趋势,同时SO2减缓了随着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增加存在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氏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桑粉蚧。近几年来该虫在我省渭北果区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李、樱桃、山楂、石榴、枣等多种果树,尤其是套袋果。  相似文献   

9.
<正>7、8月份苹果、梨等果树进入果实膨大期,果树叶幕层已经形成,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密闭果园滋生病虫,这一时期危害果树的病虫主要有: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树腐烂病、桃小食心虫、山楂叶螨、金纹细蛾、介壳虫、梨黑星病、梨木虱、梨黄粉蚜等,须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蚜虫是园林植物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由于大量分泌蜜露,因此也叫蜜虫。蚜虫每年发生代数很多,有的蚜虫一年十几代甚至三十多代,多以卵在植物枝条上越冬。蚜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春、夏两季为孤雌生殖,秋末冬初为两性生殖。蚜虫种类繁多,绝大多数是农林害虫。园林中常见的蚜虫主要有蚜科的桃蚜、桃粉蚜、棉蚜、瘿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笔者在伊犁霍城县境内的苹果树上发现苹果绵蚜,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为苹果绵蚜,属首次发现危害苹果的新的危险性害虫。1形态特征有翅成蚜:头、胸部黑褐色,腹部红褐色。触角第3节具环状的感觉圈28~42,第4节具3~4个。腹管痕迹状,尾片不突出。前翅中脉二分杈。无翅成蚜: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淄博分院研究人员针对杏瘤蚜、梨二叉蚜和苹果黄蚜等3种主要果树蚜虫,选取2种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和2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用药剂量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结果表明,在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发生期,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对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14.
杨萍 《科学种养》2008,(8):30-30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又名赤蚜、血色蚜虫、棉花虫,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生产中要加强防治,严防其造成为害。  相似文献   

15.
正桃瘤蚜,又名桃瘤头蚜、桃纵卷瘤蚜,主要危害桃、杏、李、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也可危害艾蒿等菊科植物。该虫发生时由于在卷曲的叶片内,用药防治效果欠佳。另外,由于桃瘤蚜往往被果农误诊为缩叶病,也影响了防治效果。笔者曾遇到某农业公司栽植了一批桃树小苗,新梢发生桃瘤蚜危害时,由于技术人员对其危害症状不了解,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未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结果后期几十株桃  相似文献   

16.
利用48%乐斯本乳油稀释1 200~1 500倍,防治梨黄粉蚜,药后5天防效均达99%以上;防治梨圆蚧,稀释1 200~2 000倍,药后3天防效达9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稀释1 200~1 500倍液,防治梨黄粉蚜和梨圆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常用杀虫剂对粉虱天敌-丽蚜小蜂的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田间用于防治粉虱及其他目标害虫的杀虫剂对丽蚜小蜂的影响,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丽蚜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及同类杀虫剂对不同发育阶段丽蚜小蜂的存活情况均有所差异。其中,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大,生长调节剂灭蝇胺杀伤力最小。在丽蚜小蜂的各发育阶段,成虫和卵期对药剂最为敏感,蛹期有蛹壳包被,药剂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木醋液对桃蚜短、长期影响,以桃蚜为试虫,用1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小白菜饲养蚜虫,测得桃蚜繁殖发育数据。结果显示,木醋液处理显著缩短桃蚜繁殖期,而F1代繁殖期比F0代繁殖期延长37%;F0代和F1代产蚜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62%和66%;处理组F1代和F2代的存活率比对照组降低23%和24%,但F1代和F2代之间差异不显著;F1代寿命缩短25%,F2代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证明木醋液能够缩短桃蚜的繁殖期,延长其若蚜历期,整体缩短桃蚜寿命,降低子代存活率。总之,木醋液对桃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施用频次增加而逐渐减弱,即木醋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存在差异,所以木醋液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为害情况 1.为害特征。桃蚜属同翅目蚜科,别名蜜虫、腻虫、烟蚜、桃赤蚜、油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桃蚜是刺吸式口器的杂食性害虫,常群集于百合嫩叶、嫩茎、花蕾、顶芽等嫩绿部位刺吸汁液,初期引起叶片失绿、无光泽、萎蔫及生长发育不良,后期导致叶片失水变黄、向背面卷曲皱缩,花朵畸形甚至整株萎缩、死亡。另外,桃蚜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花叶病毒、百合无症状病毒等多种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