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蜂群蜜浆双高产的心愿 ,我将单一品种的双王群改养一蜜一浆王。因为分区管理法改变了传统双王群的蜂巢结构 ,适于调控 2只不同品系蜂王的产卵力。具体管理简介如下 :1 春繁群势与最佳开繁日乐陵第 1个蜜源是 5月 5日的刺槐 ,最佳开繁日应选在蜜源流蜜前 6 7天。因为 ,要求春繁群开繁后 4 2天 (2个产卵周期 ) ,也就是刺槐流蜜前 2 5天采蜜群应达到 8~ 9框蜂 ,子脾卵、虫、蛹之比为 1∶2∶4 ,到刺槐流蜜时才能达到 18~ 2 0框蜂 (内勤蜂与外勤蜂之比为 1∶1 5 )。经实践 ,4框蜂的春繁群能达到预期群势 ,为此 ,春繁期要以蜂定群 ,不…  相似文献   

2.
我地的刺槐花流蜜日一般在5月5日左右开始,而蜂群的开繁日是在2月25日左右,到刺槐流蜜开始日可达70天。我多年总结的经验是:鲁西南蜂群开繁日至大流蜜日能达到70天时,这期间1脾蜂到大流蜜日能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这计在于春"。蜂养的好不好,除越冬外,要看春繁好不好,春繁最重要的是高效率,以有限蜂数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较强的蜂群。我养蜂18年,总结出高效春繁方法,从3月初开始春繁,到5月刺槐花开,80%都能上继箱,取得较好效益,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适时早繁我开繁时间在惊蛰后3月5日至10日,比本地其他蜂友提前10天到半个月。这里提到"早"字与刺槐开花时间有关,如果繁殖过晚,繁殖周期不够,到刺槐开  相似文献   

4.
春繁始期是早些好,还是晚些好?理由各异,莫衷一是。我认为养蜂员应从气候、蜂种、第一个蜜源的始期及离大流蜜期的时间,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当年春繁的早晚。我地地处江西中部,春繁始期早的年份从小寒开始,迟的年份要推迟到雨水,很难断  相似文献   

5.
刘兴舟 《中国蜂业》1999,50(1):17-18
近几年来,皖北地区的刺槐、泡桐等蜜源植物减少,油菜成了春季的主要蜜源。许多蜂友,为夺取油菜花期的蜜浆丰收,提前春繁,但有些蜂友,没有全面地掌握春繁的技术,蜂群春衰,致使油菜花期歉收或绝收。针对春衰的原因,本人谈谈春繁防衰的综合措施,供参考。一、强群越...  相似文献   

6.
高昌富 《中国蜂业》2015,65(2):28-29
<正>一、春繁前提1.开繁群势应保证蜂量在1脾足蜂以上。2.必须彻底治螨。3.优良健康的蜂王。4.与上框梁同宽的整蜜脾,每群1~2张,大蜜脾每群2张,半蜜脾若干。5.半年以上优良产卵巢脾。6.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开繁时间。我地开繁时间为1月10日。二、春繁整巢与保温1.春繁整理蜂巢:蜂略多于脾,或蜂脾相称。2.布巢:1脾足蜂放1张大蜜脾;2脾足蜂放1张  相似文献   

7.
不管采取哪一种饲养方法 ,培养强群是每一位养蜂人的心愿 ,但心愿能不能实现 ,首先要看以下2点做得如何。1春繁群势要到位春繁群势到位的标准 ,是以第1个蜜源流蜜日与繁蜂时间差确定的。现以乐陵为例 ,乐陵第1个蜜源是5月1日的刺槐 ,开繁日是蜜源前67天 (2月25日 ) ,要求在蜜源来临前25天(67-25=42天 ) ,即4月5日 ,蜂群应达到8框蜂 ,卵、虫、蛹脾所占比例为1∶2∶4 ,刺槐流蜜期能达到18~20框蜂的采蜜群 (内勤蜂与外勤蜂之比为1.5∶1)。经实践 ,3框蜂起步的春繁群 ,到4月5日 (开繁后42天 )蜂群达到…  相似文献   

8.
蜜蜂春繁与培养刺槐花期采蜜群本地第一个主要蜜源刺槐,流蜜时间一般在5月9日前后。蜂群从3月1日开始春繁,到刺槐流蜜有70天的时间。头30天是蜜蜂更新期,后20天是幼虫和封盖子,实际增殖期仅20天,还不全是培养适龄采蜜蜂的时间。培养刺槐蜜的适龄采蜜蜂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气候多样 ,无论是炎热潮湿的南方 ,还是寒冷的北方都可使用喀蜂杂交品系 ,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能维持强群 我在山东泰沂山区养蜂 ,早春到晚秋蜜源不断 ,有刺槐和荆条两个主要蜜源 ,自从选用喀蜂杂交品系 ,早春只需 3框蜂 ,待 5月刺槐流蜜时 ,已发展到 1 0框足蜂 ,有 7张封盖子脾和 2张幼虫脾 ,加继箱采刺槐确有把握。2 .大流蜜期采集积极  2 0 0 0年刺槐流蜜天气不好 ,后期只剩 3天 ,平均每箱取纯刺槐蜜 2 0kg。刺槐与荆条流蜜相隔 30天 ,其中除人为抽脾分蜂外 ,平均每群收荆条蜜 70kg。3.抗逆性好 从春繁到越冬 ,四季定地 ,…  相似文献   

10.
陶春林 《蜜蜂杂志》2010,30(3):20-20
我地的刺槐花流蜜日一般在5月5日左右开始,而蜂群的开繁日是在2月25日左右,到刺槐流蜜开始日可达70天。我多年总结的经验是:鲁西南蜂群开繁日至大流蜜日能达到70天时,  相似文献   

11.
平箱采蜜群的“分区”管理适时饲养强群是每一位养蜂员的心愿,但心愿不一定都能实现,就以鲁北养蜂为例,乐陵市的刺槐一般年份是5月1日始花,3月5日放王(越冬笼王)春繁的蜂群(3~4脾蜂),到刺槐流蜜期仍有加不上继箱的蜂群。有两位蜂友为了获取刺槐蜜,就将两...  相似文献   

12.
叶俊 《蜜蜂杂志》2001,(3):10-12
一、欲使蜂群春繁成功 ,抓三月对养蜂者来说 ,三月份的中心任务 ,就是如何在短短30d(天)的恢复期内 ,将日渐有减无增的越冬老蜂变为新蜂。然而 ,这时春寒料峭、昼夜温差很大。1.把握好春繁最佳时间。经多年试验观察 ,蜂群最佳春繁之日是距头一个辅助蜜粉源开花前7d或头一个主要蜜源开始前55~60d。我地头一个辅助蜜粉源榆树开花是3月26~4月1日 ,头一个主要蜜源刺槐流蜜是5月18~20日。这样 ,我地蜂群春繁最佳之时应是3月20日前后3~5d。2.坚持组织合理的春繁群势。实践证明 ,用合理的群势开繁 ,有利于整个…  相似文献   

13.
单脾春繁群的管理1.春繁时间与群势春繁时间与春繁群势,同是一年养蜂的开端,最佳繁蜂群势也要选好最佳繁蜂时间,过早过晚都不利于群势的发展和生产。我地养蜂者多以3脾蜂为春繁起点群;繁蜂时间,多选在辅助蜜源前25~35天或第一个主要蜜源(刺槐)前55~65...  相似文献   

14.
南阳地区地处豫西南,目前全区共养蜂105万群,其中定地养蜂占2/3。由于饲养技术落后、不配套,春繁速度慢,到3月25日后油菜流蜜蜂群还处在复壮、发展阶段,不能实现强群采集,针对这些问题南阳市蜂研会专门派人深入到各县(市)蜂场调查,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有了解决措施。一、主要问题春繁蜂群存在着“弱、晚、伤、缺、衰”。1弱:即开繁群势弱。由于秋繁适龄蜂抓的差,关王晚又无控飞措施,蜂龄老化,一般开繁时不足3脾蜂,普遍存在着弱群开繁现象。例如1996年1月25日调查了内乡县灌张乡扬岗村12户蜂农,养蜂共131群,其中仅有15群群势在3脾蜂,25脾蜂的有…  相似文献   

15.
<正>蜂群经过漫长的越冬期,进入春繁,只有健壮的蜂存活下来。早春天气变化无常,气温也不稳定,在蜂群管理上稍有疏忽会造成蜂群负增长,像见子不见蜂,各种疾病趁虚而入。蜂群迟迟繁殖不起来,是造成春衰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春衰我采用以下举措:一、适时开繁早春开繁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要视天气和蜜源情况而定。天气冷,蜜源植物生长缓慢,这时开繁得不偿失;如果天气晴好,气温升高,蜜源植物生长快,甚至提早显现花蕾,遇到这种情况可提早春繁。例如,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蜂群早繁的探讨华北地区,早春气温低,多变化,对蜂群早繁十分不利。传统养蜂法春繁时间大多安排在3月上旬(惊蛰),而离主要蜜源(刺槐)始花不足两个月。没有四五框足蜂起步,到刺槐流蜜,群势很难形成采集能力。对流蜜涌、花期短的刺槐蜜源只能望花兴叹!多...  相似文献   

17.
高寿增 《蜜蜂杂志》2005,25(12):17-18
蜂群在春繁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蜜蜂寿命缩短,造成春衰,给蜂群的发展和未来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应在上年秋季至当年春季期间进行科学的管理:延长越冬蜂寿命,使其在春繁期最大限度培育出健康新蜂;缩短恢复期,快速增殖,预防春衰的发生。同时,对于春衰群及时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我蜂场地处温带平原地区,辅助蜜源接连不断,第一个主要蜜源是刺槐,以后有枣树、棉花。欲获全年高产,夺取刺槐蜜的高产是全年重中之重。在上一年秋繁、越冬管理良好的情况下,抓好春繁至关重要。我养蜂30余年,在学习积累、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粗谈个人春繁技术,供同行参考。1初查蜂群2月4日(立春)前几天开始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天气晴朗,风力3级以下,最高气温达7℃时,打开箱盖,晒蜂,促使蜜蜂排泄飞行。蜜蜂归巢后,迅速检查蜂群,如果有箱内包装物,一律连同覆布拿出来,同时清理箱底或换箱;对无王群、缺蜜群,先估计箱内有几脾蜂,然后用粉笔在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我的家乡水田普遍栽种红花草,辽宁、江苏和浙江等省的很多蜂场每年都到我们这里来春繁。一般来说,在元旦前后开繁,每群有两框蜂,在红花草流蜜期都能上继箱,生产蜂王浆,摇一二次蜜。我县农科所在专家宁德敬的领导下,也创办了一个意蜂场,并号召乡镇生产队也办蜂场。我所在的生产队是有名的穷队,我不满足于现  相似文献   

20.
要正确对待保温与“伤热”蜂群的适度保温,在我国北方越冬与春繁期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关键的问题。但有些文章过份强调“伤热”。在北方春繁期采取不加任何保温物的做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的一个蜂友1986年就这样做过,使整个蜂群从春繁至刺槐流蜜时,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